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穆金峰
這是胡瀾璇晚年寫給他的朋友蕭三的一封信,胡瀾璇是一位在中國近代史上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革命女戰士,現收藏在中國現代文學館的文庫中。信全文如下:
肖哥:
你的哮喘怎麼又來了,《人民日報》說好多了,現在怎麼樣了?我很想念它!
今年冬天我沒有氣管炎,但我有兩次膽囊腫脹,一兩天我就沒事了。我将在三月底之前完成我的回憶錄。有點緊張。因為家庭太窄,暫時要我哥哥寫信,他的夫妻要照顧我的生活,不能讀書。德國女子監獄已經出版,直到三天後才能簽名并發送給您。因為我現在在鄉下,我可以在三天内回到城裡處理一些事情。現在你的序言,這本書的價值增加了,謝謝!你的序言,出版社寄了十元稿費,我代表範廷龍同志的小姑娘給你,作為春節你送她賺糖果的錢。我不認為你會責怪我擅長它,三兄弟?2月底,四川省政協召開了四次四次代表大會,我得在3月底交稿,4月初到北京,這次交稿要完全休息,陪大家聊聊。三一和她的侄子回家了嗎?請祝賀我她通路的成功和她凱旋而歸。
最後,祝大家身體健康,百病,
精神強,長壽!
蘭特索 1982.2.2
這封信被寄給成都日報
胡其偉上交
胡蘭軒(1901-1994),當代中國女作家,比較有影響力的革命女戰士,中國共産黨黨員,四川成都。1901年6月22日,胡蘭軒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他的母親文化底蘊深厚,胡蘭璇記事的時候,母親就教她背誦朱格蕾珞的《走出師堂》、嶽飛的《滿江紅》、溫天祥的《正氣歌》等傳統書名。五四時期,胡瀾璇積極參加反帝反封建運動。1925年大革命期間,胡蘭軒赴赴廣州參加革命。1926年秋,北伐戰争爆發,胡瀾璇先後到北伐前線,再到武漢中央軍政學校。革命失敗後,胡蘭璇擔任漢口市特委會婦女事務部長、武漢總工會婦女運動委員會主任,并擔任湘歐婦女運動指導委員會委員。1929年,她被蔣介石親自命名,并被驅逐出江西省。1930年,胡瀾璇跟随何湘晶、廖承志赴德留學。同年,胡瀾璇在引程序後正式加入德國中國共産黨。後來,廖承志介紹加入德國共産黨,并組建了"中國支部",積極投身于國際共産主義運動。1933年希特勒上台後,開始了一場針對共産黨人的瘋狂運動,胡錦濤被捕入獄。三個月後,宋慶齡、何香晶、魯迅等人以中國"民權保衛大聯盟"的名義試圖營救他,胡瀾璇被釋放出獄,流放到法國。在法國,胡瀾璇寫了《在德國女子監獄》。這本書最初在《世界報》上以法語連載,由法國著名作家巴比塞編輯,後來被翻譯成俄語、英語、德語、西方語言和其他語言。有一段時間,這本書非常有影響力,以至于它成為了解德國納粹運動的視窗。抗日戰争爆發後,胡蘭軒積極參與抗日救援活動。胡瀾璇在整個民主革命時期作出了突出貢獻。
蕭三(1896-1983),中國當代著名詩人、翻譯家。蕭三是國際歌曲歌詞的主要中文翻譯者之一。1896年10月,肖三出生于湖南省湘鄉縣。他曾就讀于湖南長沙第一師範學校,是毛澤東的同班同學。早年,蕭三與毛澤東、蔡和森等人共同創立了新人民社團。1920年赴法國艱苦學習,1922年與趙世妍、周恩來等贊助組織了"中國共産黨青年"。他曾師從徐三、林伯元、董必武、吳玉章、何書恒等人,曾就讀于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在蘇聯期間,蕭三會見了高爾基、奧斯特洛夫斯基、法塔耶夫、法國理論家薩裡·拉波波、越南革命家胡志明、保加利亞革命家季米特洛夫、土耳其革命詩人赫克米特和其他共産主義國際進步人士。1930年,蕭三代表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出席在蘇聯哈爾科夫舉行的革命作家國際會議,并參加國際革命作家聯盟的工作,編輯中文版的《國際文學》。1934年,蕭三出席了第一次蘇聯作家代表大會,代表魯迅和中國左翼聯盟發言。在法秋耶夫介紹的中國共産黨準許後,他加入了蘇聯共産黨,擔任了兩屆蘇聯作家協會黨委委員。新中國成立後,肖三積極參與中國國際文化交流,兩次參加亞非作家大會。
談到胡瀾璇與蕭三的交往,可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初。當時,胡瀾璇剛剛加入德國的中國共産黨,而蕭三則在蘇聯從事中國革命宣傳和世界革命文學編輯工作。當時的國民黨政府不僅采取了封印、沒收和迫害莫斯科赤都信件收件人的政策,而且對中國寄往蘇聯的信件采取了嚴格封鎖的政策。這迫使中國革命者采取反複的政策來實作接觸。正因為如此,雙方首先要寄信、報紙等到德國,然後從德國重新寄。這樣,在中國或莫斯科也有很多人通過這種方式,寄給廖承志的信中介紹了胡瀾璇。收到信後,她負責"改頭換面",換上新包裝,然後從柏林轉運過來。這一時期,由于這種工作關系,作為"東德反帝同盟"成員的胡瀾璇和遠至蘇聯的莫斯科肖三開始通信。起初,在信中,他們開始談論文學,文學等等。漸漸地,胡瀾璇自己的許多東西都真心誠意地向蕭三尋求建議。比如,當胡瀾璇在德國工作和思考遇到困難時,她給肖三寫了一封長信。而小三每次收到信後,都會很小心,很認真地給胡瀾璇回複。
1933 年 2 月 27 日,納粹密謀縱火焚燒柏林議會。然後它被移交給德國共産黨,并開始在家中追捕共産黨人。不久,胡蘭軒被德國當局逮捕。三個月後,胡蘭軒被魯迅、宋慶齡等人救出,卻被德國法西斯分子驅逐。流亡巴黎後,胡錦濤想繼續他的革命工作,但後來被限制在24小時内離開這個國家。當她移居英國時,英國當局不允許胡先生長期居留。此時身無分文的胡蘭軒不得不寫信給無名小三,希望自己能贊助自己從西伯利亞乘火車票回家,她想回去參加抗日活動。忙于莫斯科革命活動的蕭三立即回信,承諾不僅要代表呼蘭買票,還要熱情邀請她作為中國作家代表出席即将在莫斯科舉行的第一屆蘇聯作家代表。
1933年底,為了促進世界革命作家大聯盟,蘇聯作家聯盟決定根據世界革命作家大會的決議,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進步作家參加第一屆蘇聯作家代表大會。肖三應邀作為國際革命作家聯盟代表和中國左翼聯盟代表出席會議,籌備委員會邀請魯迅先生出席會議。然而,由于國民黨政府實行的文化封鎖,魯迅先生未能出席大會。蕭三得知這個消息,便與蘇聯結盟,建議邀請此時自诩的中國旅行作家胡瀾璇代表中國。
接到信後,處于絕境中的胡瀾鮬喜出望外。1933年8月,在蕭三的精心安排下,胡蘭軒乘船抵達蘇聯列甯格勒,蘇聯文學會特意指定一名女同志者親自登船接胡蘭軒,後來安排她乘火車前往莫斯科。女同志者告訴胡蘭軒,蕭三将在莫斯科火車站親自見面。坐在火車上,胡瀾璇被構思着,思考着他作為中國從未見過的同志的形象。火車到達莫斯科站時,胡蘭軒走出車廂,她看到站台上有一個身穿白色帆布西裝、打着鮮紅色領帶的中國人,她斷定那個男人一定是小三。之後,胡蘭軒大步走向中國人,中國人一直向馬車外看去。這時,小三也看到拎着行李箱到自己的胡蘭軒,蕭三元伸出雙手迎接。會後,肖三熱情地握着胡蘭軒的手。當時,兩人沒有共同的名字,互相摟着胳膊,像重聚的老朋友一樣快地走出了車站。很快,小三就扛起了胡瀾璇的行李箱,把她帶到了當時莫斯科最美的酒店。入住後,蕭三熱情地對胡蘭軒道:"你受苦了,受苦了!肖三的真誠、熱情和善良給胡瀾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4年8月17日,第一次蘇聯作家代表大會如期在莫斯科舉行。胡瀾璇、蕭三作為中國作家代表出席了此次活動,蘇聯最著名的作家高爾基主持了大會開幕式。胡蘭軒第一次見到高爾基時,非常興奮。她覺得這位舉世聞名的文學大師是如此的淳樸、善良、平易近人,以至于他嘴唇上的胡子太濃了,他總是喜歡微微向頭靠。從外表上看,高爾基就像一個中國農民。肖三在大會上代表中國作了簡短的講話,向世界各地的作家以及作家毛盾的《孩子之夜》、《春蠶》介紹了魯迅在中國革命文學中的上司作用。
為了使胡瀾璇更快地進入會議,蕭三把蘇聯第一次代表大會的講話在各種場合都詳細翻譯給她,還仔細地向她介紹了蘇聯革命的曆史、現狀、政策、法令和習俗,并帶她去見高爾基, 《鋼鐵是如何制造的》一書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法塔耶夫和當時的一些蘇聯政治上司人。正是在蕭三的幫助下,胡蘭軒在這裡激發了自己的思緒,睜開了眼睛,進入了一個新的世界。8月26日,蘇聯第一次代表大會閉幕前一天晚上,高爾基在他的别墅裡為來自世界各地的作家和外國客人舉辦了一場宴會。蕭三陪同胡蘭璇一起去。宴會隆重而莊嚴,高爾基站在一樓自動扶梯入口處迎接客人。蕭三、胡蘭軒走到高爾基面前時,胡蘭軒握着高爾基的手說:"高爾基同志!我不是作家。......我們中國作家和詩人把蔣介石活埋了!我請你們為他們抗議!......"。說起,胡蘭軒無法抑制心中的悲痛,開始哭泣。高爾基聽到這句話時也非常興奮。那天晚上,高爾基坐在主座上,把胡蘭軒放在右手邊的第一個座位上。左邊坐着莫洛托夫、伏羅希洛夫、卡岡諾維奇、馬林科夫和蘇聯黨和國家的其他上司人,而其餘的作家則按代表順序坐着。晚宴上,蕭三、胡蘭軒等外國作家較長的描述了1931年蔣介石殺害五名中國左翼作家以及中國人民正在進行的抗日鬥争。宴會上,高爾基譴責中國人民的敵人蔣介石:讓我們大聲疾呼:譴責屠殺中國人民的劊子手和叛徒的罪惡!然後他指着胡瀾璇說:"這是一個真實的人。後來,高爾基談起胡瀾璇最近的一些遭遇,給莫洛托夫寫了一張紙條說:"現在她不能回去照顧她一會兒了!當晚,與會作家發表了世界各國作家的聯合聲明,抗議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罪行。
第二天,蕭三來到酒店,告訴呼蘭居莫斯科蘇維埃政府給她一個裝置齊全的房子,裡面有書房,卧室,餐廳和浴室,就在普希金廣場附近的一條街上。當胡蘭軒住在莫斯科時,肖經常抽出時間帶她去蘇聯。正是在這一時期,胡蘭軒的馬列主義信仰更加堅定,革命觀點更加成熟。蕭三非常自豪——他認為自己把一個真正的朋友從中國帶到了蘇聯社會。通過溝通,肖三的随和幽默也給胡瀾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跟他一起從不緊張,像兄弟姐妹一樣,自由自在"。有一次他對我說:蘇聯駐丹麥大使的妻子喜歡打扮,有人告訴列甯她的資産階級風格,列甯說,沒關系,她喜歡打扮,送她一些雪霜......我聽到它,覺得它很新鮮。肖三是一個受人尊敬和喜愛的人。"
1935年3月,在蕭三的幫助下,胡蘭軒離開莫斯科,前往香港的第19路軍做統戰工作。1936年,胡錦濤從香港回到莫斯科。但此時,胡瀾璇覺得王明、康生對自己有偏見,覺得自己在政治上壓抑自己。為了不讓蕭三累,胡蘭軒很少去找蕭三。1936年6月18日,高爾基去世,蕭三作為蘇聯的上司成員,作為高爾基書行的成員,并與法特耶等人組成了一支警衛隊,護送高爾基的屍體火化,還參加了第二天全蘇聯的高爾基國葬。作為一位一生特别受高爾基欽佩和喜愛的中國女作家,胡蘭璇也被選入高爾基葬禮委員會。葬禮當天,斯大林、莫洛托夫、奧爾忠尼啟則、卡岡諾維奇擡着高爾基的棺材,胡蘭璇帶着高爾基的兒子兒媳将高爾基的遺物捧在手裡。1936年7月,胡瀾璇再次離開莫斯科,回國。此後,胡瀾璇和蕭三已經将近三十年沒有見面了。
兩人再次相遇時,是1965年。那時,他們都已經進入了花甲之年,自己的人生經曆也頗為悲哀。在北京燈城門站見面時,胡蘭軒的臉上已經布滿了皺紋,詩人蕭三已經老了。這次邂逅,胡蘭軒一眼就認出了老朋友蕭三,而小三則對前朋友"對方不認"。1979年5月23日,肖三寫信給胡瀾璇,還特别提到了一些遭遇的場景"不小心在燈市下車,我根本認不出你"。你說,'是時候戰鬥了!"就是這樣,我想去追你說話,旁邊有人。"這次相遇後,兩人17年沒有再見面。1975年,胡錦濤從北京回到成都生活,被四川聘為"研究員"和"政協委員"。1979年5月,胡瀾璇出版了中國百科全書出版社編輯出版的《百科全書知識》第一輯《與高爾基在一起的日子》。小三在痛苦之後在北京看了文章,興奮不正常,沒想到老朋友還活着,還給過去寫了一支筆。經過多次詢問,小三發現了胡瀾璇的聯系方式,他立即給遠在成都的老朋友寫了一封信。從那時起,他們經常往返于他們的信件。1982年5月,胡瀾璇趁着北京參加宋慶齡故居的開幕式和紀念廖仲軒、何向靜的活動,專程去醫院看望重病的小三,出于小三的身體原因,他們還進行了簡單的聊天。我想等一會兒再找個機會,然後聊聊。但我沒想到這是他們一生中最後一次見面。
1983年2月4日,肖三在北京去世,享年87歲。
1994年12月13日,胡瀾璇在成都去世,享年93歲。
<b>:"如果你有新聞線索,歡迎你向我們舉報,一旦被采用,就會有費用獎勵。新聞微信關注:ihxdsb,feedQQ:338640571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