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东北抗日联军(100)东北抗联完成伟大光荣的历史使命

迅速与党中央取得直接联系,这是东北党组织委员会和东北抗日联军全体指战员多年来的夙愿,也是抗联反攻东北后的头等大事。

反攻开始前夕,东北党组织委员会就委托负责沈阳地区党和军队工作的冯仲云就近设法与关内联系,争取早日找到党中央。9月10日,在沈阳担任苏军卫戍区副司令冯仲云电告在长春的周保中:"冀热辽军区李运昌部的先头部队曾克林已率三千人进驻沈阳。"

这一消息使周保中兴奋不已。他一面命令王一知通过长春人民广播电台火速播出八路军出关的消息,一面向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求助,要求派飞机送代表去延安。当时,华西列夫斯基元帅也正要就八路军出关事宜与中共中央取得联系,他高兴地说:"咱们想到一起去了。"于是,他命令进驻东北的后贝加尔方面军司令马利诺夫斯基备好飞机,先到沈阳接冯仲云、曾克林等,后飞抵延安。他和周保中商定,派原第88旅1营少校军官卫斯别夫同机飞往延安。

飞机到达沈阳后,卫斯别夫通过冯仲云与曾克林取得联系,并向他转达了苏联远东军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和周保中的意见。但此时冯仲云因有事不能去延安,他给党中央写了一封信,汇报了抗联回到东北配合苏军占领各战略要地的情况,并"希望中央派人来,越快越好"。

9月14日,曾克林与苏军代表卫斯别夫乘坐的飞机从沈阳北陵机场起飞,当日到达延安。15日,曾克林向中共中央转交了冯仲云给中央的信,汇报了东北问题。中央政治局听取了曾克林的汇报之后,对于东北的实际情况更加深了了解和认识。党中央对于东北的重要战略地位非常重视,认为只要能控制东北及热河、察哈尔两省,并有全国各解放区及全国人民配合斗争,即能保证中国人民的胜利,为此提出党的方针、策略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为加强对东北地区工作的领导,中央决定成立以彭真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并且增派大批干部和军队到东北来。9月18日,彭真、陈云、叶季壮、伍修权抵达沈阳,东北局开始在沈阳办公。随后,张闻天、高岗、林彪、李富春、蔡畅、林枫、王稼祥、萧劲光、吕正操、萧华、罗荣桓、黄克诚等二十余位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共率领2万名干部和10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进东北,与我东北人民自卫军会合,开展新的伟大斗争。

正当此时,国民党政权也加紧进行强占东北的阴谋活动。溯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北,国民党政府即奉行"不抵抗"政策,使东北大好河山沦为敌有,3000万东北同胞惨遭蹂躏和奴役。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着东北人民组织义勇军和抗日联军,进行了长达14年的艰苦的抗日游击战争。苏联对日宣战后,又是我党领导的抗日联军和八路军、新四军实行反攻,配合苏军消灭了日本关东军,使东北得到解放。在14年的抗日游击战争和配合苏军解放东北的战争中,国民党政府的中央军没有派出一兵一卒。他们是丧失东北有罪,收复东北无功,根本无权接收东北。但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竟于1945年10月12日派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等一行四十余人的"接收大员",由重庆飞到长春。国民党"接收大员"到达长春之后,向苏军指挥部提出协助其建立国民党地方政权,实行"行政接收",协助其从海、陆、空运兵到东北,实行"军事接收"等一系列要求。抗联部队指战员利用自己和苏军的特殊关系,与八路军、新四军一起同国民党"接收大员"进行了第一个回合的斗争,不仅使国民党政权的接收计划落空,而且使其在葫芦岛登陆的部队遭到迎头痛击。

1945年9月20日,周保中、崔庸健到达沈阳。他们在冯仲云的助手刘铁石陪同下到沈阳大南门里(张作霖大帅府)东北局所在地,向中共中央东北局负责人彭真、陈云等进行汇报,并由崔庸健把东北党组织委员会的全部关系及党费、档案等移交给东北局。

这次汇报从9月20日晚至23日清晨,历时两天两夜。汇报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东北抗日游击运动的艰苦斗争,大体分为五个阶段:东北抗日义勇军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活动阶段;东北人民革命军阶段;东北抗日联军实行统一建制,建立十一大联军阶段;日本投降后,抗日联军改编为东北人民自卫军阶段。

第二,东北地下党的斗争情况和东北党、团组织几经破坏、恢复和发展。满洲省委被撤销后成立四个省委,后于1942年建立东北党组织委员会,后又分为东北党组织委员会和朝鲜工作团两部分;以及从1934年10月东北党组织和抗日联军与中央失掉联系,多次设法寻找中央均未成功。

第三,抗联转入苏境,与苏军建立地区性军事合作,建立南、北野营,1942年又成立苏联红旗远东军独立步兵第88特别旅。在这5年间,抗联还组织了小部队坚持在东北活动。苏联对日开战后,抗联小部队积极配合苏军反攻东北。

第四,抗联为反攻东北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及为作战所做出的努力,为苏军胜利进军提供了条件。

第五,抗联反攻东北后,抢占东北三省多个战略要点的情况、重要意义及各个战略要点上的抗联人员名单。

第六,东北党组织委员会作了两手准备:一手是在苏军占领期间,迅速占领东北各城市,与党中央取得联系,与八路军、新四军会师,争取控制全东北。另一手准备是,如果第一手准备不能实现,就准备再与国民党军打游击。

东北局领导同志听完汇报后,对东北党组织委员会的工作和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东北抗日联军14年的抗日游击战争,也像二万五千里长征和江南游击战争一样艰苦卓绝,可歌可泣。彭真、陈云等对在东北建设根据地和扩大武装力量等问题作了重要指示。

陈云着重阐述了党中央、毛泽东制定的东北要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并指出:我们不交枪,不当官,要准备打仗。他指示东北抗联人员要充分利用穿苏军军装的有利条件,控制铁路交通沿线,迎接党中央派往东北的大批干部的到来;抓紧在已控制的城市中开展建党、建军、建政工作;收缴敌伪武器,肃清土匪,镇压汉奸、敌特分子,稳定社会秩序;发展生产,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猛烈发展人民武装,积极筹集资财,准备打仗;以接管城市为基点,到农村发动群众,开展反奸反霸、减租减息斗争。

数日后,陈云到达长春,周保中再次向他汇报并交代了党的组织关系问题。东北局接受了中共东北委员会移交的组织关系,宣布东北党组织委员会已经胜利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予以撤销,所属各地党组织统一由东北局负责领导。崔庸健在移交党的组织关系后,于10月份由冯仲云派人经安东护送回朝鲜。

在10月间东北党组织委员会向中共中央东北局移交党的关系的时候,由东北抗日联军扩编起来的东北人民自卫军的指挥系统没有变更,同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一样在中共中央东北局的领导下按原来的指挥系统配合战斗。1945年11月3日,党中央决定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以林彪为总司令,彭真为第一政委,罗荣桓为第二政委,吕正操、李运昌、周保中、萧劲光为副总司令,程子华为副政委。从此,东北抗日联军完成了它的全部历史使命,和全国其他人民军队一起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同日本帝国主义和伪满洲国统治者进行了长期的英勇斗争,直至全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东北抗日联军的形成,经历了反日游击队、人民革命军和抗日联军三个发展阶段。它所坚持的14年游击战争,同样也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曲折起伏的发展过程。正如毛泽东主席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概括的那样:"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占领沈阳,几个月内,就把东三省占领了。国民党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但是东三省的人民,东三省的一部分爱国军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或协助之下,违背国民党政府的意志,组织了东北三省的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从事英勇的游击战争。这个英勇的游击战争,曾经发展到很大的规模,中间经过许多困难挫折,始终没有被敌人消灭。"

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主要是:(一)从"九一八"到"七七"的6年间,东北抗日义勇军和东北抗日联军站在全国抗日斗争的最前线,用民族自卫战争反抗日本侵略者,消灭了日军大批有生力量,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仅从日本陆军省于1936年3月18日公布的日本关东军伤亡数字来看,从1931年"九一八"至1935年年末,日本关东军伤亡数字为:战殁者4200人,伤病者17.13万人。加上日本关东军参谋部统计的1936年至1937年9月日军死伤2662人的数字,6年来,日本关东军死、伤、病者共计17.82万人。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挫败了日军不可一世的锐气,从而振奋了中华民族精神,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二)从"七七"到"八一五"的8年间,东北抗日联军在全国抗战的鼓舞下,斗志顽强,士气旺盛,主动出击,到处袭击敌人的据点,破坏敌人的军事设施,不仅使日军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而且牵制了日军在东北的大批兵力,使之不能入关南下,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抗日战争。(三)在1945年"八一五"东北光复初期,东北抗日联军配合苏军和八路军、新四军解放了东北,并随即投入了建立东北根据地的斗争,发挥了重要作用。东北抗日联军所坚持的14年抗日游击战争,集中地反映了东北人民誓死抗击日本侵略者,争取中华民族解放与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他们在环境极端困难、与关内军民和党中央完全隔绝的条件下,始终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前仆后继,英勇不屈,付出了巨大牺牲,为东北人民的解放,为全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东北抗日联军之所以能够在冰天雪地和残酷的斗争环境中,以陈旧的武器,同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军奋战14年之久,而始终没有被消灭,其根本的原因是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与领导的一支真正的人民军队。它是由中华民族优秀儿女所组成,有着高度的政治觉悟,有着严格的纪律,有着与东北人民的血肉联系。它坚持了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以长白山、兴安岭的广阔山区为依托,开辟与建立了数块较大的抗日游击区和游击根据地,与凶恶的敌人周旋苦斗。它遵照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的总政策,与抗日义勇军和反日山林队的部队建立了反日武装统一战线,共同反抗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它不仅得到全国人民和东北人民的拥护与支援,而且得到苏联人民和朝鲜人民的同情与支援,特别是以金日成同志为首的朝鲜共产主义者的支援。但是,东北抗联的斗争和全国其他地区的革命斗争一样,是难免有缺点和错误的。东北抗联经过长期的英勇斗争之后,在1938年遭受了严重挫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敌强我弱、敌我力量悬殊,以及冬季漫长而严寒的不利条件外,在主观方面,主要是缺乏统一的领导和指挥。正如1941年5月14日东北抗联训练处临时党委会的意见书中提到的那样:"东北的敌人是统一的,敌人以统一的军事、政治的进攻来进攻我们,我们则不能够以统一的计划来反击敌人。1938年,整个联军及全东北地方党组织受到严重挫折,谁也不能否认党和军队的不统一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东北抗联斗争的另一个弱点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比较薄弱。如在抗日斗争的高潮期间,曾有许多义勇军、山林队及民团的队伍加入东北抗联的行列,当时因干部缺乏和战斗频繁,东北抗联派不出一批骨干力量到这些部队去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以便逐步将它们改造成为坚强的抗日部队;在对待这些部队的上层人物的工作上,往往是从团结、照顾方面考虑的多,而对他们违反抗日原则的错误行为缺乏必要的斗争。因此,当战斗失利、形势逆转时,这些部队便出现动摇,甚至叛变投敌,使东北抗联蒙受重大损失。以上仅是对东北抗联斗争的强点和弱点的简单分析,全面、系统地论述东北抗联斗争的经验和教训,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总结。

中共中央对东北抗日联军历来是十分关注和重视的,曾经给予高度评价。1938年11月,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给东北义勇军及全体同胞的电文中,称赞东北抗日军队是"在冰天雪地与敌周旋七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1948年1月1日,中共中央东北局曾专门做出决定,表彰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功绩,称赞东北抗联的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光荣历史不可分的一部分"。1949年5月,中共中央给东北局的电文中再次指出,抗联斗争是光荣的,并说:"此种光荣历史应受到党的承认和尊重。"全国人民,特别是东北人民,将会永远铭记东北抗日联军为东北的解放、为中华民族的解放所建树的光辉业绩,并将会从他们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战斗事迹中受到启迪,汲取力量。东北抗日联军英勇不屈、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奋发前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