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55年授銜,張雲逸有資格當元帥為何隻是大将?隻因一封電報!

作者:一往曆史

閱讀之前,麻煩您點一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與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1955年授銜,張雲逸有資格當元帥為何隻是大将?隻因一封電報!

時間1955年9月27日,地點北京中南海,一場盛大的授銜儀式正在召開,席間,共有1048名将軍得到了少将以上的軍銜,其中共有10名解放軍的上司、締造者被授予元帥軍銜,10名戰功赫赫的進階将領被授予大将軍銜,另外,還有五十五名上将、一百七十五名中将,以及七百九十八名少将。

這些人的軍銜都是中央軍委、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決定,儀式過後也少有人提出異議,不過也不是沒有例外,就比方說針對張雲逸将軍的授銜便是如此。

1955年授銜,張雲逸有資格當元帥為何隻是大将?隻因一封電報!

有不少人都覺得,以張雲逸的資曆與功績,完全有資格受封元帥,如今隻是當個大将實在是有點委屈他了,也有人認為就算元帥的位置滿了,怎麼着他也應該是大将之首,無論如何也不該隻是第七。

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為何說張雲逸有元帥之資,如果當真如此,組織上又是出于何種考慮,為其授予了低一級的軍銜呢?

1955年授銜,張雲逸有資格當元帥為何隻是大将?隻因一封電報!

晚清時期的老革命

一切的一切還要從張雲逸參加革命的經曆開始說起。

1892年,張雲逸出生于海南省文昌縣的一戶小康家庭之中,一家幾口雖然靠着務農為生,卻憑借任勞任怨,在那個動蕩的年代獲得了糊口的能力,不僅如此,張家父母還十分重視教育,僅僅七歲就讓張雲逸讀了私塾,十二歲時又把他送去了新式國小。

後續,眼見張雲逸有讀書的天賦,老兩口又掏空家底将其送進了廣東陸軍學堂,當然了,也正是在這裡,張雲逸初次接觸到了革命思想,感受到中國積貧積弱急需改變的他,于17歲那年,也就是1909年參加革命,進入了孫中山先生上司的同盟會之中,并快速投身到了接下來的廣州起義、黃花崗起義,以及改變了中國命運的辛亥革命當中。

1955年授銜,張雲逸有資格當元帥為何隻是大将?隻因一封電報!

要知道,這個時間點清朝還未滅亡,說張雲逸是個老革命着實不為過,甚至可以負責任的說,當他領兵出征、上陣殺敵之際,後來包括朱老總在内的十大元帥還隻是寂寂無名的小角色呢,要麼還在上學,要麼還在務工、務農,年紀較小的那幾位,更是尚在牙牙學語,論資曆張雲逸絕對在幾人之上。

往後多年,張雲逸也一直活躍在革命的道路之中,緊緊跟随着孫中山先生的腳步,對抗軍閥、抗擊叛徒,以至于到了北伐戰争期間, 他已經成為了國民革命軍二十五師參謀長。

1955年授銜,張雲逸有資格當元帥為何隻是大将?隻因一封電報!

别看職位不高,真要算起來,同時期的葉挺将軍還隻是個獨立團團長,編制不正規不說,職位也矮了一大截,說是部隊中的中流砥柱都毫不為過。

可以說,隻要張雲逸按部就班的發展下去,在國民黨之中怎麼着也能混到高層,成為蔣介石的心腹愛将,但難能可貴的是,他并沒有被眼前的高官厚祿迷了眼,他始終都謹記自己的初心與使命,那就是解放勞苦大衆,讓普天之下的炎黃子孫過上好日子。

1955年授銜,張雲逸有資格當元帥為何隻是大将?隻因一封電報!

這正是我黨一直在為之努力的事情,反觀國民黨呢?在孫中山先生去世後,俨然變成了爾虞我詐的名利場,各方勢力隻知道争權奪利,隻知道用民脂民膏為自己擴張勢力,他們不欺負老百姓都已經很不錯了,就更别說什麼為民做主了。

尤其蔣介石此人更是如此,他們的種種做法漸漸讓張雲逸失望透頂,是以,就在1926年10月,他便毅然決然的選擇了棄暗投明,加入了象征着光明與正義的中國共産黨。

1955年授銜,張雲逸有資格當元帥為何隻是大将?隻因一封電報!

1926年入黨,這個時間不早也不晚,不過以張雲逸的地位,晚個幾年影響也着實不大,更不用說他此後為黨和人民做出的貢獻了。

自打1929年12月11日,張雲逸率領部隊起義,并加入紅軍隊伍後,他就是第七軍的正牌軍長,為了與大部隊會合,他堪稱是不遺餘力,又是親自出面招兵買馬,在敵人的圍攻下硬生生擴編出了一支兵強馬壯的鐵軍,又是突出重圍,曆經上千公裡的跋涉趕赴井岡山,為革命填補了關鍵力量。

這份功勞簡直就是雪中送炭,外加之他軍長的級别,按理來說,今後的他就算沒有功勞、光有苦勞,當個元帥也是不過分的,那麼問題來了,與其同時期同級别的将領,甚至是級别低一級的将領日後都當上了元帥,為何他卻隻評了個大将呢?難道是在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中他犯了什麼錯誤嗎?

1955年授銜,張雲逸有資格當元帥為何隻是大将?隻因一封電報!

一紙調令

清末民初投身革命,率領一個軍揭竿而起投奔我黨,張雲逸将軍堪稱是地道地道的老革命了,半生戎馬,僅在這一時期他的功勞就足夠評上元帥,那麼既然如此,最終他又為何僅僅隻被授予了大将軍銜,并且還不是第一大将呢?

一切的根源實則都是源自一紙調令,衆所周知,百色起義雖然關鍵,可較比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畢竟要晚了将近兩年,這也就意味着在紅軍之中,他的資曆還是要差一些的,不僅如此,在部隊已經組建完成的情況下,組織上也不得不先行将他放到了彭老總的麾下,也就是紅三兵團序列。

1955年授銜,張雲逸有資格當元帥為何隻是大将?隻因一封電報!

在這之後,組織上本想将張雲逸漸漸扶正,讓他獨領一軍,可很遺憾,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由于局勢變化的太快,我黨的處境岌岌可危,上級也隻得将一個更加重要的任務交給了他,即,1932年,中央将張雲逸調到了軍事委員會擔任副參謀長,并兼任作戰局局長。

這兩個職位聽起來都屬于軍方,但實際上卻并不能直接帶兵打仗,至于為何如此安排也再簡單不過,并不是組織上想要剝奪張雲逸的兵權,實在是張雲逸的能力使然。

要知道,張雲逸此前在國民黨部隊中工作多年,舊部頗多,許多他曾經的戰友和下屬甚至都已經成為了國民黨的進階将領或幹部,這對于老蔣來說無疑是一個壞消息,畢竟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嘛,可對于我黨來說就不同了 ,就連毛主席都說,他是我黨之中少數能和國民黨高層說上話的人,這個優勢怎麼能不利用起來呢?

1955年授銜,張雲逸有資格當元帥為何隻是大将?隻因一封電報!

是以,自1932年之後,張雲逸便開始留守後方,與國民黨方面或暗或明的交流工作,在後方不在前線,張雲逸自然就失去了許多立功的機會,想要提升職位也肯定比其他将領困難一些,不過話雖如此,在這期間他卻還是為我黨立下了赫赫功勳。

首先是有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事情,本來在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将軍的兵谏下,蔣介石已經答應了一緻對外的事情,但豈料,一直與他不對付的桂系軍閥卻并不答應,尤其是李宗仁,他雖然愛國,卻無論如何也不想向蔣介石服這個軟。

這可讓我黨頭疼不已,畢竟全面抗日宜早不宜遲,倘若拖沓下去,指不定國民黨那邊又會起什麼幺蛾子,如今張學良已經遭到了軟禁,若是再來一次“攘外必先安内”,還有誰能夠制服蔣介石呢?

1955年授銜,張雲逸有資格當元帥為何隻是大将?隻因一封電報!

所幸,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張雲逸将軍站了出來,他主動請纓直接找到了李宗仁,随即充當對方的台階,靠着三寸不爛之舌,一舉說服了桂系,讓他們投身到了抗日戰争之中。

桂系的加入對于大局來說不可謂不重要,張雲逸的貢獻亦是由此可見,當然,他的功勞還不止于此,這不,國共兩黨好不容易聯合了起來,我黨我軍也按照蔣介石的安排,整編成為了八路軍、新四軍兩支國民革命軍序列部隊,這已經算是極大的讓步了,豈料,蔣介石居然還不滿足,竟然想要插手新四軍指揮官的任免事宜。

1955年授銜,張雲逸有資格當元帥為何隻是大将?隻因一封電報!

蔣介石的意思很簡單,那就是讓自己的人擔任新四軍軍長,而我黨亦是分毫不讓,誓死不願交出這支鐵軍,眼瞅着一場内戰一觸即發,所幸就在此時,一直沉默的張雲逸将軍站了出來,他向組織上推選了一個人,那就是隐居在澳門的葉挺,眼見黨中央點頭答應,他又輾轉聯系到了國民黨高層,通過一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對方也同意了這一人選。

一場危機就這樣靠着張雲逸的“面子”巧妙化解,而我黨亦是保住了這支革命隊伍,并在中原地區埋下了一顆釘子,進而為後續解放全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份功勞蒼天可鑒。

這麼說吧,單單靠着這兩份功勞,即便張雲逸久疏戰陣,幾乎沒有在正面戰場上立下什麼戰功,他也是有資格當這個元帥的,最不濟也該是個第一大将,至于為何事與願違,實際上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源于一通電報。

1955年授銜,張雲逸有資格當元帥為何隻是大将?隻因一封電報!

無緣元帥

本來按照張雲逸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新四軍指揮官任命問題中立下的功勞來看,開國後他妥妥的就是元帥或者第一大将,但事實卻并非如此,1955年授銜時,他不單不是元帥,在大将中也才堪堪名列第七,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實際上,除了在紅軍時期和抗日戰争時期屈居幕後外,張雲逸的軍銜偏低也離不開解放戰争時期組織上對他的任命,可以說正是一通電報改變了他的命運!

1955年授銜,張雲逸有資格當元帥為何隻是大将?隻因一封電報!

那是發生在1945年底的事情,彼時抗日戰争剛剛結束,國共兩黨雖說背地裡暗流湧動,卻無論如何也看不出内戰即将爆發的征兆,在此基礎上,政治上的博弈便顯得尤為關鍵,是以,為了大局着想,彼時黨中央就将擅長交涉、組織協調的張雲逸派到了山東軍區擔任第一副司令,由他輔助陳毅同志應對國民黨反動派的陰謀詭計。

按照當時的局面,這項任命也是實屬無奈,畢竟我軍之中能征善戰的将領不少,真正能夠精通組織協調,能與國民黨當面鑼對面鼓打擂台的人卻是寥寥無幾,換而言之,張雲逸将軍不是不會打仗,實在是上戰場對于他來說有些屈才了。

就這樣,張雲逸再度來到了幕後,至于後續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僅僅半年後,老蔣便悍然發動了内戰,已經熟悉了軍區事務的張雲逸自然走不開,自然隻能繼續留在崗位工作。

1955年授銜,張雲逸有資格當元帥為何隻是大将?隻因一封電報!

衆所周知,解放戰争中立下的戰功對于軍銜評定格外重要,張雲逸缺少了這段時間的戰争履曆,隻是負責後勤補給、招兵買馬、組織宣傳工作,他最終無緣元帥與第一大将也就可以了解了。

不過還是那句話,不隻有帶兵打仗才能立功,在後方,張雲逸同樣功勞不淺,尤其是在淮海戰役中,大名鼎鼎的百萬獨輪車想必大家都知道吧?這正是他的手筆!

就這麼說吧,我軍之是以能夠在淮海戰役中,以六十萬的弱勢兵力、裝備,擊敗了八十萬精銳的國民黨軍,除了前線将領的英明指揮外,他張雲逸當屬頭功,畢竟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補給,巧婦還難為無米之炊呢!

1955年授銜,張雲逸有資格當元帥為何隻是大将?隻因一封電報!

綜上所述,由于太過擅長組織協調工作,張雲逸将軍隻能從一線戰場退下,在反圍剿戰争、抗日戰争、解放戰争中成為綠葉,雖說功勞依舊不小,但這光芒嘛,就完全比不過那些運籌帷幄、浴血奮戰的将領了,而這也正是他沒能評上元帥,甚至沒有選上第一大将的原因所在。

然而,這些争議也隻是軍中和民間的聲音罷了,實際上,張雲逸将軍本人卻并不在意,至于原因也再簡單不過,畢竟他參加革命的初衷就是為了芸芸衆生,就是為了讓普通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并不是想要争權奪利,倘若他真的是沖着當元帥、當高官去的,當初身居高位的他也就不會選擇投奔我黨了。

而如今新中國成立,人民當家做主,外部擊敗了強敵、内部團結一緻,他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呢?功名利祿在他心中不過是過眼雲煙罷了。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最後,由于平台規則,隻有當您跟我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