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斯特《但丁奏鸣曲》的精神内涵

作者:赤鱼追波

在西方音乐史上,李斯特占有重要地位。他开创了交响乐诗歌,将诗歌的情感内容与交响乐相结合,对后代的音乐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他突破了前代模式,强调钢琴的声学效果,将钢琴的演奏提升到无与伦比的水平,使其具有交响乐的宏大效果和宏伟。

李斯特的中后期作品在令人眼花缭乱的音乐风格基础上,在宗教色彩和平静浓重的气息的基础上,他"左撇子地狱,右撇子天堂,神与魔之间,最终加冕人子为王"。

李斯特《但丁奏鸣曲》的精神内涵

李斯特肖像

但丁奏鸣曲的背景

但丁的奏鸣曲来自李斯特的旅行岁月。

"旅行岁月"是在李斯特与聪明而美丽的公爵夫人玛丽·达古尔私奔日内瓦之后创作的。

这部作品分为三卷:"瑞士之旅","意大利之旅"和增刊"第三年"。

我们谈论"神圣的"李斯特,其中"神圣"一方面与文学和宗教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它结合了李斯特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但丁的奏鸣曲名为《但丁的阅读后感觉——幻想风格奏鸣曲》,取自第二卷《意大利游记》,改编自文艺复兴时期的《但丁的上帝之歌》。

在他的作品中,李斯特通过丰富的音乐语言描绘了"地狱","炼狱"和"天堂"的三重不同领域。

但丁的《神之歌》一共有一百章,序言一章,《地狱》《炼狱》《天堂》每三十三章。

但丁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他在三十五岁时误入一片黑暗的森林,在山脚下,三只野兽拦住了他——一只母狼、一只狮子、一只豹子。当他呼救时,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灵魂出现了,对他说:"你不能打败这三只野兽,我引导你走上另一条路。维吉尔的灵魂带领他穿过地狱,炼狱,然后把他交给但丁一心一意的情人比阿特丽斯的灵魂,并带他去天堂与上帝见面。

读完《上帝之歌》,李斯特内心产生共鸣,用音乐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崇敬。

李斯特《但丁奏鸣曲》的精神内涵

但丁肖像

李斯特《但丁奏鸣曲》的精神内涵

绘画中的地狱

但丁奏鸣曲的故事结构和表达

李斯特擅长在整个平庸的主题中出现,并且有几个草图勾勒出音乐的特征。

李斯特的激情和活力,以及大量微妙的"神圣"创新,都嵌入到和声,乐器甚至旋律中,为许多后来的音乐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但丁奏鸣曲是"上帝"李斯特最具代表性的曲目之一。

但丁奏鸣曲在太空中用地狱、炼狱、天堂作为善恶的因果选择,在人物中用英雄和小爱,把爱当作人类爱的表达,最后,整首歌在大爱的氛围中。

介绍

但丁奏鸣曲以凄美,魔鬼般的图像和可怕的场景开始,使用不合情理的声音,如四度和五度少,创造了一个苛刻的效果与强大的演奏。

因为奏鸣曲是从可怕的"地狱"场景中写成的,在那里有罪的灵魂遭受了痛苦,李斯特用这个音乐形象来呈现它;随后的音乐采用了一种模制的方法,这种动机在第三次出现时突然变成了高八边形,随着速度的加速,增加了音乐的张力。眼前的静态形象变成了这里的动态形象,仿佛主角在电影的外貌和情节发展,然后音乐出现在心跳和脚步声的模仿上,在模仿的脚步声中,左右两只声音交错而不是同步,正好模仿了地狱洞中的脚步声回声;

地狱

音乐气氛是悲伤和绝望的,但丁以但丁听到灵魂被折磨的哭声的场景开场。在声学方面,旋律的半音向下似乎找不到方向,利用延长踏板营造出混乱的效果;后续连接句中使用的音乐动机是引子部分的"脚步声",连接句后的旋律比前一小段高出八度。

如果说但丁(上图)从远处听到了灵魂的折磨,那么在这里近距离观察灵魂的痛苦,气氛就更加紧张了。

这里的重复多于前一段的一句话,最后的制高点依然是不和谐的声音范围。

音乐继续,痛苦加深,气氛变得更加绝望。随着脚步的继续,高潮段落的低音部分使用负七个和弦,低音区的强烈混响和负七个和弦本身的张力与高音部分中使用的半音下伸部分相呼应。

然后,音乐突然切换到了一种较弱的力量和诡异的"三音"声音类型,描绘了地狱九楼的冰湖,没有任何哭泣,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仿佛一个人被命运击中,无法与世界竞争,一种沉沦,冷漠和麻木。

其中一个天堂的幻觉——之后音乐突然变得非常温暖,仿佛幻觉,一层一层,直到你听到天堂的旋律,看到天上富丽堂皇的奇幻氛围。隨後是魔鬼般的不和諧再次出現,地獄的結束隨著消退和減緩。

炼狱

炼狱和地狱是相反的,北半球的地狱,就像一个通往地球心脏的漏斗,而南半球的炼狱,就像一座山到天堂。

炼狱分为七层,灵魂层赎罪,忏悔和洗礼,最后到天堂。不像地狱的喧嚣,炼狱很安静,灵魂在这里悄悄受洗,也非常孤独,无法相互交流,只能四处漂泊,束手无策。

李斯特《但丁奏鸣曲》的精神内涵

画家多尔的炼狱

这一段的音乐理念是连续的,情感与希望和失落交织在一起。然后是描绘远处教堂的钟声,听到钟声后灵魂颤抖,在炼狱中,灵魂可以看到海洋和天空。

在这里,有一种类似于歌剧和合唱团的叙事,仿佛灵魂在吐露内心的忏悔。同时从天上走出神秘的光芒,若若隐若现,仿佛在呼唤灵魂,却很遥远;

这里的频谱标有"柔和的演奏","柔和"是相对简单的"非常弱"的一种距离感,仿佛声音来自远处。

爱的幻觉之一 - 每个人都渴望爱,渴望他们所理解的灵魂。炼狱的灵魂也寻求爱情,但它只存在于幻想中。炼狱灵魂幻想着爱情从远处离自己越来越近,对爱情的渴望和洪流一样在心中。

这"爱"旋律出现了三次,一层一层,一个比一次更强。

音乐采用水平和垂直渐进的方式来表达爱情的层次感:在水平渐进处理中,使用增加力量,加速这两种方法;

在垂直渐进处理中,使用了交替突出显示高音部分,突出显示左侧发声部分并增强整体声音的方法。

紧接着,灵魂发誓要为爱而战。

这里也用来宣告语气,仿佛灵魂正在从内心倾注自己的欲望。

李斯特《但丁奏鸣曲》的精神内涵

画中的海妖

英雄

"尤利西斯"幻觉 - 尤利西斯在不同作品中的形象:

首先,古希腊诗人荷马在史诗《奥德赛》中描述了一位传奇的战争英雄尤利西斯。

在希腊盟军对特洛伊的十年围困期间,尤利西斯英勇、足智多谋、反复地战斗。他提出了一个特洛伊计划来突破特洛伊。

在从特洛伊回家的路上,他因刺伤了失明巨人波里菲莫斯而被海神波塞·温特挫败,遭受了各种艰辛和危险。

他打败了神奇女侠基尔克,克服了海魔激进左翼联盟那首优美之歌的诱惑,穿越了海怪斯库拉和卡鲁布迪斯的土地,摆脱了教女卡鲁普索七年的留存,最后在第十年幸运地回到了伊塔卡,带着他的儿子特雷马科斯,杀死了他的妻子,浪费了他家族财富的提议者, 并重聚家庭。

二是《但丁》中尤利西斯的性格,是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在史诗《埃吉德》中描绘的,所以尤利西斯在《神之歌》中的出现,是在地狱的第二十六章。但丁把狡猾的尤利西斯和另一位希腊将军迪奥·梅赫德斯(Dio Mehdes)放在地狱八楼的第八个邪恶袋子里,因为他们犯下的罪行而受到火刑。他将尤利西斯描述为使用欺诈策略的特洛伊木马,他的航行违背了上帝的旨意。

在写但丁奏鸣曲时,李斯特为尤利西斯安排了一段"回到地狱",而不是之前的"地狱",并对尤利西斯的形象持积极态度。这里描绘了尤利西斯凯旋归来的场景,接着是尤利西斯和艰难的斗争场景,为了内心的正义,无所畏惧的风雨,迎接风暴,这渲染了李斯特自己强烈的英雄主义意识。

天堂幻觉II——天堂的旋律再现,光谱清楚地表明没有必要放慢脚步,段落及以上紧紧相伴,形影不离,表达尤利西斯与艰难斗争,带着光明而理想的信念。这种对天堂的信仰也是他奋斗背后的动力。

接着又出现了"脚步声"的编排,预示着天堂、爱情、英雄尤利西斯的场景都是幻觉。脚步声一个接一个的语气又回到了炼狱开始时灵魂飘飘的境地,但这里的情绪却变了,表达了灵魂在炼狱中的绝望,担心自己不会得到救赎,然后飘了下去。

希望

希望往往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刻到来——但丁经历了地狱和炼狱,最后在接近天堂时遇到了他死去的情人比阿特丽斯。这是一个神圣的女人,她闪耀并带领他踏上天堂之旅。

爱情的幻觉ii - 随着灵魂逐渐升天庆祝,"爱"的主题再次出现。呼应炼狱的幻觉,这是爱情植入希望并将其安排到天堂的时候。

结束

在整部作品的结尾,将地狱、炼狱、天堂音乐形象三段融为一体,成为整部作品的点睛之笔,凸显出最大的主题——《大爱》。

这种"大爱"不仅是爱,也是对自然的爱,对世界上万物的爱,对宇宙的爱,对上帝浩瀚的爱。整部作品开头的不和谐基调在这里得到了和谐和壮丽的解决。

哲学与启蒙

人生不易,爱情永恒

李斯特《但丁奏鸣曲》的精神内涵

李斯特

整首歌是地狱中的天堂幻想,以及炼狱中的地狱场景,这些都是结尾"地狱"、"炼狱"和"天堂"三者的有机统一,以及"大爱"主题的桥梁,展现了李斯特在安排作品结构上的独创性。

人生是一个挣扎和求取的过程,只有通过地狱般的挣扎和炼狱般的迷茫,才能最终进入天界,"大爱"产生一种新的、独特的理解,生命是充实的,灵魂是升华的。

一个想到天堂,一个想到地狱

将地狱段落的旋律与天堂段落进行比较,两者是相同的,但使用不同的音调,音调和编织,他们成功地创造了两个完全相反的音乐图像。生活中并非如此:天堂和地狱的感觉只存在于自己的思想之间。

在整个曲目中,李斯特用他独特的独创性和表达力贯穿于对光明的追求中。对光的追求并不意味着理想主义是必要的,而是对生命守恒的追求。我们生活在一个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界限往往不那么清晰的社会,所以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对幸福和美的追求,保持心灵清澈,寻求理想与现实的平衡,这是生活的智慧。

李斯特的一生由两位重要女性陪伴,她们既是公爵夫人贵族,也是美女作家!但是,他们和他的婚姻都没有得到教会的承认,只能被视为同居。  

第一位女性玛丽·达古尔(Mary Dagour)是当时的公爵夫人和巴黎的社交名流,美丽,幽默,聪明,是乔治·索恩的好朋友。

在遇到李斯特之后,她抛弃了丈夫,私奔到瑞士,李斯特23岁,她28岁,著名的"旅行岁月"钢琴组是在他们私奔到日内瓦后创作的。

他们一起生活了十年后就分手了,因为她们的不当行为,玛丽觉得李斯特的表演太经常冷落她,经常听到他嘲笑各地的其他女人。

她取笔名丹妮尔。斯坦出版了一部自传体小说《涅尼达》。  

1847年,李斯特第二次出现在俄罗斯,在此期间,他遇到了波兰的卡罗琳·谢伊·威根斯坦公主,这在他的生活中发生了新的转折。

卡罗琳公主是波兰人,在她的领土上拥有30,000名农奴,今年28岁,与她年长得多的丈夫威根施泰因沙皇分居。

卡罗琳公主是一位了不起的女人,具有非凡的洞察力和才华以及文学和艺术技巧,除了她的母语波兰语外,她还精通拉丁语,希腊语,法语,英语,德语和俄语。

她也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经常帮助缺乏食物和衣服的农奴。她的宗教信仰对李斯特的晚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李斯特在俄罗斯的表演,她几乎每场比赛都必须参加,是李斯特音乐的崇拜者。

同样,在与卡洛琳公主的谈话中,李斯特对她丰富的知识、敏锐的艺术鉴赏力和优雅的性格印象深刻,经过长期的恋爱,两人终于坠入爱河。这是一种对相互钦佩和理解的热爱,就像铁一样,锤打着红色的铁,溅满了思想的火花。

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李斯特写道:"我想再走几百公里,以便与卡罗琳公主交谈几个小时。

最重要的是,卡洛琳公主最终说服了李斯特放弃她崭露头角的演奏生活,并安顿下来从事音乐事业。

1847年10月,李斯特结束了他近十年的杰出演艺生涯,并在耶利查维格勒旅行生涯的最后一场公开音乐会后,与卡罗琳公主隐居,开始了他们与世隔绝的同居。

这段关系一直持续到李斯特去世,尽管李斯特与其他女人有各种各样的情感纠葛,但他仍然忠于卡洛琳公主,从未有过离开她的想法。然而,李斯特终生后悔与卡罗琳的结合没有得到教会或法律的批准,因为俄罗斯沙皇没有批准她的正式离婚,公主的合法丈夫威根斯坦公爵没有同意离婚,并试图杀死公主,试图剥夺她的巨额财富。

最终,卡罗琳公主带着大量物品逃离了俄罗斯。在李斯特的晚年生活中,他从未放弃与卡洛琳成为正式情侣的想法,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他50岁生日那天,与卡罗琳结婚的努力接近成功,但由于卡罗琳的前夫威根斯坦公爵的无理纠葛以及俄罗斯教廷的压力,梵蒂冈无限期推迟了他们的婚姻。  

此时欧洲正处于动荡时期,战争正在世界各地展开。特别是在匈牙利,爆发了反对种族间统治的革命起义,迫使李斯特放弃了返回祖国匈牙利定居的意图。

1848年,李斯特重新接受了魏玛公爵宫廷院长和指挥的职位,并与卡罗琳公主一起定居魏玛。

1865年4月25日,李斯特加入教会,接受神父的头衔,成为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

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几首宗教音乐,如圣伊丽莎白的逃亡,耶稣基督,匈牙利加冕弥撒等。虽然李斯特的隐姓埋名教堂很少提到他自己的作品,但他的许多致力于新音乐发展的有才华的学生和朋友都没有忘记他的天才。

冯·朱尔斯在海牙的"死亡之舞"取得了轰动性的成功。他的"圣伊丽莎白的逃亡"也在匈牙利引起了轰动,随后他的但丁交响曲和拉科齐之歌在匈牙利引起了另一场轰动,匈牙利音乐界似乎认为诽谤和攻击可能会使李斯特疏远他们。

他的意大利学生Sgamba的"耶稣基督"也受到称赞;俄罗斯钢琴家鲁宾斯坦将李斯特的许多作品收录在他的音乐会曲目中。

听完他的作品后,法国作曲家圣桑曾一度热情称赞道:"李斯特是我们的老师,他的勇气和勇气激励着我们所有人,他的音乐成为了真正的预言,仿佛鹰眼透过未来时代的乌云,他看到了下个世纪的美丽。"

这段话无疑讲述了李斯特的人民和他们的音乐的真正含义。

一切似乎都回到了李斯特的旧时代,但李斯特无动于衷,因为他知道他的工作与大多数人相去甚远,他需要等待,未来将证明他是对的。

毕竟,李斯特不是一个遵守规则和规定的人。它无法忍受那种孤独和孤独。  

虽然他是一名牧师,但他穿着黑白长袍。但下这件衣服还是跳动着一颗火辣的,充满生机的心。他关注世界上正在发生的所有变化,关心他周围的年轻音乐家,并开始努力教育他们,以便他们能够更快地成长。

艰苦的日子磨练了他的意志,但没有给他带来仇恨,反而使他更加温暖和善良。他饶恕了那些攻击他和背叛他的人,并继续给予他们所需的帮助。尽管他年事已高,但他周围都是年轻的音乐家。  

1869年,在魏玛大公和音乐界的不断要求下,李斯特回到了魏玛,在那里他从事音乐教育和艺术管理工作,因为德国在他离开魏玛后已经失去了艺术繁荣,现在魏玛似乎重新崛起,就好像他是一块磁铁,他的学生,老朋友, 和他一起聚会。同时更多的新朋友也来到了他的身边,他和他的老朋友瓦格纳带着反目的和善良,参加了他在魏玛的《耶稣基督》的演出。  

1875年,李斯特接受了布达佩斯音乐保护协会院长的职位,从那时起,他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他的教育中,坚持一个基本原则,即他从不向学生收取学费。

自1876年以来,他一直像一匹马一样在布达佩斯,魏玛和罗马之间旅行,忙于教学和一些艺术活动。现在,他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 - 在美国,俄罗斯和欧洲各地,数百人,他繁忙的教学日程几乎耗尽了他的所有时间。然而,李斯特从未拒绝接受咨询,尽管他们中的许多人没有音乐天赋。

李斯特对他的学生非常严格,不仅向他们灌输了各种钢琴艺术知识,还向他们灌输了他们心中的音乐精髓。

在他的门下,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世界著名钢琴家:冯·朱罗、陶西格、阿米尔·沙瓦、罗辛达、德尔贝、索菲亚·曼达、安索格等。

他没有忘记自己的创作,虽然他已经过了这么多年,但他依然紧张而充满激情的探索,不断寻找新的音乐法则、新的真理,从他的作品中很难看到他早期音乐那种激动人心的烟花,绚丽华丽的画面,有些简单、笔直, 甚至可以说是死了,吱吱作响,有些苦涩,卸下铅,像一个苦涩的僧侣。  1886年,为庆祝李斯特的75岁生日,举行了各种庆祝活动,并邀请他参加。他不得不拖着自己衰老的身体四处走动,开始了他最后的漫长旅程,途经法国、英国、德国、比利时等地,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特别是在伦敦,他受到了国王的盛大接待。"当他走进大厅时,每个人都站起来,热烈欢迎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在世音乐家,钢琴之王。

尽管长途跋涉造成了无法控制的疲劳,但老莱尔还是忍不住拒绝了所有地方都认真地想听师父的话。这时,他的表演更加令人难忘,他手中的音乐充满了平和透明的光芒。

旅途中的奋力摧残了李斯特生病的身体,但尽管如此,他还是坚持要尽快回巴黎去看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一夜之间,在风寒的途中,病势变得尖锐起来,处于昏迷状态,不断大喊:"特里斯坦,特里斯坦——"7月31日晚, 1887年,这位伟大的天才去世了。

李斯特的创作道路与他的演奏经验正好相反,后者一帆风顺,在世上被誉为"钢琴之王"的美誉,而前者则经历了很多困难、不同意见、不同的贬义。

无论成功与否,他总是感到自在,但他对自己的工作未来充满信心。

在他去世的前一年,当他和他的学生参观了在罗马去世的意大利著名诗人塔索的故居时,他指出了这位伟大诗人作为英雄被运往寺庙戴王冠的道路,并说:"我不会作为英雄被运送到寺庙, 但总有一天,我的工作会得到赞赏,是的,对我来说为时已晚,因为我不再和你在一起了。"

李斯特最传奇的部分是他的恋情。

他有三个孩子,但他从未结婚,在他5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他一直生活在叹息,眼泪和自杀的威胁中。

他与著名作家乔治·索恩(George Thorn)有过一段恋情,后者在瑞士一起生活了一个夏天,然后因为某种原因分手了。后来,他爱上了Lola Montei和Maria Diplace,其中Maria成为The Tea Flower Girl的原型。

他于1835年与达古特伯爵夫人住在一起,并于1840年分手,在那里她有三个孩子,其中一个后来嫁给了瓦格纳。

1843年,他成为魏玛大公的宫廷首领,1848年,他与俄罗斯公主沙林·维特根斯坦(Sharyn Wittgenstein)同居,并成为一名贵族,改名为弗朗茨·冯·李斯特(Franz von Lister)。

在李斯特的生活发展中扮演更重要角色的是他与玛丽·达古尔伯爵夫人的关系,后者一起去了瑞士,过着田园诗般的生活。这段关系持续了五六年,他们有三个孩子,其中科西玛后来成为瓦格纳的妻子。  

不久,关系再次改变,李斯特和伯爵夫人从相爱到争吵,在愤怒中分手。

分手后,伯爵夫人在小说中使用丹尼尔·斯特恩的笔名作为讽刺的对象。

李斯特在他成名的巅峰时期作为杰出的钢琴家从舞台上退休,专门从事作曲。

1848年,他定居魏玛,担任大公的宫廷指挥官。

在此期间,李斯特和王子的妻子卡罗琳·索恩维肯斯坦都坠入爱河。

不久,普林斯夫人来到魏玛,将她的生活与李斯特联系在一起。

之后,李斯特成为一名天主教徒,1865年在罗马的梵蒂冈理发,并成为一名僧侣。加入教会后,他写了重要的宗教作品,并取得了新的成功。  

1875年,李斯特创立了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并担任院长。

1886年,李斯特前往拜罗伊特探望他的女儿,瓦格纳的遗孀科西玛,她在一个演奏瓦格纳作品的音乐节上去世,享年76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