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穆金峰
这是胡澜璇晚年写给他的朋友萧三的一封信,胡澜璇是一位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革命女战士,现收藏在中国现代文学馆的文库中。信全文如下:
肖哥:
你的哮喘怎么又来了,《人民日报》说好多了,现在怎么样了?我很想念它!
今年冬天我没有气管炎,但我有两次胆囊肿胀,一两天我就没事了。我将在三月底之前完成我的回忆录。有点紧张。因为家庭太窄,暂时要我哥哥写信,他的爱人要照顾我的生活,不能读书。德国女子监狱已经出版,直到三天后才能签名并发送给您。因为我现在在乡下,我可以在三天内回到城里处理一些事情。现在你的序言,这本书的价值增加了,谢谢!你的序言,出版社寄了十元稿费,我代表范廷龙同志的小姑娘给你,作为春节你送她赚糖果的钱。我不认为你会责怪我擅长它,三兄弟?2月底,四川省政协召开了四次四次代表大会,我得在3月底交稿,4月初到北京,这次交稿要完全休息,陪大家聊聊。三一和她的侄子回家了吗?请祝贺我她访问的成功和她凯旋而归。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百病,
精神强,长寿!
兰特索 1982.2.2
这封信被寄给成都日报
胡其伟上交
胡兰轩(1901-1994),当代中国女作家,比较有影响力的革命女战士,中国共产党党员,四川成都。1901年6月22日,胡兰轩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他的母亲文化底蕴深厚,胡兰璇记事的时候,母亲就教她背诵朱格蕾珞的《走出师堂》、岳飞的《满江红》、温天祥的《正气歌》等传统书名。五四时期,胡澜璇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运动。1925年大革命期间,胡兰轩赴赴广州参加革命。1926年秋,北伐战争爆发,胡澜璇先后到北伐前线,再到武汉中央军政学校。革命失败后,胡兰璇担任汉口市特委会妇女事务部长、武汉总工会妇女运动委员会主任,并担任湘欧妇女运动指导委员会委员。1929年,她被蒋介石亲自命名,并被驱逐出江西省。1930年,胡澜璇跟随何湘晶、廖承志赴德留学。同年,胡澜璇在引进程后正式加入德国中国共产党。后来,廖承志介绍加入德国共产党,并组建了"中国支部",积极投身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开始了一场针对共产党人的疯狂运动,胡锦涛被捕入狱。三个月后,宋庆龄、何香晶、鲁迅等人以中国"民权保卫大联盟"的名义试图营救他,胡澜璇被释放出狱,流放到法国。在法国,胡澜璇写了《在德国女子监狱》。这本书最初在《世界报》上以法语连载,由法国著名作家巴比塞编辑,后来被翻译成俄语、英语、德语、西方语言和其他语言。有一段时间,这本书非常有影响力,以至于它成为了解德国纳粹运动的窗口。抗日战争爆发后,胡兰轩积极参与抗日救援活动。胡澜璇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作出了突出贡献。
萧三(1896-1983),中国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萧三是国际歌曲歌词的主要中文翻译者之一。1896年10月,肖三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县。他曾就读于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学校,是毛泽东的同班同学。早年,萧三与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共同创立了新人民社团。1920年赴法国艰苦学习,1922年与赵世妍、周恩来等赞助组织了"中国共产党青年"。他曾师从徐三、林伯元、董必武、吴玉章、何书恒等人,曾就读于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在苏联期间,萧三会见了高尔基、奥斯特洛夫斯基、法塔耶夫、法国理论家萨里·拉波波、越南革命家胡志明、保加利亚革命家季米特洛夫、土耳其革命诗人赫克米特和其他共产主义国际进步人士。1930年,萧三代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出席在苏联哈尔科夫举行的革命作家国际会议,并参加国际革命作家联盟的工作,编辑中文版的《国际文学》。1934年,萧三出席了第一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代表鲁迅和中国左翼联盟发言。在法秋耶夫介绍的中国共产党批准后,他加入了苏联共产党,担任了两届苏联作家协会党委委员。新中国成立后,肖三积极参与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两次参加亚非作家大会。
谈到胡澜璇与萧三的交往,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初。当时,胡澜璇刚刚加入德国的中国共产党,而萧三则在苏联从事中国革命宣传和世界革命文学编辑工作。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不仅采取了封印、没收和迫害莫斯科赤都信件收件人的政策,而且对中国寄往苏联的信件采取了严格封锁的政策。这迫使中国革命者采取反复的策略来实现接触。正因为如此,双方首先要寄信、报纸等到德国,然后从德国重新寄。这样,在中国或莫斯科也有很多人通过这种方式,寄给廖承志的信中介绍了胡澜璇。收到信后,她负责"改头换面",换上新包装,然后从柏林转运过来。这一时期,由于这种工作关系,作为"东德反帝同盟"成员的胡澜璇和远至苏联的莫斯科肖三开始通信。起初,在信中,他们开始谈论文学,文学等等。渐渐地,胡澜璇自己的许多东西都真心诚意地向萧三寻求建议。比如,当胡澜璇在德国工作和思考遇到困难时,她给肖三写了一封长信。而小三每次收到信后,都会很小心,很认真地给胡澜璇回复。
1933 年 2 月 27 日,纳粹密谋纵火焚烧柏林议会。然后它被移交给德国共产党,并开始在家中追捕共产党人。不久,胡兰轩被德国当局逮捕。三个月后,胡兰轩被鲁迅、宋庆龄等人救出,却被德国法西斯分子驱逐。流亡巴黎后,胡锦涛想继续他的革命工作,但后来被限制在24小时内离开这个国家。当她移居英国时,英国当局不允许胡先生长期居留。此时身无分文的胡兰轩不得不写信给无名小三,希望自己能赞助自己从西伯利亚乘火车票回家,她想回去参加抗日活动。忙于莫斯科革命活动的萧三立即回信,承诺不仅要代表呼兰买票,还要热情邀请她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出席即将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一届苏联作家代表。
1933年底,为了促进世界革命作家大联盟,苏联作家联盟决定根据世界革命作家大会的决议,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进步作家参加第一届苏联作家代表大会。肖三应邀作为国际革命作家联盟代表和中国左翼联盟代表出席会议,筹备委员会邀请鲁迅先生出席会议。然而,由于国民党政府实行的文化封锁,鲁迅先生未能出席大会。萧三得知这个消息,便与苏联结盟,建议邀请此时自诩的中国旅行作家胡澜璇代表中国。
接到信后,处于绝境中的胡澜鮬喜出望外。1933年8月,在萧三的精心安排下,胡兰轩乘船抵达苏联列宁格勒,苏联文学会特意指定一名女同性恋者亲自登船接胡兰轩,后来安排她乘火车前往莫斯科。女同性恋者告诉胡兰轩,萧三将在莫斯科火车站亲自见面。坐在火车上,胡澜璇被构思着,思考着他作为中国从未见过的同志的形象。火车到达莫斯科站时,胡兰轩走出车厢,她看到站台上有一个身穿白色帆布西装、打着鲜红色领带的中国人,她断定那个男人一定是小三。之后,胡兰轩大步走向中国人,中国人一直向马车外看去。这时,小三也看到拎着行李箱到自己的胡兰轩,萧三元伸出双手迎接。会后,肖三热情地握着胡兰轩的手。当时,两人没有共同的名字,互相搂着胳膊,像重聚的老朋友一样快地走出了车站。很快,小三就扛起了胡澜璇的行李箱,把她带到了当时莫斯科最美的酒店。入住后,萧三热情地对胡兰轩道:"你受苦了,受苦了!肖三的真诚、热情和善良给胡澜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4年8月17日,第一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如期在莫斯科举行。胡澜璇、萧三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出席了此次活动,苏联最著名的作家高尔基主持了大会开幕式。胡兰轩第一次见到高尔基时,非常兴奋。她觉得这位举世闻名的文学大师是如此的淳朴、善良、平易近人,以至于他嘴唇上的胡子太浓了,他总是喜欢微微向头靠。从外表上看,高尔基就像一个中国农民。肖三在大会上代表中国作了简短的讲话,向世界各地的作家以及作家毛盾的《孩子之夜》、《春蚕》介绍了鲁迅在中国革命文学中的领导作用。
为了使胡澜璇更快地进入会议,萧三把苏联第一次代表大会的讲话在各种场合都详细翻译给她,还仔细地向她介绍了苏联革命的历史、现状、政策、法令和习俗,并带她去见高尔基, 《钢铁是如何制造的》一书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法塔耶夫和当时的一些苏联政治领导人。正是在萧三的帮助下,胡兰轩在这里激发了自己的思绪,睁开了眼睛,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8月26日,苏联第一次代表大会闭幕前一天晚上,高尔基在他的别墅里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家和外国客人举办了一场宴会。萧三陪同胡兰璇一起去。宴会隆重而庄严,高尔基站在一楼自动扶梯入口处迎接客人。萧三、胡兰轩走到高尔基面前时,胡兰轩握着高尔基的手说:"高尔基同志!我不是作家。......我们中国作家和诗人把蒋介石活埋了!我请你们为他们抗议!......"。说起,胡兰轩无法抑制心中的悲痛,开始哭泣。高尔基听到这句话时也非常兴奋。那天晚上,高尔基坐在主座上,把胡兰轩放在右手边的第一个座位上。左边坐着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卡冈诺维奇、马林科夫和苏联党和国家的其他领导人,而其余的作家则按代表顺序坐着。晚宴上,萧三、胡兰轩等外国作家详细描述了1931年蒋介石杀害五名中国左翼作家以及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的抗日斗争。宴会上,高尔基谴责中国人民的敌人蒋介石:让我们大声疾呼:谴责屠杀中国人民的刽子手和叛徒的罪恶!然后他指着胡澜璇说:"这是一个真实的人。后来,高尔基谈起胡澜璇最近的一些遭遇,给莫洛托夫写了一张纸条说:"现在她不能回去照顾她一会儿了!当晚,与会作家发表了世界各国作家的联合声明,抗议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罪行。
第二天,萧三来到酒店,告诉呼兰居莫斯科苏维埃政府给她一个设备齐全的房子,里面有书房,卧室,餐厅和浴室,就在普希金广场附近的一条街上。当胡兰轩住在莫斯科时,肖经常抽出时间带她去苏联。正是在这一时期,胡兰轩的马列主义信仰更加坚定,革命观点更加成熟。萧三非常自豪——他认为自己把一个真正的朋友从中国带到了苏联社会。通过沟通,肖三的随和幽默也给胡澜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跟他一起从不紧张,像兄弟姐妹一样,自由自在"。有一次他对我说:苏联驻丹麦大使的妻子喜欢打扮,有人告诉列宁她的资产阶级风格,列宁说,没关系,她喜欢打扮,送她一些雪霜......我听到它,觉得它很新鲜。肖三是一个受人尊敬和喜爱的人。"
1935年3月,在萧三的帮助下,胡兰轩离开莫斯科,前往香港的第19路军做统战工作。1936年,胡锦涛从香港回到莫斯科。但此时,胡澜璇觉得王明、康生对自己有偏见,觉得自己在政治上压抑自己。为了不让萧三累,胡兰轩很少去找萧三。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去世,萧三作为苏联的领导成员,作为高尔基书行的成员,并与法特耶等人组成了一支警卫队,护送高尔基的尸体火化,还参加了第二天全苏联的高尔基国葬。作为一位一生特别受高尔基钦佩和喜爱的中国女作家,胡兰璇也被选入高尔基葬礼委员会。葬礼当天,斯大林、莫洛托夫、奥尔忠尼启则、卡冈诺维奇抬着高尔基的棺材,胡兰璇带着高尔基的儿子儿媳将高尔基的遗物捧在手里。1936年7月,胡澜璇再次离开莫斯科,回国。此后,胡澜璇和萧三已经将近三十年没有见面了。
两人再次相遇时,是1965年。那时,他们都已经进入了花甲之年,自己的人生经历也颇为悲哀。在北京灯城门站见面时,胡兰轩的脸上已经布满了皱纹,诗人萧三已经老了。这次邂逅,胡兰轩一眼就认出了老朋友萧三,而小三则对前朋友"对方不认"。1979年5月23日,肖三写信给胡澜璇,还特别提到了一些遭遇的场景"不小心在灯市下车,我根本认不出你"。你说,'是时候战斗了!"就是这样,我想去追你说话,旁边有人。"这次相遇后,两人17年没有再见面。1975年,胡锦涛从北京回到成都生活,被四川聘为"研究员"和"政协委员"。1979年5月,胡澜璇出版了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百科全书知识》第一辑《与高尔基在一起的日子》。小三在痛苦之后在北京看了文章,兴奋不正常,没想到老朋友还活着,还给过去写了一支笔。经过多次询问,小三发现了胡澜璇的联系方式,他立即给远在成都的老朋友写了一封信。从那时起,他们经常往返于他们的信件。1982年5月,胡澜璇趁着北京参加宋庆龄故居的开幕式和纪念廖仲轩、何向静的活动,专程去医院看望重病的小三,出于小三的身体原因,他们还进行了简单的聊天。我想等一会儿再找个机会,然后聊聊。但我没想到这是他们一生中最后一次见面。
1983年2月4日,肖三在北京去世,享年87岁。
1994年12月13日,胡澜璇在成都去世,享年93岁。
<b>:"如果你有新闻线索,欢迎你向我们举报,一旦被采用,就会有费用奖励。新闻微信关注:ihxdsb,feedQQ:338640571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