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斯篆书《峄山碑》高清欣赏

李斯篆书《峄山碑》高清欣赏

▲秦 李斯篆书《峄山碑》淸拓本(一)

李斯篆书《峄山碑》高清欣赏

▲秦 李斯篆书《峄山碑》淸拓本(二)

在秦的统一事业之中,一个重大的功绩就是统一了文字。中国的汉字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从最早出现在陶器上的符号,刻划在兽骨龟甲上的甲骨文,和铸造在钟、鼎上的金文,以及到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文(大篆),只有在公元前 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后,李斯等人才用小篆统一了中国文字。李斯曾经说过:上古创造大篆字体,广为流传,但由于时间久远,人们多不能认识。所以现在删掉繁杂笔划,省略异体字形,改进成为小篆。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字改革,对发展中国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李斯篆书《峄山碑》高清欣赏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十余年间,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先后五次远途巡视各地。秦王政二十八年(公元前 219年),他出巡山东齐鲁故地登陶县的峄山(今山东邹县东南)时,登高远望,激情满怀,对群臣说道:“朕既到此,不可不加留铭,遗传后世。”李斯当即成文篆字,派人刻碑石于峄山之上。这就是著名的秦《峄山刻石》。

李斯篆书《峄山碑》高清欣赏

李斯的字在秦代是一流的。他还有一套书法理论,他在谈到用笔的方法时说:写字,用笔要急速回转,折画要快,象苍鹰俯冲盘旋一样。收笔好比游鱼得水,运笔就象景山行云,笔画的轻重、舒卷,应自然一体,大方美观。从《峄山石刻》可以看出,李斯的书法运笔坚劲畅达,线条圆润,结构匀称,点画粗细均匀,既具图案之美,又有飞动之势。书艺之高超掩灭先轨,散绝后贤,使一切写小篆的人皆难入其境,成为后世临摹学书之佳。

李斯篆书《峄山碑》高清欣赏

此碑用笔单纯齐一,藏锋逆人,圆起圆收,转角处都呈弧形, 无外之笔。结字对称均衡,又强调在对称中求变化,有一种图案花纹似的装饰美,符合黄金分割的法则。章法秩序井然,具有节奏韵律感。

李斯篆书《峄山碑》高清欣赏

秦篆是在大篆的基础上改造、演变而成的,受《石鼓文》、《秦公钟〉 的影响较大,形取长方。峄山碑构图整齐,婉转通畅, 成为篆书规范化和定型化的代表。但秦篆规矩森严,缺少变化,过分追求对称和均衡,而失去艺术趣味, 清人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等,力求变法,方圆兼施,结体多变,才使篆书出了新意。我们学习小篆书,可从峄山碑入手,先求严谨规矩,等掌握书写方法之后,可临习清人的流派撰述,方能随运变化,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李斯篆书《峄山碑》高清欣赏

篆书的用笔虽然没有隶书、楷书和行、草书那样复杂,但在每一笔之中同样都存在着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 起笔必须回锋,藏锋逆入,要欲下先上,欲左先右,这样笔画才显得含蓄有力,为中锋用笔做好准备;行笔顺起笔之势,中间顺风而下,不能偏软,而且必须控制笔势,使之既平铺纸上又随腕肘起伏而行,不能死按硬拖,要使每一笔 都有流动而不是僵直的感觉;收笔顺势轻按作收,使之齐圆,谓之“护尾”。“藏头护尾,力在字中”,才显得首尾圆和,含蓄饱满。

李斯篆书《峄山碑》高清欣赏
李斯篆书《峄山碑》高清欣赏

【嶧山碑】明拓鄭文寶摹刻長安本

李斯篆书《峄山碑》高清欣赏

皇帝立國,維初在昔。嗣世稱王,

李斯篆书《峄山碑》高清欣赏

討伐亂逆。威動四極, 武義直方。

李斯篆书《峄山碑》高清欣赏

戎臣奉詔, 經時不久。滅六暴強,

李斯篆书《峄山碑》高清欣赏

廿有六年。上薦高號,孝道顯明。

李斯篆书《峄山碑》高清欣赏

既獻泰成,乃降專惠。親巡遠方,

李斯篆书《峄山碑》高清欣赏

登於繹山。群臣從者,咸思攸長。

李斯篆书《峄山碑》高清欣赏

追念亂世,分土建邦。以開爭理,

李斯篆书《峄山碑》高清欣赏

功戰日作。流血於野, 自泰古始。

李斯篆书《峄山碑》高清欣赏

世無萬數,陀及五帝。莫能禁止,

李斯篆书《峄山碑》高清欣赏

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復起。

李斯篆书《峄山碑》高清欣赏

災害滅除,黔首康定。利澤長久,

李斯篆书《峄山碑》高清欣赏

群臣誦略。刻此樂石,以著經紀。

李斯篆书《峄山碑》高清欣赏

皇帝曰:金石刻盡,始皇帝所為

李斯篆书《峄山碑》高清欣赏

也。今襲號而金石刻辭不稱,始

李斯篆书《峄山碑》高清欣赏

皇帝其於久遠也。如後嗣為之

李斯篆书《峄山碑》高清欣赏

者,不稱成功盛德。丞相臣斯、臣

李斯篆书《峄山碑》高清欣赏

去疾,御史大夫臣德。昧死言,臣請

李斯篆书《峄山碑》高清欣赏

具刻詔書,金石刻因明白矣。臣

李斯篆书《峄山碑》高清欣赏

昧死請,制曰可。

【鄭文寶跋】秦相李斯書《嶧山碑》,跡妙時古,殊為世重。故散騎常侍徐公鉉,酷耽玉箸

李斯篆书《峄山碑》高清欣赏

垂五十年,時無其比,晚節獲《繹山碑》摸本,師其筆力,自謂得思於天人之際。因是廣求,巳之舊跡,焚擲略盡。文寶受學徐門,粗堅企及之志。太平興

李斯篆书《峄山碑》高清欣赏

國五年春再舉進士,不中。東適齊魯,客鄒邑,登繹山,求訪秦碑,邈然無覩。逮於旬浹,怊悵於榛蕪之下,惜其神蹤將墜於世。今以徐所授摸本,刊石于

李斯篆书《峄山碑》高清欣赏

長安故都國子學,庶博雅君子見先儒之指歸。淳化四年八月十五日,承奉郎守太常博士、陝府西州水陸計度轉運副使,賜緋魚袋 鄭文寶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