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历史上苏武牧羊过得那么苦,为什么不吃羊?

苏武牧羊的故事之所以流传千古,就在于苏武能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信仰。被放逐于北海(今天的贝加尔湖)十九载,对大汉痴心不改。如果他吃了一口羊肉,他就不是苏武了,这个故事也不可能流传到今天了。我们想要弄清苏武牧羊这个故事的精髓所在,先来回顾一下整件事的前前后后。

历史上苏武牧羊过得那么苦,为什么不吃羊?

苏武,生于公元前140年,卒于公元前60年。于天汉元年出使匈奴,前前后后被扣留了19年,直到公元前81年被放回汉朝。

在被匈奴扣留期间,苏武一直居住于北海地区,缺粮少水,唯一的工作就是放公羊。匈奴放话,公羊生出小羊,苏武可以回家。但是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苏武就必须一直呆在北海地区,十九年来,陪伴着苏武的就只有那些公羊了。

历史上苏武牧羊过得那么苦,为什么不吃羊?

当时北海地区条件艰苦到你无法想象,匈奴也没有派人看管,就算无人看管,苏武也跑不掉,匈奴也不给苏武吃的东西,逼得苏武吃草喝雪。匈奴人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希望苏武能在绝望之下吃掉所放之羊。汉降将李陵来劝降过,也被苏武骂了回去。

如果苏武把羊吃掉,那么匈奴人就会认为,苏武的意志垮掉了。苏武也知道匈奴人的意思,所以这不是吃羊不吃羊的问题,而是原则性的问题。如果你吃了羊肉,就等于是向匈奴屈服了,这不符合苏武的个性。宁死不吃羊肉,宁可只吃草根,抓野鼠,喝雪水,苏武用这种方式向匈奴人表示了自己宁死不降的决心和意志。

如果你翻一番《苏武传》,你还真没有办法找到苏武吃没吃羊肉的描写。但是我想他的光辉形象之所以能流传千古,就在于他有坚定自己的意志。一个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能克服内心的欲望,坚守内心的信仰。

苏武在北海,没有人看管,杀一只羊,吃一口羊肉,没有人会说什么的。但是苏武却没有这样,他是大汉使者,汉使身体虽然被困,但是尊严还在。吃一口羊肉很容易,但是想要再吐出来就难了,在匈奴人面前说话就没有底气了。所以这羊能不能吃,作为大汉使者的苏武,自然心里十分清楚。

历史上苏武牧羊过得那么苦,为什么不吃羊?

饥饿是最厉害的酷刑,古往今来,多少英雄好汉被困于饥饿,屈服于淫威。就连当年的孔子,自称谦谦君子,可当被困在陈国和蔡国时,面对弟子偷来的食物,他也没有了风度,拿过来就吃。

孔子尚且如此,更何况普通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就更加佩服苏武了。从他被困北海的第一天起,就没有打算活着回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儒家思家深深浸润在他的内心深处。吃或者不吃,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饮食问题,而是事关国家尊严的气节问题。我想在饿到极致的时候,他也肯定动过吃羊的念头,但是强大的内心信仰使他最终战胜了自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