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山大專業零距離│文學院副院長馬兵回答中文專業的“靈魂拷問”

記者 徐玉芹 實習生 劉向卓

直播技術支撐 嶽緻呈 裴岩

攝影王凱

“山大專業零距離”第二期迎來山東大學文學院。

山大專業零距離│文學院副院長馬兵回答中文專業的“靈魂拷問”

4月3日,山東大學文學院副院長馬兵教授做客“老徐話高招”,不僅全面解讀了山大中文專業的人才培養優勢及招生政策,還回答了關于中文專業的“靈魂拷問”。

山大專業零距離│文學院副院長馬兵回答中文專業的“靈魂拷問”

回答中文專業“靈魂拷問”

“無用之為大用”

馬兵教授首先回答了主持人關于中文專業的“靈魂拷問”——學中文專業究竟有什麼用。他說,“中文專業‘有用’還是‘無用’需要辯證去看。用一句很酷的話來說,我們的專業是一個無用的專業,但也是一個‘無用之為大用’的專業。”

中文專業全稱是“中國語言文學”,包括語言和文學。其中,文學包括文學史、文學概論、文學閱讀、文學創作等。“文學有什麼用?我想如果沒有文學,我們的生活就要貧乏很多。”

“文學不像科學那樣,比如說對于水的感覺,科學可以給我們一個H2O的化學成分。文學對于水的感覺是多方面的,比如說‘天街小雨潤如酥’,這是春天的感覺。初夏早晨悶熱的時候突然來了一場不期而然的雨,文學作品是如何描述這場雨的,這是屬于文學的感覺。我們到一個風景名勝看到壯闊山河的時候,會有一種油然而生的詩興,這個時候我們會吟一句古人的詩句,這也是文學的感覺。”

至于“語言”,則是一種交流工具。“如果沒有語言能力,人們之間的交流就無從展開。”他說,語言實際上就是研究語言作為交際和文化工具的各種屬性,“比如說我們會有現代漢語、古代漢語、文法、語音詞彙等等”。“語言和文學看起來無用,但實際上是有大用的。”

他說,中文學科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人文學科,确實不會教給你某些具體的技能,“中文學科要培養的是一個人的綜合人文素養,或者說培養的是一個人的上司力。”

“中國古人說‘無用之用乃為大用’,西方也有類似說法。美國哈佛大學前校長福斯特曾經在一次講座中透露一個資料,70%的政界和商界領袖都有人文學科背景。她認為,人文學科對于這些領袖來說有非常重要的‘熏染’作用,比如說交流能力、寫作能力、判斷能力等,其實都是人文學科教給我們的。”

山大專業零距離│文學院副院長馬兵回答中文專業的“靈魂拷問”

山東大學文學院副院長馬兵教授(圖右)做客“老徐話高招” 攝影 王凱

“百年山大,斯文在茲”

馬兵教授以“曆史”“實力”和“複興”三個關鍵詞來概括山東大學文學院的特點。

他說,山東大學是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學,今年即将迎來120周年校慶。山大的主體是1901年創辦的山東大學堂,1901年山東大學堂設立之初即設有文學科目。“山大是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學,而文學院是山大的起源性學院,可謂‘百年山大,斯文在茲’。”

“山大兩次文史輝煌都和文學院息息相關。上世紀30年代在青島,新月派的半壁江山,像聞一多、梁實秋、沈從文,還有老舍等先生在此執教,名滿天下。”馬兵教授言語間滿是自豪。“上世紀50年代,馮沅君、陸侃如、高亨、蕭滌非等先生,代表了古典文學的研究高峰。

此外,山大文學院1994年首批入選國家文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2001年順利通過一期驗收,被評為“優秀基地”。“我們首批入選國家一流專業,首批入選國家強基計劃工作方向,首批入選拔尖人才2.0建設基地,實力是比較強的。”

在學科方面,文學院涵蓋了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除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中國民間文學之外的所有專業方向,全部為國家或省級重點學科。

曆史積澱深厚,但仍不忘追求更高的目标。馬兵教授表示,文學院全體教師專心教學,緻力科研,在學界取得了一大批廣有影響的科學研究成果。

人才培養,因材施教

山東大學的人才培養一貫秉承“因材施教”原則,這一點在文學院得到充分彰顯。馬兵教授介紹說,文學院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長、不同天賦編班,實行不同的班級建制,有中文班、基地班、強基班,還有拔尖2.0計劃班,不同班級會有不同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

“我們尊重學生的專業興趣。比如有些課程可能選課的人數比較少,老師也會開設,不會因為選課人數少停掉。而像拔尖計劃班,重點培養學術性人才,會有更多針對性的學術性訓練,比如會安排一些論文報告會這樣的訓練和實踐活動。”

原典課程的設定是山大文學院的特色之一。馬兵表示,當下的碎片化閱讀正在削平孩子們的閱讀能力。“我們想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就嘗試一些原典課程的設定。”他說,原典課程是個讀書課,非常注重版本的選擇。“比如我們有《紅樓夢》的導讀課,上課讀《紅樓夢》,要讀脂評本。這樣的課程能夠讓孩子們在閱讀原典的過程中真正獲得中文最為核心的能力——閱讀能力。”

适合學中文的兩大特征

愛讀書、坐得住

什麼樣的學生适合學中文?馬兵教授認為,愛看書、能沉得下心來的孩子更适合學習中文專業。

據介紹,山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類專業往年每年面向全國統招140人,今年預計會在150人左右,在山東投放的統招計劃大約在30人左右。今年的招生計劃以最終的招生簡章為準。

除了統招,想進入山大中文類專業學習還有另外一條路徑——強基計劃。“強基計劃針對古文字學方向,我們這個專業方向在全國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已經形成了老中青結合、結構合理的教學研究梯隊,并提供本碩博貫通式的培養方案。如果學生踏踏實實讀下來,理想狀态下8年能夠拿到博士學位。”馬兵教授表示,強基班适合有天賦、有實力、有興趣的同學報考。

至于畢業生就業去向,馬兵教授總結為四類:沿學術路線走下去的學術人,從事出版編輯等工作的媒體人,考取公務員的從政人員,以及從事基礎教育的中國小教師等。

據介紹,山大文學院畢業生素質高,工作能力強,就業面寬,深受社會各界的好評。從學院走出的大批優秀畢業生,走上了各級重要上司崗位或成為專家學者。

關于山大文學院副院長馬兵老師的訪談,更多精彩内容,點選右側紅字山大文學院副院長馬兵解讀“中文之用”,即可進入直播間。

也歡迎加入“老徐說聯考”QQ交流群:701598467,老徐在這裡等你。

掃碼看直播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下傳“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