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山大专业零距离│文学院副院长马兵回答中文专业的“灵魂拷问”

作者:齐鲁壹点

记者 徐玉芹 实习生 刘向卓

直播技术支撑 岳致呈 裴岩

摄影王凯

“山大专业零距离”第二期迎来山东大学文学院。

山大专业零距离│文学院副院长马兵回答中文专业的“灵魂拷问”

4月3日,山东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马兵教授做客“老徐话高招”,不仅全面解读了山大中文专业的人才培养优势及招生政策,还回答了关于中文专业的“灵魂拷问”。

山大专业零距离│文学院副院长马兵回答中文专业的“灵魂拷问”

回答中文专业“灵魂拷问”

“无用之为大用”

马兵教授首先回答了主持人关于中文专业的“灵魂拷问”——学中文专业究竟有什么用。他说,“中文专业‘有用’还是‘无用’需要辩证去看。用一句很酷的话来说,我们的专业是一个无用的专业,但也是一个‘无用之为大用’的专业。”

中文专业全称是“中国语言文学”,包括语言和文学。其中,文学包括文学史、文学概论、文学阅读、文学创作等。“文学有什么用?我想如果没有文学,我们的生活就要贫乏很多。”

“文学不像科学那样,比如说对于水的感知,科学可以给我们一个H2O的化学成分。文学对于水的感知是多方面的,比如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这是春天的感觉。初夏早晨闷热的时候突然来了一场不期而然的雨,文学作品是如何描述这场雨的,这是属于文学的感觉。我们到一个风景名胜看到壮阔山河的时候,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诗兴,这个时候我们会吟一句古人的诗句,这也是文学的感觉。”

至于“语言”,则是一种交流工具。“如果没有语言能力,人们之间的交流就无从展开。”他说,语言实际上就是研究语言作为交际和文化工具的各种属性,“比如说我们会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法、语音词汇等等”。“语言和文学看起来无用,但实际上是有大用的。”

他说,中文学科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人文学科,确实不会教给你某些具体的技能,“中文学科要培养的是一个人的综合人文素养,或者说培养的是一个人的领导力。”

“中国古人说‘无用之用乃为大用’,西方也有类似说法。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福斯特曾经在一次讲座中透露一个数据,70%的政界和商界领袖都有人文学科背景。她认为,人文学科对于这些领袖来说有非常重要的‘熏染’作用,比如说交流能力、写作能力、判断能力等,其实都是人文学科教给我们的。”

山大专业零距离│文学院副院长马兵回答中文专业的“灵魂拷问”

山东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马兵教授(图右)做客“老徐话高招” 摄影 王凯

“百年山大,斯文在兹”

马兵教授以“历史”“实力”和“复兴”三个关键词来概括山东大学文学院的特点。

他说,山东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今年即将迎来120周年校庆。山大的主体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1901年山东大学堂设立之初即设有文学科目。“山大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而文学院是山大的起源性学院,可谓‘百年山大,斯文在兹’。”

“山大两次文史辉煌都和文学院息息相关。上世纪30年代在青岛,新月派的半壁江山,像闻一多、梁实秋、沈从文,还有老舍等先生在此执教,名满天下。”马兵教授言语间满是自豪。“上世纪50年代,冯沅君、陆侃如、高亨、萧涤非等先生,代表了古典文学的研究高峰。

此外,山大文学院1994年首批入选国家文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001年顺利通过一期验收,被评为“优秀基地”。“我们首批入选国家一流专业,首批入选国家强基计划工作方向,首批入选拔尖人才2.0建设基地,实力是比较强的。”

在学科方面,文学院涵盖了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除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国民间文学之外的所有专业方向,全部为国家或省级重点学科。

历史积淀深厚,但仍不忘追求更高的目标。马兵教授表示,文学院全体教师专心教学,致力科研,在学界取得了一大批广有影响的科学研究成果。

人才培养,因材施教

山东大学的人才培养一贯秉承“因材施教”原则,这一点在文学院得到充分彰显。马兵教授介绍说,文学院根据学生的不同特长、不同天赋编班,实行不同的班级建制,有中文班、基地班、强基班,还有拔尖2.0计划班,不同班级会有不同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我们尊重学生的专业兴趣。比如有些课程可能选课的人数比较少,老师也会开设,不会因为选课人数少停掉。而像拔尖计划班,重点培养学术性人才,会有更多针对性的学术性训练,比如会安排一些论文报告会这样的训练和实践活动。”

原典课程的设置是山大文学院的特色之一。马兵表示,当下的碎片化阅读正在削平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我们想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就尝试一些原典课程的设置。”他说,原典课程是个读书课,非常注重版本的选择。“比如我们有《红楼梦》的导读课,上课读《红楼梦》,要读脂评本。这样的课程能够让孩子们在阅读原典的过程中真正获得中文最为核心的能力——阅读能力。”

适合学中文的两大特征

爱读书、坐得住

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学中文?马兵教授认为,爱看书、能沉得下心来的孩子更适合学习中文专业。

据介绍,山东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往年每年面向全国统招140人,今年预计会在150人左右,在山东投放的统招计划大约在30人左右。今年的招生计划以最终的招生简章为准。

除了统招,想进入山大中文类专业学习还有另外一条路径——强基计划。“强基计划针对古文字学方向,我们这个专业方向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已经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学研究梯队,并提供本硕博贯通式的培养方案。如果学生踏踏实实读下来,理想状态下8年能够拿到博士学位。”马兵教授表示,强基班适合有天赋、有实力、有兴趣的同学报考。

至于毕业生就业去向,马兵教授总结为四类:沿学术路线走下去的学术人,从事出版编辑等工作的媒体人,考取公务员的从政人员,以及从事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师等。

据介绍,山大文学院毕业生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就业面宽,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从学院走出的大批优秀毕业生,走上了各级重要领导岗位或成为专家学者。

关于山大文学院副院长马兵老师的访谈,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右侧红字山大文学院副院长马兵解读“中文之用”,即可进入直播间。

也欢迎加入“老徐说高考”QQ交流群:701598467,老徐在这里等你。

扫码看直播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