天天看點

喜劇大師黃百鳴談“發達秘笈”:當年《開心鬼》票房能在香港買房60套

作者:這是憤世嫉俗的
喜劇大師黃百鳴談“發達秘笈”:當年《開心鬼》票房能在香港買房60套

黃百明

記者 穆玉丁 周陽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了中國喜劇電影有"恨鐵不是鋼"的遺憾——有些電影爛了,卻能拿到高票房;

但近年來,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2015年,喜劇片占當年中國電影總票房的20%以上,國産電影占據絕對主流。不過,業内人士也認識到,我國喜劇電影發展勢頭迅猛,但尚未到黃金時代,喜劇片類型單一和同質化等問題依然存在。目前,中國電影産業已經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資金、技術、人才庫都在逐漸完善,用喜劇來講述中國故事,這是中國喜劇電影人在新時代面對的新命題。

還記得小時候,一邊忙着處理作業,一邊唠叨着父母,一邊看着電視《快樂鬼暑假》,忍不住笑了起來。這種情況,大概是大多數80後的情況,已經經曆過。

《快樂鬼魂》《家裡的快樂事》《最佳搭檔》《開發的秘密》......這些電影已經成為一代青春回憶中歡樂的印記,而這些港式喜劇的創作者黃柏明,也成為喜劇電影的象征,一個标簽和一種感覺。

穿着薄框黑框眼鏡,黑白羊毛西裝外套和一條白色褲子。衣冠楚楚、風格缜密的黃百明就像從一部熟悉的電影中走出來,他是一個堅強的身影,聲音洪亮,完全看不到的隻是他70歲生日後的"難得人物"。

"你看我這麼年輕,因為我每天都很開心。"黃百明笑着說道。

然而,時代的步伐已經改變。近年來,黃百明投入或參與制作了很多平淡的喜劇電影。談起《幸福幽靈》系列,就連黃百明都忍不住感歎:"這些都是上個世紀的作品,現在需要集思廣益一些新的東西。"

如今,随着甯浩、徐偉、黃薇、董誠鵬、快樂麻花等一大批中國大陸喜劇新勢力的誕生,選擇和表達的多樣性,"黃氏"喜劇回蕩的日子似乎很難回頭。

黃百明很清楚格局的變化,"喜劇電影其實很有地域性,每個地方都有文化差異,跨文化喜劇表達難度大。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他說:"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内地喜劇演員會創作出非常受觀衆歡迎的作品。"

不過,對于即将在内地上映的電影《賞金獵人》的制片人,黃柏明顯得也非常自信,希望改寫當年的動作喜劇類型《最佳搭檔》的輝煌。"但這是一個年輕的,标志性的版本,被制作成一個時尚的動作IP。

小制作賺很多錢

"你們都是看着我的電影長大的,不是嗎?"在第六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領獎台上,黃百明問了一個問題,引來了舞台上的笑聲。

他小時候,人們嘲笑他的電影,卻很少聽到他電影背後的故事。

"我為什麼喜歡喜劇?"黃百明問自己,在他沒有拍電影之前,他演過舞台劇,他不僅作為舞台演員,還作為導演,做改編,把歐洲古代經典舞台劇寫成粵語對白。"從那以後,我發現喜劇非常有吸引力,尤其是當我在舞台上的時候,觀衆的笑聲和掌聲讓我覺得真正的喜劇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于是我就進入了電影行業,主要是喜劇。"

有些出人意料的是,黃百明最廣為人知的是《快樂幽靈》系列,它是一部小制作、小成本的電影,是電影圈當年"向小廣"的經典案例。

在談到如何制作《快樂鬼》系列電影時,黃百明興奮地講述了當年的故事。

"1984年,《最佳搭檔》拍了三部電影,每部電影都越來越貴。我當時在想,不能用低價拍一部校園喜劇,準備拍《快樂鬼》。導演是新人,女主角也是學生演員,我是男主角,是以下來,《快樂鬼》當然便宜。我們以200萬港元的價格出售了它。"黃百明說。

那麼,這部耗資200萬港元的電影向黃先生的公司支付了多少錢呢?

"Happy Ghost非常受歡迎,因為它把它留在了香港,賺了1200萬港元。"當時1200萬港元的概念是什麼?"黃回憶道。當你在香港以20萬港元買到一棟漂亮的房子時,你做了多少房子?于是《快樂幽靈》拍了五部電影,成為1980年代最成功的喜劇片。

至于是大片還是小制作,黃百明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大制作可以,小制作也可以。喜劇電影的種類很多,比如我的大預算"最佳搭檔",我會請好萊塢特技花很多錢;小成本的《Happy Ghost》也可以用新導演賺很多錢,小成本,《家有開心》系列跟大明星一起,也賺了很多錢。喜劇是各種方法都可以的,最重要的是劇本好,制作好,題材好。"

喜劇《星際穿越者》也有一段麻煩時期

在黃百明的電影中出現過很多超級巨星,包括張萬煊、張國榮、周星馳等。在黃百明30年的電影創作生涯中,總有一席之地,在選人、就業上。他特别利用了新人,堅持給他們機會,一定程度上成為了"造星者"。同時。這些明星演員和導演也拍了黃百明。

"我喜歡使用一些新人。黃百明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電影中首先需要看到的,《快樂幽靈》需要一些學生,我不會找大明星來扮演學生,花更多的錢就不喜歡了。最近我也用了很多新人,包括拍了《快樂花2010》的安吉拉寶貝(楊瑩飾),她後面很紅。而從未演過戲的熊大林,我讓她演葉的妻子,現在大家都同意她的看法。"

在導演這邊,黃百明也敢用新人。

第一部《幸福幽靈》電影的導演高志森此前從未拍過電影,當時他隻有24歲。《Happy Ghost》第三部我一直在找電視朋友拍的,他就是杜七軒,包括《葉喬》導演葉維信,當時葉維信在新藝術城影業是練習生的時候,讓他從第一集《葉Q》慢慢成長為現在的導演。"黃百明說,要給新人更多的機會。

在香港電影的光輝歲月裡,黃柏明也曾有過一段艱難的時光。當時由黃百明等人共同創立了新藝術城電影公司,淘汰了徐珂和吳玉森等衆多知名導演,甚至打造了"導演分紅制度"。但到了1990年代,随着另外兩位聯合創始人的退出,炙手可熱的新藝術城面臨解散。

"兩位老闆告訴我,電影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他們想在最好的時候退休,停止拍電影。黃先生說:「我繼續這樣做,到1995年,當時香港電影是『的黑暗時代』,當時盜版猖獗,香港經濟在金融動盪下陷入衰退。在1995年至2004年的黑暗時期,我獨自面對。"

"當然有黑暗,也必須有光明。黃說:「在CEPA協定于2004年生效後,香港制作的電影不再受年度限制,可進口到内地的大片數量,而可在内地經審查後上映。香港與内地合拍片可以算是内地電影進行宣傳和放映,讓合拍片在内地上映,今年春天我可以享受,兩人有些遺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