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看电影》主编推出首部中篇小说集 李睿珺、韩浩月称赞细节动人

作者:北青热点

《看电影》杂志主编、资深影评人阿朗的首部小说集《胖梦》由作家出版社近日推出,新书分享会在SKP RENDEZ-VOUS举行,阿朗与导演、编剧李瑞轩、文化评论员韩浩月首次亮相。

《胖梦》包括《如山》《五通》《月六月》《毕业》《胖梦》五部作品:《如山》讲述了一个家庭在1990年代初面对挫折和困难仍不放弃的故事,追求幸福生活五通讲述的是一个中年男人失去妻子后的经历;《第一个月的第六天》讲的是一位年轻的新警官;《毕业生》讲述了走出校园的迷茫故事;《胖梦》是一个热血沸腾、躁动不安的青春期故事。

《看电影》主编推出首部中篇小说集 李睿珺、韩浩月称赞细节动人

认识阿朗多年的韩浩月是阿朗小说创作的见证人,他说两人讨论了很多创作问题。阿朗暂停了长篇创作,转而创作一部小说,他怀念阿朗早期的小说,在创作中年轻作品更暴露创作者的内心。现在阿朗,已经成长为成熟的小说家,《胖梦》收录在五部作品中,让他感叹阿朗长得这么快。

李说,在认识阿朗之前,他已经熟悉阿朗的著作,阿朗的主编杂志《看电影》来得及。阿朗的小说精彩易读,故事中的一切都让人感觉熟悉又陌生,人物的邂逅也令人不安,是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书中的五个故事都发生在东北部的富拉基,营造出一种富拉基的过去感。作为西北人,虽然他没有去过富拉基,但在阿朗的描述中,让他有一种故事发生在周围的感觉,这是阿朗故事的普遍一面,但这并不意味着平凡,正是阿朗发现了生活的广度,必然性,找到了讲述生活的技巧,让自己的故事既熟悉又陌生。这种感觉让读者感觉不到距离感,没有阅读的障碍,画面感强烈,像看电影,不只是文字。

《看电影》主编推出首部中篇小说集 李睿珺、韩浩月称赞细节动人

阿朗还笑着说,很多读过这部小说的人都认为他来自富拉基,虽然他的家乡离富拉基很近,但他并没有去过那里,也许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这样他就可以理性地描述,尽管他参考了生活。

在谈到家乡时,韩浩月说自己是山东鲁城人,曾经找不到家乡文字的含义,但后来才明白家乡的记录是最有意义的,如果对家乡的描述没有形成文字留下来,那么随着时间的流逝,谁会记住过去和过去, 只有文字让家乡长期停留在漫长的时间之河中。这也是小说的创作意义,可以让很多人知道家乡存在的意义,各种人物的故事让人津津乐道。就像《胖梦》中的老大叔一样,这个时代的标志性人物很容易回忆起来。阿郎并没有直接与家乡纠缠,而是在字里行间融化,拉近距离,反而增加了创作空间。在他自己的故事中,阿朗有一个家乡的角色,而且都是旁观者,有一种审视感,这样的安排和意义更多的小说家的眼光和技巧。

阿朗说,这种安排是因为他喜欢安静生活背后鲜为人知的波浪,模糊了现实与幻想之间的关系,并发现了他生活的痕迹,所有这些都有助于他很好地记录下来。李还表示,文字对于读者和创作者来说,阅读和创作过程就像一次旅行,生活就像一面镜子,让人保持警觉,不断反思。

《看电影》主编推出首部中篇小说集 李睿珺、韩浩月称赞细节动人

在谈到这本书的创作时,阿朗先生说:"十多年来,我一直担任评论员,评论其他人的作品。当我真正转换立场并开始尝试写小说时,我知道我需要回到我的小学,从最基本的建筑和最基本的表演开始。"

阿朗在小说中重视对细节生活的控制,他认为由此塑造的人物具有真实感,讲述故事就能打动人心。韩浩月也称赞了小说中阿朗的细节,他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五通",这是一个关于婚姻的故事,阿郎在这个故事中用了心理描写,很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这种感觉不会在表面上流动,会让人想起自己的家庭, 一次生活,一种共同的感觉。李先生还说,阿朗的写作是克制的,他对细节的捕捉,就像相机一样,是精确和理性的。他对故事的控制,就像导演一样,他对平行蒙太奇的使用使故事起伏不定。这种技巧在《胖梦》的标题中最为明显,它反映了青春期在面对各地的成人世界时的无所作为,使故事令人心痛遗憾。

温/北京青年报 记者 肖扬

编辑/崔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