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電影》主編推出首部中篇小說集 李睿珺、韓浩月稱贊細節動人

作者:北青熱點

《看電影》雜志主編、資深影評人阿朗的首部小說集《胖夢》由作家出版社近日推出,新書分享會在SKP RENDEZ-VOUS舉行,阿朗與導演、編劇李瑞軒、文化評論員韓浩月首次亮相。

《胖夢》包括《如山》《五通》《月六月》《畢業》《胖夢》五部作品:《如山》講述了一個家庭在1990年代初面對挫折和困難仍不放棄的故事,追求幸福生活五通講述的是一個中年男人失去妻子後的經曆;《第一個月的第六天》講的是一位年輕的新警官;《畢業生》講述了走出校園的迷茫故事;《胖夢》是一個熱血沸騰、躁動不安的青春期故事。

《看電影》主編推出首部中篇小說集 李睿珺、韓浩月稱贊細節動人

認識阿朗多年的韓浩月是阿朗小說創作的見證人,他說兩人讨論了很多創作問題。阿朗暫停了長篇創作,轉而創作一部小說,他懷念阿朗早期的小說,在創作中年輕作品更暴露創作者的内心。現在阿朗,已經成長為成熟的小說家,《胖夢》收錄在五部作品中,讓他感歎阿朗長得這麼快。

李說,在認識阿朗之前,他已經熟悉阿朗的著作,阿朗的主編雜志《看電影》來得及。阿朗的小說精彩易讀,故事中的一切都讓人感覺熟悉又陌生,人物的邂逅也令人不安,是一種獨特的閱讀體驗。書中的五個故事都發生在東北部的富拉基,營造出一種富拉基的過去感。作為西北人,雖然他沒有去過富拉基,但在阿朗的描述中,讓他有一種故事發生在周圍的感覺,這是阿朗故事的普遍一面,但這并不意味着平凡,正是阿朗發現了生活的廣度,必然性,找到了講述生活的技巧,讓自己的故事既熟悉又陌生。這種感覺讓讀者感覺不到距離感,沒有閱讀的障礙,畫面感強烈,像看電影,不隻是文字。

《看電影》主編推出首部中篇小說集 李睿珺、韓浩月稱贊細節動人

阿朗還笑着說,很多讀過這部小說的人都認為他來自富拉基,雖然他的家鄉離富拉基很近,但他并沒有去過那裡,也許是作為一個旁觀者,這樣他就可以理性地描述,盡管他參考了生活。

在談到家鄉時,韓浩月說自己是山東魯城人,曾經找不到家鄉文字的含義,但後來才明白家鄉的記錄是最有意義的,如果對家鄉的描述沒有形成文字留下來,那麼随着時間的流逝,誰會記住過去和過去, 隻有文字讓家鄉長期停留在漫長的時間之河中。這也是小說的創作意義,可以讓很多人知道家鄉存在的意義,各種人物的故事讓人津津樂道。就像《胖夢》中的老大叔一樣,這個時代的标志性人物很容易回憶起來。阿郎并沒有直接與家鄉糾纏,而是在字裡行間融化,拉近距離,反而增加了創作空間。在他自己的故事中,阿朗有一個家鄉的角色,而且都是旁觀者,有一種審視感,這樣的安排和意義更多的小說家的眼光和技巧。

阿朗說,這種安排是因為他喜歡安靜生活背後鮮為人知的波浪,模糊了現實與幻想之間的關系,并發現了他生活的痕迹,所有這些都有助于他很好地記錄下來。李還表示,文字對于讀者和創作者來說,閱讀和創作過程就像一次旅行,生活就像一面鏡子,讓人保持警覺,不斷反思。

《看電影》主編推出首部中篇小說集 李睿珺、韓浩月稱贊細節動人

在談到這本書的創作時,阿朗先生說:"十多年來,我一直擔任評論員,評論其他人的作品。當我真正轉換立場并開始嘗試寫小說時,我知道我需要回到我的國小,從最基本的建築和最基本的表演開始。"

阿朗在小說中重視對細節生活的控制,他認為由此塑造的人物具有真實感,講述故事就能打動人心。韓浩月也稱贊了小說中阿朗的細節,他說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五通",這是一個關于婚姻的故事,阿郎在這個故事中用了心理描寫,很容易讓讀者産生共鳴,這種感覺不會在表面上流動,會讓人想起自己的家庭, 一次生活,一種共同的感覺。李先生還說,阿朗的寫作是克制的,他對細節的捕捉,就像相機一樣,是精确和理性的。他對故事的控制,就像導演一樣,他對平行蒙太奇的使用使故事起伏不定。這種技巧在《胖夢》的标題中最為明顯,它反映了青春期在面對各地的成人世界時的無所作為,使故事令人心痛遺憾。

溫/北京青年報 記者 肖揚

編輯/崔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