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文学大咖谈|学中文无用?山东大学文学院马兵:文学是向善的门径

作者:齐鲁壹点

齐鲁晚报 齐鲁点记者 周静 张志远 曹竹庆

在山东大学,有一位教授,他的课堂几乎很难找到,听过他讲课的人都说他讲课时用自己的光环,不读讲课文反而可以边际,有趣。在讲台上,他是学生眼中知识渊博的老师,很多人因为他的指导和热爱文学;他是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冰。

文学大咖谈|学中文无用?山东大学文学院马兵:文学是向善的门径

本期《文学谈话》我们邀请了马冰老师,他与记者分享了他回到母校的旅程,以及对当前文学现象的一些独特见解。

"其实没有他,只有手把手"

2004年,马冰毕业于山东大学,在一家出版社工作。2007年,由于偶然的巧合,马冰调回母校接替弟弟施,后者是"当下文学热点"的主要讲者。连审判的经历都没有,会站在讲台上,马冰承认,很紧张。

为了尽快适应工作,他不仅将科研的重点转移到了热门文学话题上,还专门咨询了许多前辈。"当时'百讲坛'很火,有一位老师指我,易中天讲课为什么这么吸引人?"他如何讲课?他不读手稿。马冰深思,为了给好课,首先要脱下草稿,"应该记住所有内容,而不是总是低头看演讲稿",于是他下大力气准备了课。他以前的学生爆料说,2009年马先生讲课时有一些啰嗦,2014年听他在大明湖开讲课时,马冰不仅能解开脚本,而且思维敏捷,一口气,连一个节拍都没有,学生们惊叹不已:六年来,马老师已经身材走样了。

马冰谦虚地说:"其实没有他,只有厨师的手。他解释说,文学史上有一些经典作品是比较固定的对象,当上课会翻倍,这是一个加深印象的过程,说得更多,自然而然地记住。在这种放松的背后,他付出了多少努力,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马冰以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一直在网上的价值收获了一大批"粉丝",当记者提到学生私下称他为"男神"时,讲台上的教授有些尴尬,挥手微笑着说:"这个,这个称号不严肃。"

文学大咖谈|学中文无用?山东大学文学院马兵:文学是向善的门径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马冰图

文学是通往好的大门

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山东大学线下招生渠道受到影响,为了让考生更多地了解大学专业,马牧变身为线上的"教授锚点",供考生和家长解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作为招生老师,马冰最常被问到的问题是"学习文学有什么用?对此,马冰解释说,文学其实并没有承担起一些解决问题的功能,比如有时候读完一部小说后,内心比较迷茫,"但是我们读伟大的文学作品,总能找到一种团结的感觉。"

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Orhan Pamuk)说,在世俗社会中理解更深层次生活的一种方式就是阅读伟大的文学作品,马冰对这种观点有很深的感触,"通过文学阅读,我们把自己的诗意,投入到阅读过程中,那么自然而然地,我们会对人性的善恶美丑有更深刻的理解。换句话说,文学是通往善的大门。"

马冰认为,跟随文学阅读是一个相互陪伴和交流的过程,"我最近读了小说《为什么文学很重要》,其中一句我同意,他说'文学是动词,不是名词',他做了一个类比:什么是水?一种理解是水分子是由氢双氧物质组成的,另一种是,在初夏的早晨,它们被一场无所顾忌的雨水浸透,凉爽的感觉也是水,这是文学的感觉。

他鼓励学生多读书,并要求他们"有一颗诗意的心","我称之为'诗心'是指文学的意义,对于学生阅读中文来说,文学尤其重要,那就是找到一种与作品交谈的方式。"

文学大咖谈|学中文无用?山东大学文学院马兵:文学是向善的门径

马冰接受齐鲁晚报采访 齐鲁点记者

带温度的文学批评更有力量

马冰一直致力于20世纪中国文学史观的研究和新世纪的文学热点研究。2019年,他出版了文学评论集《走向'不同'》,其中包含他近年来撰写的20多篇批评文章。虽然他自己说这些评论"尖锐而有偏见",但他仍然能够通过文字读出背后的温暖。

多年来,文学批评界流行了一种"诅咒批评",以尖锐的态度对一部文学作品的坏处指出来。"我个人更喜欢反对冷静的批评,这看起来很酷,但缺乏批评的温度。马冰认为,与其说好,酷的评论肯定能看到诚意,但并不是真正有效的与作品交谈的方式。

近代著名文学评论家李建武认为,文学批评应该是批评家与作家灵魂的相遇。"这让我非常感动。马冰随后用这种批判观点来要求自己,首先,作家的作品要有最低限度的尊重,然后,在仔细解读文学批评的基础上。"我会指出工作的问题,但不仅仅是责怪或酷。这样的批评对作家来说更令人愉悦,也许更有力。"

对于70后作家,马冰表达了自己独特的观点。他认为,70、80位作家正在成长为文学的中坚力量,"70位作家都是最年长的50岁,已经到了经典作品的年龄。想想看,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后,当他们三十多岁和四十多岁的时候,他们已经写了在文学史上足够重要的作品。例如,鲁迅先生写《疯子日记》时37岁,写《活着》时余华不到40岁。"人们认为自己很年轻的原因是,"作为当代人,我们总是拒绝承认我们实际上是年轻的。

马冰并不认同"年轻作家缺乏厚重的历史感"的观点,在他看来,历史感的厚度是时代赋予的,时代变了,历史感厚重的评价标准也应该与时俱进。"50、60后作家在成长过程中真正赶上了一个比较丰富的历史时代,比如志清的时候,上山下山的经历;马冰说。

电影改编致敬原版《乐见成真》

日前,电视剧《穿越山海》在央视一组黄金时段热播,因为深入生活,扎根于人,一个释放电话和电话。该剧改编自山东作家赵德发的小说《穿越群山海》。小说一经2019年出版,马冰就第一时间关注,随后在学院组织了新世纪文学书展,邀请赵德发与师生一起学习、讨论作品。

对于目前文学作品经常被改编成电视剧,马冰认为,电视改编和文字呈现是基于不同媒介的两种艺术呈现。有些作品可能比原作改编得更好,但绝大多数作品会失去一些经典的内涵。"但我们不能用纯粹的文学标准来衡量一部影视作品,因为不同的艺术品类都有自己很好的呈现",为了尊重原版影视改编,马冰"享受它的成功",毕竟对于观众来说,有一个渠道去接近经典作品总比不读要好。

在网络文学处于困境的时候,有必要阅读经典文学吗?马冰首先肯定了古典文学阅读的必要性,"阅读伟大的文学作品,可以帮助我们在当下浮躁的时代,对生活和社会有更深刻的认识",此外,阅读作品的水平,决定了一个人的文学判断力和人文素养。

同时,马冰也表示,网络文学和经典文学并不一定是矛盾的,"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起初还不是经典,但后来随着整个文学史观念的改变,也成为了文学经典。马冰主张从发展的角度来定义"经典","我个人更喜欢在本质主义和建构主义之间有一个平衡的理解。首先,作品要有最低限度的文学品质,还要适应思想的改变进入这个时代。"

文学大咖谈|学中文无用?山东大学文学院马兵:文学是向善的门径

好的散文必须是没有同情心的

在文学上,马冰是一个多元主义者,"我最喜欢的文学作品的风格可能是截然相反的,"他谈到散文时说,他自己的理解是,"好的散文一定不能是感性的。"

首先,文贵是真诚的。好的散文具有表现真诚的特点,文字要说些什么,感情是真诚的。

其次,语言非常重要。"我喜欢周佐的散文,他的语言很老派,看似简单,却渗透着古朴的文化内涵。在谈到另一种华丽的语言风格时,他谈到现在的作家周晓峰时说,"我觉得她是语言的魔术师,经常会有一些精彩的长句,这种奇特而华丽的装饰关系,会感觉很有魅力。"

马冰说,散文是一种易写难的风格,谁能写两篇,但写起来却很难,"在这么短的文章中,要写丝绸扣,一个作家对综合文学素养的要求非常高,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孙立先生曾经说过,散文是晚年的风格,马冰相当赞同这一点,"如果你不体验过生活的洗涤和文化的染料,就写不出那种醇厚的味道。马冰对散文创作者的建议是,要想把散文写好,就必须提高文学素养,读很多经典。

文学陆军仍需努力

山东作家团一直是中国文学界的优秀作家团队,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载入中国文学史,对中国文学界产生了积极影响。独特的历史和人文条件成为滋养文学发展的沃土,山东的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层出不穷,这也使齐鲁文学创作生机勃勃。

说到文学,马冰用"响铃品牌"一词来形容齐鲁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地位,特别是在新世纪文学中的地位,同时,他也指出,文学陆军目前应该有危机感,"山东作家的名字在文学界被提及, 基本上是50后、60后、70后",虽然在成长中的80、90年代有一些优秀的作家,但与前辈同龄的文学影响力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山东的文学后代应该更加努力,希望更多的年轻作家脱颖而出。

视频加载...

大咖喱介绍:

马冰,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文学博物馆客座研究员,中国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是20世纪文学史观和当下文学热点,曾获刘伟文学评论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奖。

找记者、找报道、求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赤路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点情报站",全省600多家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报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