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红色经典|《刑场上的婚礼》:历久弥新的“红色青春”和不朽爱情

作者:南方plus客户端
红色经典|《刑场上的婚礼》:历久弥新的“红色青春”和不朽爱情

如今的广州烈士陵,种满了松柏,犹如闷热的卫兵,红色的花朵吐得鲜艳,象征着烈士的鲜血。在东湖中央的陵墓中,有一根黄瓦红柱的"血祭亭",来纪念,向烈士们致敬的游客无休止。纪念亭是献给著名的"刑场上的婚礼"中的两位主角——周文轩和陈铁君烈士。

红色经典|《刑场上的婚礼》:历久弥新的“红色青春”和不朽爱情

广州起义烈士陵墓中的周文轩和陈铁军的雕像。摄影:李倩

1927年,假装是夫妻的周文轩和陈铁君在地下工作,在共同的生活和斗争中有着真挚的爱情,却因叛徒被捕,饱受折磨,依然不屈不挠。在被判刑之前,他们把唯一的照片留在了监狱的窗户前,并在公开场合宣布了婚礼。照片中的两个男人看起来坚定而平静。他们去世的那天是1928年的农历灯节,两人二十四岁就去世了。

红色经典|《刑场上的婚礼》:历久弥新的“红色青春”和不朽爱情

周文轩和陈铁军在行刑前的照片。(文件照片)

照片刊登在报社后,时任广东省军委主任的余荣融深受震惊,称其为"刑场上的婚礼"。1980年,广东著名作家黄清云出版了传记文学作品《刑院的婚礼》,周文轩、陈铁君的故事传遍了江南北,此后不断被改编成广播剧、影视剧、舞剧、歌剧等文艺形式, 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经常播放新的红色文学主题。

正如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严春德所说,《刑事法庭上的婚礼》具有非凡的艺术吸引力,因为它基于一个可以歌唱的真实故事,"充满那个时代的精神,整个时代变成了一部史诗"。"

红色经典|《刑场上的婚礼》:历久弥新的“红色青春”和不朽爱情

一本"闪烁永恒和火热的光芒"的好书

周文轩和陈铁君的事迹,使他们同时代的所有人从一出生之初就动起来了。1920年出生于广州,在香港、上海度过童年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黄青云就是其中之一。早在1956年,她就把这个故事写在家乡广州,作为文学《不朽青春》的报道,立即受到读者的欢迎。

红色经典|《刑场上的婚礼》:历久弥新的“红色青春”和不朽爱情

黄青云是《香港新儿童》的主编。(图片来源:黄清云评论)

周恩来总理曾说过,"刑场上的婚礼"是"人间最纯洁、最崇高的爱情",并呼吁文艺工作者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创作。对儿童文学充满热情的黄青云决心寻找另一种方式,为全国儿童读者写一部人物传记,展现英雄精神成长的过程,带领小读者了解那个时期的革命岁月,了解优秀共产党员的崇高理想和崇高精神。

"收集烈士的一生,就像深入宝山,探索珍珠,用红线串在一起。在创作附件中,黄青云写道。为了使书面文字忠于历史事实,她数十次阅读有关资料,多方采访、确认、会谈,从各个角度跟踪周文轩和陈铁军这对烈士的人生足迹。同时,她意识到,"传记文学绝不是纯粹客观的叙事,作为文学作品,它必然会融化成感情,而感情是建立在对笔中人物的正确理解之上的。黄青云认为,一部好的传记文学,应该兼具历史真实性和小说的文学性,作者的个人情感,理性运用想象力,像散落的珠子串联红线,是作品成败的关键。

红色经典|《刑场上的婚礼》:历久弥新的“红色青春”和不朽爱情

黄清云的传记文学作品《刑庭里的婚礼》是一本书和影子。

1979年7月,传记文学《刑事法庭上的婚礼》完成,次年1月以500多页厚的大型儿童文学系列《昭华》的标题出版。不久之后,黄清云受邀将这部作品改编成广播剧,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续播出。上上下下,从繁华的大都市,到偏远荒凉的山地乡村,观众们透过悠扬的电波,听到了这个感人的故事。

198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刑院的婚礼》单行本,30年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将其作为"青年励志红色经典丛书"之一再版。

"真正的文学,如果不是直接从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血液和牛奶混合的土壤中生长出来,就不会持久。该系列的出版人徐璐评论说,这是一本"闪耀着永恒和红色的好书",促使我们回顾自己曾经有过的高尚生活、信念和追求,去寻求和获得某种生命的真谛、创造的激情,并教导我们如何在一种"大爱"和"大美德"中升华个人的渺小生命。

红色经典|《刑场上的婚礼》:历久弥新的“红色青春”和不朽爱情

跨界、深受喜爱的经典艺术形象

这部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同名电影也于当年上映,编剧之一张毅生也来自广东,曾在中山大学学习。他参与反美援助朝鲜,新中国成立后,他是一名演员,曾是广州军区、邮政总工艺总队、第81电影厂、总政治工艺美术兵团创作室的专业作家。十几岁时,他听过周文轩、陈铁军的故事,"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革命烈士慷慨大方,但在中国和国外,以刑室、婚礼结束生命的少见。"

感受着两位烈士的惨情和无畏精神,张毅生心中有着强烈的创作冲动。他以"蓝血染忠骨,铁窗铸忠贞灵魂,红棉与舒适,共产主义铸同心"为主线,创作了一部以"刑场上的婚礼"为原型的小说《血染木棉红》。后来,他采访了一批参加过广州起义、当时还活着的革命前辈,获得了更多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丰富了小说,改编成剧本《刑庭婚礼》,该片由蔡元元、宋小英、李启民等主演。

红色经典|《刑场上的婚礼》:历久弥新的“红色青春”和不朽爱情

1980年电影版的"刑事法庭上的婚礼"。

该片于1980年正式上映后,反响巨大,后来被中宣部列为百部优秀爱国主义电影,并被推荐到国外上映。有一次,在访问朝鲜期间,张毅生惊讶地发现,许多年轻的朝鲜观众也喜欢这部电影。"(电影)表达了一个人的高尚品格,真诚无私的爱,充满信念和追求美好未来的艺术形象,可以跨越国界获得更广泛的共识,"他回忆道。"

随后,《刑事法庭上的婚礼》又依托影视剧、京剧、越剧、戏曲等文艺形式,不断得到新的演绎,周文轩、陈铁军仿佛死了,在刑事法庭上高喊"让反动枪当成婚礼礼炮"的那一幕,固定为中国红色文学史上广为人知的经典艺术形象。

红色经典|《刑场上的婚礼》:历久弥新的“红色青春”和不朽爱情

粤剧红片《刑事法庭上的婚礼》正在展出。

其中,由广州粤剧团红豆粤剧团创作的现代粤剧《刑事法庭上的婚礼》是该剧最常被改编的版本之一。该剧由已故著名粤剧艺术家红线亲自执导,自2007年首演以来,已在全国演出600余场,演出600余场,先后获得第九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奖特别奖"和第十一届广东省委宣传部"五一"工程奖。

红线女郎在此前的采访中透露,《刑事法庭上的婚礼》是广州引以为傲的革命壮举,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灵感,在艺术创作主题方面,具有鲜明的独特性,标志性、戏剧性、地域性,非常适合探索现代粤剧的创新发展。

在剧末的"婚礼"现场,周、陈两个人身穿白衣,举着象征着鲜血、信仰和爱意的红色长丝歌舞,随着枪声响起,红色的棉瓣缓缓落下,整个掌声雷鸣......广州社会科学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梁凤莲用一句话概括了粤语风格:"宏大叙事与革命诗的交响乐"。她认为,由于题材选择的透气性和诗意张力,该剧扫除了传统粤剧主题的局限,以宏大的叙事再现了革命浪漫主义的诗意本质,强调了世俗精神的超越,其主旋律风格使舞台呈现出罕见的开放、高距离的情绪。

红色经典|《刑场上的婚礼》:历久弥新的“红色青春”和不朽爱情

用现代舞台语言再现永恒的"红色青春"

《刑事法庭上的婚礼》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也为后续衍生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源泉。近年来,广东文艺界涌现出青年版粤剧、粤剧电影、芭蕾舞剧等更多改编作品,进一步开辟了"婚在刑事法庭"这一主题的艺术表达空间。广东歌舞剧院创作了民族舞剧《风雨红棉》,广州芭蕾舞团推出的芭蕾舞剧《昊然铁军》等作品自创办以来,经常上演,多次获奖。

红色经典|《刑场上的婚礼》:历久弥新的“红色青春”和不朽爱情

芭蕾舞剧《霍兰的钢铁军团》

广州芭蕾舞团导演余妍介绍了惊艳的2019年芭蕾舞剧《浩然铁军》,其初衷是让西方芭蕾舞艺术、中国传统文化、优秀的革命精神和岭南地域特色相互融合,用世界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因此,观众将看到陈家轩、骑楼等岭南建筑、广东刺绣女、鲶鱼等广东元素,感受丰富的岭南文化特色。

同年年底,改编自粤剧《刑场上的婚礼》的同名电影在广州上映。影片在保留原有传统粤剧表演特色的基础上,采用4K超高清拍摄技术和创新镜头语言,还原剧中的革命性场景,让传统戏曲焕发新的时代活力,吸引更多观众重温这片"穿木棉全城"的"红色回忆"。

红色经典|《刑场上的婚礼》:历久弥新的“红色青春”和不朽爱情

2019年粤剧电影《刑场上的婚礼》在广州首映。

片中,周文轩的演员、中剧梅花奖"两届梅"得主欧凯明说,作为《人戏》,剧中最令人难忘的部分,是摄影师为周、陈两个人拍照后问谁送来这张照片,两人不禁说: "送我们中国人!"说起这部剧,他不禁叹了口气:"两个二十多岁的热血少年,自己的命运与民族联系在一起,多么值得佩服啊!"

红色经典|《刑场上的婚礼》:历久弥新的“红色青春”和不朽爱情

粤剧电影《刑事法庭上的婚礼》的海报和图片。

年轻烈士的故事也吸引了一群年轻人走进影院。2021年,粤剧《刑事法庭上的婚礼》(青年版)上演,广州粤剧场主席余勇书记回忆说,不到20分钟的演出,剧场座无虚席,这让整个团团都非常兴奋。余勇告诉记者,该剧主角色的年龄与年轻观众关系密切,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情感容易产生共鸣,结合时尚的舞蹈美感设计,适应现代语境的戏剧表达,在合理的时候吸引年轻观众。

红色经典|《刑场上的婚礼》:历久弥新的“红色青春”和不朽爱情

2021年,粤剧《刑场婚礼》(青年版)将在广州上演。

据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陶东风介绍,《红色青春》是《刑事法庭上的婚礼》故事最大的魅力之一。陶东风指出,这种革命性的历史题材文艺作品,在战争年代高昂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其精神核心源于人们的真诚追求。周辰将革命理想相结合,不怕生死,都源于内心的真诚与纯洁,信仰与爱的融合,使这个故事独一无二,具有"迷人的青春气息"。

专家解读:

"这都是一出戏"的红色文学超级IP

关于"刑庭上的婚礼",最耐人寻味的现象之一就是它有那么多独特的艺术改编形式,在红色文学经典中可以称之为完美的创作主题,用今天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超级"IP"(即由文学衍生作品共同命名的同样高质量的内容)。对此,广东省艺术研究院院长王伟指出,故事原型可以说是"遍地开花",恰如其分地具备了IP改编的几个重要条件:强剧情、强剧冲突、人物和事件相对集中,从而形成"一组人物关系、一个故事背景和N种舞台艺术相结合的可能性"。

红色经典|《刑场上的婚礼》:历久弥新的“红色青春”和不朽爱情

红色现代粤剧《点球大战》在广州上演

王伟分析,首先,"在刑事法庭上结婚"这一主题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两个革命者伪装成一对夫妇,在白色恐怖的重压下从事革命工作,最后在刑事法庭上结婚,两人都死了,这本身就是一个独特而又极不寻常的故事。尤其是女主角陈铁君,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回国家庭,也曾被承诺被分配到富商之子的门口,本来可以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但她受到进步思想的启发,勇敢地突破了家庭和世俗观念,选择加入革命,与勤劳的群众并肩作战。在紧急情况下,她断然拒绝了家人将她送往国外的提议,使她的人身安全处于危险之中,直到她被捕并被杀害。"英雄每一次做出重大决定,内心的波浪都值得丰富多彩地描绘出精彩的片段。比如王薇,说芭蕾舞剧《昊然铁军》就是以陈铁君的女性视角,着重展示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从一场演出到成为优秀革命女战士的这段旅程。

红色经典|《刑场上的婚礼》:历久弥新的“红色青春”和不朽爱情

其次,王伟从戏剧艺术特征的角度分析指出,"婚在刑事法庭上的冲突"是非常暴力的,包括意志冲突、情感冲突、行为冲突等,英雄在爱情、事业、家庭等方面都面临着复杂的戏剧矛盾。同时,相对集中、封闭但小巧完整的故事结构,具有丰富的"留白",让各种改编形式都能找到一个方便的玩耍空间,互不束缚。"电影导演可以通过镜头添加很多细节,舞台导演要考虑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讲述故事,芭蕾舞导演要跳出细节,提取出最精彩的舞蹈意象。

更重要的是,"红艺IP"不像一般的IP,受流量和市场偏好的限制,而是涉及中国人民价值体系和集体情感的构建。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文学评论家陶东风总结说,《刑事法庭上的婚礼》等红色文学经典的革命精神、为使命和信仰而不懈奋斗的英雄精神、牺牲的英雄精神和自我完善的精神,将成为经过文学写作和文学改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载着不可替代的思想教育和精神塑造的功能,最终成为几代中国孩子灵魂上的"红灵印记"。

记者:黄春荣 徐子轩

见习记者:关玉清

郭山

策划:陈志立何

作者: 黄楚荣;徐子轩;关玉清

资料来源:南方报业媒体集团南方+客户

来源:南方Plus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