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55年授衔,张云逸有资格当元帅为何只是大将?只因一封电报!

作者:一往历史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5年授衔,张云逸有资格当元帅为何只是大将?只因一封电报!

时间1955年9月27日,地点北京中南海,一场盛大的授衔仪式正在召开,席间,共有1048名将军得到了少将以上的军衔,其中共有10名解放军的领导、缔造者被授予元帅军衔,10名战功赫赫的高级将领被授予大将军衔,另外,还有五十五名上将、一百七十五名中将,以及七百九十八名少将。

这些人的军衔都是中央军委、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仪式过后也少有人提出异议,不过也不是没有例外,就比方说针对张云逸将军的授衔便是如此。

1955年授衔,张云逸有资格当元帅为何只是大将?只因一封电报!

有不少人都觉得,以张云逸的资历与功绩,完全有资格受封元帅,如今只是当个大将实在是有点委屈他了,也有人认为就算元帅的位置满了,怎么着他也应该是大将之首,无论如何也不该只是第七。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为何说张云逸有元帅之资,如果当真如此,组织上又是出于何种考虑,为其授予了低一级的军衔呢?

1955年授衔,张云逸有资格当元帅为何只是大将?只因一封电报!

晚清时期的老革命

一切的一切还要从张云逸参加革命的经历开始说起。

1892年,张云逸出生于海南省文昌县的一户小康家庭之中,一家几口虽然靠着务农为生,却凭借任劳任怨,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获得了糊口的能力,不仅如此,张家父母还十分重视教育,仅仅七岁就让张云逸读了私塾,十二岁时又把他送去了新式小学。

后续,眼见张云逸有读书的天赋,老两口又掏空家底将其送进了广东陆军学堂,当然了,也正是在这里,张云逸初次接触到了革命思想,感受到中国积贫积弱急需改变的他,于17岁那年,也就是1909年参加革命,进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之中,并快速投身到了接下来的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以及改变了中国命运的辛亥革命当中。

1955年授衔,张云逸有资格当元帅为何只是大将?只因一封电报!

要知道,这个时间点清朝还未灭亡,说张云逸是个老革命着实不为过,甚至可以负责任的说,当他领兵出征、上阵杀敌之际,后来包括朱老总在内的十大元帅还只是寂寂无名的小角色呢,要么还在上学,要么还在务工、务农,年纪较小的那几位,更是尚在牙牙学语,论资历张云逸绝对在几人之上。

往后多年,张云逸也一直活跃在革命的道路之中,紧紧跟随着孙中山先生的脚步,对抗军阀、抗击叛徒,以至于到了北伐战争期间, 他已经成为了国民革命军二十五师参谋长。

1955年授衔,张云逸有资格当元帅为何只是大将?只因一封电报!

别看职位不高,真要算起来,同时期的叶挺将军还只是个独立团团长,编制不正规不说,职位也矮了一大截,说是部队中的中流砥柱都毫不为过。

可以说,只要张云逸按部就班的发展下去,在国民党之中怎么着也能混到高层,成为蒋介石的心腹爱将,但难能可贵的是,他并没有被眼前的高官厚禄迷了眼,他始终都谨记自己的初心与使命,那就是解放劳苦大众,让普天之下的炎黄子孙过上好日子。

1955年授衔,张云逸有资格当元帅为何只是大将?只因一封电报!

这正是我党一直在为之努力的事情,反观国民党呢?在孙中山先生去世后,俨然变成了尔虞我诈的名利场,各方势力只知道争权夺利,只知道用民脂民膏为自己扩张势力,他们不欺负老百姓都已经很不错了,就更别说什么为民做主了。

尤其蒋介石此人更是如此,他们的种种做法渐渐让张云逸失望透顶,因此,就在1926年10月,他便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弃暗投明,加入了象征着光明与正义的中国共产党。

1955年授衔,张云逸有资格当元帅为何只是大将?只因一封电报!

1926年入党,这个时间不早也不晚,不过以张云逸的地位,晚个几年影响也着实不大,更不用说他此后为党和人民做出的贡献了。

自打1929年12月11日,张云逸率领部队起义,并加入红军队伍后,他就是第七军的正牌军长,为了与大部队会合,他堪称是不遗余力,又是亲自出面招兵买马,在敌人的围攻下硬生生扩编出了一支兵强马壮的铁军,又是突出重围,历经上千公里的跋涉赶赴井冈山,为革命填补了关键力量。

这份功劳简直就是雪中送炭,外加之他军长的级别,按理来说,今后的他就算没有功劳、光有苦劳,当个元帅也是不过分的,那么问题来了,与其同时期同级别的将领,甚至是级别低一级的将领日后都当上了元帅,为何他却只评了个大将呢?难道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犯了什么错误吗?

1955年授衔,张云逸有资格当元帅为何只是大将?只因一封电报!

一纸调令

清末民初投身革命,率领一个军揭竿而起投奔我党,张云逸将军堪称是地地道道的老革命了,半生戎马,仅在这一时期他的功劳就足够评上元帅,那么既然如此,最终他又为何仅仅只被授予了大将军衔,并且还不是第一大将呢?

一切的根源实则都是源自一纸调令,众所周知,百色起义虽然关键,可较比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毕竟要晚了将近两年,这也就意味着在红军之中,他的资历还是要差一些的,不仅如此,在部队已经组建完成的情况下,组织上也不得不先行将他放到了彭老总的麾下,也就是红三兵团序列。

1955年授衔,张云逸有资格当元帅为何只是大将?只因一封电报!

在这之后,组织上本想将张云逸渐渐扶正,让他独领一军,可很遗憾,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由于局势变化的太快,我党的处境岌岌可危,上级也只得将一个更加重要的任务交给了他,即,1932年,中央将张云逸调到了军事委员会担任副参谋长,并兼任作战局局长。

这两个职位听起来都属于军方,但实际上却并不能直接带兵打仗,至于为何如此安排也再简单不过,并不是组织上想要剥夺张云逸的兵权,实在是张云逸的能力使然。

要知道,张云逸此前在国民党部队中工作多年,旧部颇多,许多他曾经的战友和下属甚至都已经成为了国民党的高级将领或干部,这对于老蒋来说无疑是一个坏消息,毕竟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嘛,可对于我党来说就不同了 ,就连毛主席都说,他是我党之中少数能和国民党高层说上话的人,这个优势怎么能不利用起来呢?

1955年授衔,张云逸有资格当元帅为何只是大将?只因一封电报!

因此,自1932年之后,张云逸便开始留守后方,与国民党方面或暗或明的交流工作,在后方不在前线,张云逸自然就失去了许多立功的机会,想要提升职位也肯定比其他将领困难一些,不过话虽如此,在这期间他却还是为我党立下了赫赫功勋。

首先是有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事情,本来在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的兵谏下,蒋介石已经答应了一致对外的事情,但岂料,一直与他不对付的桂系军阀却并不答应,尤其是李宗仁,他虽然爱国,却无论如何也不想向蒋介石服这个软。

这可让我党头疼不已,毕竟全面抗日宜早不宜迟,倘若拖沓下去,指不定国民党那边又会起什么幺蛾子,如今张学良已经遭到了软禁,若是再来一次“攘外必先安内”,还有谁能够制服蒋介石呢?

1955年授衔,张云逸有资格当元帅为何只是大将?只因一封电报!

所幸,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张云逸将军站了出来,他主动请缨直接找到了李宗仁,随即充当对方的台阶,靠着三寸不烂之舌,一举说服了桂系,让他们投身到了抗日战争之中。

桂系的加入对于大局来说不可谓不重要,张云逸的贡献亦是由此可见,当然,他的功劳还不止于此,这不,国共两党好不容易联合了起来,我党我军也按照蒋介石的安排,整编成为了八路军、新四军两支国民革命军序列部队,这已经算是极大的让步了,岂料,蒋介石居然还不满足,竟然想要插手新四军指挥官的任免事宜。

1955年授衔,张云逸有资格当元帅为何只是大将?只因一封电报!

蒋介石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让自己的人担任新四军军长,而我党亦是分毫不让,誓死不愿交出这支铁军,眼瞅着一场内战一触即发,所幸就在此时,一直沉默的张云逸将军站了出来,他向组织上推选了一个人,那就是隐居在澳门的叶挺,眼见党中央点头答应,他又辗转联系到了国民党高层,通过一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也同意了这一人选。

一场危机就这样靠着张云逸的“面子”巧妙化解,而我党亦是保住了这支革命队伍,并在中原地区埋下了一颗钉子,进而为后续解放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份功劳苍天可鉴。

这么说吧,单单靠着这两份功劳,即便张云逸久疏战阵,几乎没有在正面战场上立下什么战功,他也是有资格当这个元帅的,最不济也该是个第一大将,至于为何事与愿违,实际上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源于一通电报。

1955年授衔,张云逸有资格当元帅为何只是大将?只因一封电报!

无缘元帅

本来按照张云逸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新四军指挥官任命问题中立下的功劳来看,开国后他妥妥的就是元帅或者第一大将,但事实却并非如此,1955年授衔时,他不单不是元帅,在大将中也才堪堪名列第七,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实际上,除了在红军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屈居幕后外,张云逸的军衔偏低也离不开解放战争时期组织上对他的任命,可以说正是一通电报改变了他的命运!

1955年授衔,张云逸有资格当元帅为何只是大将?只因一封电报!

那是发生在1945年底的事情,彼时抗日战争刚刚结束,国共两党虽说背地里暗流涌动,却无论如何也看不出内战即将爆发的征兆,在此基础上,政治上的博弈便显得尤为关键,因此,为了大局着想,彼时党中央就将擅长交涉、组织协调的张云逸派到了山东军区担任第一副司令,由他辅助陈毅同志应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诡计。

按照当时的局面,这项任命也是实属无奈,毕竟我军之中能征善战的将领不少,真正能够精通组织协调,能与国民党当面锣对面鼓打擂台的人却是寥寥无几,换而言之,张云逸将军不是不会打仗,实在是上战场对于他来说有些屈才了。

就这样,张云逸再度来到了幕后,至于后续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仅仅半年后,老蒋便悍然发动了内战,已经熟悉了军区事务的张云逸自然走不开,自然只能继续留在岗位工作。

1955年授衔,张云逸有资格当元帅为何只是大将?只因一封电报!

众所周知,解放战争中立下的战功对于军衔评定格外重要,张云逸缺少了这段时间的战争履历,只是负责后勤补给、招兵买马、组织宣传工作,他最终无缘元帅与第一大将也就可以理解了。

不过还是那句话,不只有带兵打仗才能立功,在后方,张云逸同样功劳不浅,尤其是在淮海战役中,大名鼎鼎的百万独轮车想必大家都知道吧?这正是他的手笔!

就这么说吧,我军之所以能够在淮海战役中,以六十万的弱势兵力、装备,击败了八十万精锐的国民党军,除了前线将领的英明指挥外,他张云逸当属头功,毕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补给,巧妇还难为无米之炊呢!

1955年授衔,张云逸有资格当元帅为何只是大将?只因一封电报!

综上所述,由于太过擅长组织协调工作,张云逸将军只能从一线战场退下,在反围剿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成为绿叶,虽说功劳依旧不小,但这光芒嘛,就完全比不过那些运筹帷幄、浴血奋战的将领了,而这也正是他没能评上元帅,甚至没有选上第一大将的原因所在。

然而,这些争议也只是军中和民间的声音罢了,实际上,张云逸将军本人却并不在意,至于原因也再简单不过,毕竟他参加革命的初衷就是为了芸芸众生,就是为了让普通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并不是想要争权夺利,倘若他真的是冲着当元帅、当高官去的,当初身居高位的他也就不会选择投奔我党了。

而如今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做主,外部击败了强敌、内部团结一致,他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功名利禄在他心中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