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PTS创始人张佳辰:把数据治理权还给个人

作者:酒死了

5月28日,张家忱参加了以"区块链在社会治理场景中的落地与应用"为主题的圆桌论坛(博览会区块链部分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人民网、Tel Info、钛传媒协办)。

张佳晨是区块链项目PTS的创始人,创建PTS的初衷是通过区块链技术启动生态系统,构建更完整的信用数据库,帮助没有过往信用记录的人建立信用画像,同时也帮助有良好信用记录的人获得成本更低的金融服务。

2014年,张嘉忱开始研究区块链技术应用,为比特币投资者蒂姆·德雷珀(Tim Draper)的公司工作。当时办公室里有很多比特币ATM机,还有很多关于区块连接技术的早期信息,比如除了比特币之外还有什么其他应用。最早的应用是从支付领域,实现成本降低和提速。

除了哈佛商学院的MBA学位外,她还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公共政策硕士,由于她的学术和商业背景,张对宏观经济学,政策和社区治理有着独特的见解。

她谈到了区块链背后的逻辑:将企业或项目等小型经济体的治理原则付诸实践,使经济行为和价值传播本身在整个经济中减少摩擦,然后使许多规则透明化和自动化。

我国现有的信用报告覆盖面不足,目前国内三分之二的人口未被覆盖,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普惠金融的发展。同时,各种信息数据是一种去中心化状态,"数字鸿沟""信息孤岛"等现象同时存在。一半以上的人口无法获得正规的金融服务和"适当的利率",这可能是高风险、高收益产品扩散的原因之一。

"数据整合采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分布式计费方式,一方面,使数据不易被篡改,确保相关数据能够真正可用,保护个人信息。其次,满足行业场景所需的性能要求,同时保持吞吐量、延迟和安全性。"PTS网络现在可以实现每秒超过10,000 TPS次数,并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内返回评分结果,同时确保安全性。

关于PTS与传统信贷行业,张佳辰给出了自己的观点:我觉得它们一定有一些相关性,区别在于PTS解决了几个问题。首先,PTS是一种更加自动化的数据调用机制,因为它对市场结构有一定程度的改进和优化,这体现在区块链机制上解决了金融机构之间一些互不信任的问题,有了这样的一些架构设计,在很多环节都不需要暴露原始数据, 让每个愿意参与的人的意志都会更坚强。第二是分享激励机制的利益,允许拥有用户授权数据但传统上不是金融机构的个人和机构参与。

除了贷款,张家忱认为保险也会有一些场景。例如,理论上经常锻炼的人应该拥有与间歇性锻炼的人不同的保险计划,因此重要的是要知道该人是否真的在持续锻炼。目前,有一些APP和物联网设备可以用于信息数据共享,以便它们能够更好地获取真实数据。此外,保险本身与信用评分直接相关,美国保险协会的研究表明,信用评分最低的10%的成本是信用评分最高的10%的三倍。

"将数据治理返还给个人的过程将具有巨大的价值,因为为您提供数据的人也将是未来需要各种金融服务的人。她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