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对标合肥 体悟实训|滨州:建立引才工作站 积极探索高效引才新模式

作者:闪电新闻

视频加载...

齐鲁网闪电报9月6日为推进"双型城市"建设,建设富强宾州,迫切需要一大批"现实生活"干部乘势把握,强势强势,寻求突破。2021年,为适应发展需要,滨州市第三批50名干部到合肥进行为期三个月的"体能训练"。通过"走出去学习"改善状态模式,开阔思维视野,提升素质能力,破解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合肥是中国第二个获批的综合性国家级科学中心,从过去的"科教城"到现在的"创新之都",科技创新是嵌入合肥的城市基因。为了更好地瞄准合肥,学习合肥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人才引进等方面的经验。围绕探索高效人才引进新模式,人才工作学习小组以标准表为准,建立了合肥首个人才上岗工作站,逐步建立结构优化、精准招聘的滨州人才格局。

探索高效引进新模式标准"合肥大学专线"

合肥、滨州在大学入职工作中形成了自己的引进品牌,虽然两所大学的开学时间和频率,但最终效果相差不小。截至4月底,合肥已引进了32,000多名大学毕业生。与滨州相比,滨州市也有非常好的人才政策,但"三向工程"的实施一年只引进了1万名高校毕业生,在推广效果、学生关注度、现场反应、引进签约率等方面仍存在差距。在此基础上,人才工作学习小组进一步深入研究,形成了滨州市"选择滨州-名校人才通车"优化改进方案。在招聘前一周进入校校开展宣传、招聘过程,提前启动学生会、社区组织推广学生,利用学生应用更多微信、论坛、震音等宣传,为滨州市"十佳"行业急需的重点专业毕业生,根据学生课程安排, 利用学生放学后时间准确推送招聘信息。

并在招聘会当天,为学生确定晋升的时间,以便让更多的学生参加招聘会。招聘会结束后,离开相关工作人员继续跟踪服务,利用学校的在线招聘平台,继续开展线上招聘,同时发挥入职工作站的作用,邀请学校就业办公室、辅导员等带领学生到滨州参观、实习、调研,延长招聘流程,逐步建立结构优化, 精准招聘滨州人才格局,提高高校毕业生率。

滨州市人才工作研究组组长、滨州市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孙善军表示:"选择滨州——名校人才通车是滨州市吸引高校毕业生到滨滨创新就业的重要活动,人才工作研究组梳理人力资源机构在宣传渠道中的优势, 现场安排、跟踪服务、在线板块开发等,探索与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合作模式,形成滨州市选择滨州——名校人才通过列车优化和改进方案。目前,该计划已在产业基地比较好的地方在宜平市推广实施。"

成立合肥首台感应工作站

合肥市拥有大量的高校,科技资源十分丰富,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为代表的国内知名高校,在科教资源和研发能力方面,与滨州市"十大"工业企业技术需求相匹配。通过这次实践培训,将合肥丰富的科教资源与滨州的产业发展相结合,是当务之急。

为深入落实合肥滨州市人才工作常态化框架协议,填补合肥无上岗岗位的空白,实事培训干部积极与合肥工业大学对接,最终确定合肥工业大学在滨州市建设试点工作站,以合肥工业大学为平台, 借助合肥市人才、科技资源,解决滨州市企业的技术难题。目前,滨州市十大产业骨干企业已经通过工作站技术需求发布。

合肥工业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宋帅说:"滨州体能意识训练组非常执着,多次与学校交流交流,希望加强合作。起初,我以为这意味着在短短三个月内将没有什么可合作的。但是,这些学生的实践培养对滨州人才、行业情况非常了解,能准确知道滨州的需求,从哪些方面对接。他们的真诚是感人的。经过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学校与滨州联合打造了滨州上岗工作站。工作站建成后,通过工作站对接滨州企业的几个技术需求。通过了解实践培训同志建立合肥工业大学与滨州的实质性合作。"

合肥工业大学入职工作站,目标不仅是吸引人才,更是在创新项目、技术成果转化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我们还将利用合肥工业大学作为平台,充分连接合肥的人才、科技资源,为建设富强的滨州提供智力支持。共青团宾州市委办公室主任、四级研究员冯丽丽说。

据了解,滨州市第三批"体能训练"队伍在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学院、合肥国立大学科技园、安徽山东商会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社会经济组织设立滨州市"十佳"工业企业技术需求释放渠道,为合肥科技团队和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揭开",为改善滨州市技术需求提供平台。目前,有新材料、牛肉加工、小麦加工等技术需要有效对接。

闪电新闻记者陈帅从滨州报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