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錢學森回國途中收到一份電報,交代他在不要下船,50年後才知是誰

作者:陳總006688

錢學森回國途中收到一份電報,交代他在沿途中一定不要下船,50年後才知發報人是誰。錢學森是中國航天事業的開拓者和創始者。在新中國成立初期,他毅然決然離開美國高薪厚俸的生活,回到祖國為航天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然而,這一決定并非一帆風順。在回國的航程中,錢學森收到一份神秘電報,内容是勸他萬萬不可在途中下船。而發報人的身份,直到50年後錢學森才終于揭開這層神秘的面紗。到底是誰發出了這份電報?為什麼要如此謹慎小心?錢學森回國的經曆究竟經曆了怎樣的曲折與艱辛?讓我們一探究竟。

錢學森回國途中收到一份電報,交代他在不要下船,50年後才知是誰

一. 錢學森在美國的生活和地位

話說回到上世紀20年代,一個貧苦農家的孩子錢學森懷揣着報效祖國的夙願,懷揣着對航空飛行的濃厚興趣,離開家鄉前往上海。在那裡,他憑借過人的智慧和勤奮好學的品質,被美國人驚為天才,獲得前往美國深造的機會。從此,錢學森就踏上了通往科學之路的征程。

抵達麻省理工學院後,錢學森循序漸進,在航空航天領域孜孜不倦地學習和鑽研。憑借出衆的數學天賦和敏銳的洞察力,錢學森很快成為師生之間廣受贊譽的學者。他發表的多篇論文不但赢得同行的高度評價,更因其獨到的見解和前瞻性的思維,為當時的航空航天科學拓展了全新的視野。

畢業後,錢學森毫無疑問成為美國政府和企業界競相角逐的香馍馍。最終,他選擇了在麻省理工學院任教,并從事國防工業的研究工作。錢學森先後參與了許多重大科研項目,例如火箭助推器的設計、空氣動力學等,都是他的主攻方向。當時有評論指出,沒有錢學森的貢獻,美國的航天事業恐怕會落後十年之久。

憑借傑出的成就,錢學森在美國科技界聲譽漸隆,其年薪更是高達當時令人瞠目的9000美元。可以說,錢學森已在美國科學界躊躇滿志,小有成就,過着衣食無憂的優渥生活。然而,他的祖國大陸則剛剛走出戰火硝煙,百廢待興。一個内心始終懷有報國之志的錢學森,難免對此倍感驕楊。

二. 錢學森決心回國的原因及艱難曆程

時光飛逝,轉眼到了1949年。這一年,遙遠的東方打響了掌聲,新中國終于走向了複興的大道。錢學森對此自是無比振奮和自豪。雖然他已在美國紮下根基,過上了優渥的生活,但祖國的召喚卻始終召喚着他赤子之心。

正當錢學森扪心自問,是否應該回國貢獻力量之時,中國政府發來親筆書信,急切地希望他回國母校清華大學任教,并主持國家重點航空項目。錢學森欣然應允,果斷放棄了在美國高薪厚俸的生活,和他多年打拼出來的事業成就,躊躇滿志地準備傳回祖國。

然而,事情遠非錢學森預料的那般順利。美國政府對錢學森的決定耿耿于懷,處心積慮設下了重重障礙。首先,他們拘禁了錢學森全家,多年來一直遭受非人的軟禁。錢學森和家人被剝奪了行動自由,受盡了摧殘和淩辱,處于極度恐怖和不安的環境之中。

盡管如此,錢學森的決心仍是堅定不移。為了換取錢學森的自由,中國政府不得不作出沉痛的犧牲,釋放了15名在北韓戰争中被俘的美軍人員。在中美兩國政府的努力博弈下,錢學森一家終于在1955年獲準回國,登上了開往祖國的輪船。

錢學森回國途中收到一份電報,交代他在不要下船,50年後才知是誰

人算不如天算,就在錢學森離開美國的途中,他收到了一份出人意料的神秘電報。電報内容大意是告誡他萬萬不可在途中離船,并承諾說一定會有人在目的地迎接。發報人給人一種親熱而熟悉的感覺,仿佛了解錢學森一家的遭遇和行蹤。

雖然心存疑慮,但錢學森仍然嚴格遵照電報上的訓示行事。為了確定安全,他盡可能與家人呆在艙房裡,避免了一切外出和停靠的風險。就這樣,錢學森一家人在海上度過了漫長的20餘天,才終于看到了中國的海岸線。

三. 神秘電報的内容及可能來源

那份神秘的電報對錢學森來說無疑是個謎團。它的内容警示他一定不要在回國的途中下船,措辭雖然簡單,卻透着一股說不出的親切和關懷。仿佛發報人與錢學森有着非同尋常的淵源,對他的境遇了如指掌。

細細思量,錢學森猜測發報人很可能是自己的父親。作為錢學森在世上僅存的直系親屬,父親自然對兒子在美國遭受的種種艱辛了如指掌。他們母子兩人多年來根本無法取得聯系,錢學森連父親是否還健在都一無所知。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父親卻突然獲悉了兒子終于可以回國的消息,怕兒子在途中遇到不測,特意發去這份電報,提醒他萬事小心,切忌半途而廢。看着電報中諄諄教導的語氣,錢學森幾乎可以想象得到,那是父親在千辛萬苦之下,終于要見到兒子時喜極而泣的神情。

回想起在美國期間,錢學森一家所經曆的磨難确實驚心動魄。為了阻止他回國,美國政府對他們進行了長達5年的瘋狂迫害。錢學森被軟禁在房間裡,幾乎失去了一切人身自由,而妻兒們更是受盡了摧殘和侮辱,生活在水深火熱中。他們時刻提心吊膽,深恐随時會遭到殘酷的報複。

在如此危機四伏的環境下,錢學森臨行前收到這份電報,自然會格外重視。畢竟中美雙方為了他的去留沖突已久,美方有足夠的動機對他暗算一箭。萬一他們半路殺人滅口、再做僞裝成事故,那錢學森一家可就徹底斷了歸國之路。

出于謹慎,錢學森嚴格按照電報上囑咐的那樣行事。一路上他們都待在船艙裡、孤注一擲,避免了一切可能的危險。就這樣,錢學森一家終于在20餘天後,平安抵達了中國的海岸線。

四. 神秘電報發報人的真實身份

就這樣,錢學森一家在艱難曲折中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而那份神秘的電報,也成了他們這段經曆中一個無法釋懷的謎團。錢學森一直認為,發報人很可能就是他的親生父親。

然而,事實遠非錢學森所料。直到50年後,他才從一位可靠消息人士口中,了解到這份電報竟是出自當年新中國最高上司人之手。原來,在他艱難回國的關鍵時刻,毛澤東主席親自下令發出了這份電報,為錢學森擺平了一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種阻礙。

錢學森回國途中收到一份電報,交代他在不要下船,50年後才知是誰

一切都得從那個動蕩的年代說起。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終于正式成立。然而,當時的國力單薄、經濟困頓、科技落後,根本無法滿足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需求。是以,毛澤東主席非常重視吸引留學海外的科技人才回國,希望他們能為新中國出謀劃策、貢獻智慧力量。

錢學森作為享譽國際的航空航天專家,自然成為主席大量關注和重點引進的對象。當年,中央專門成立了"留學生回國工作上司小組",其主要職能就是想方設法說服錢學森回國任職。小組成員包括當時的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以及北京市市長、副市長等重要人物。

可是,美國政府打着"錢學森擁有核機密"的幌子,對他一家實行了長達5年的軟禁,使得周折磨重重。為了争取錢學森回國,中國政府不得不艱難地釋放了15名在北韓戰争中被俘的美軍人員,作為與美國方面的交換條件。

在極力斡旋下,錢學森終于獲準回國。毛澤東得知他即将啟程,頓時意識到了事關重大。他擔心美國政府在錢學森回國途中使用卑劣的伎倆,不惜一切代價阻撓錢學森。為了確定錢學森萬無一失,毛澤東主席果斷決策,親自發出了那份神秘的電報,囑咐錢學森絕不能在途中離船,進而化解了種種潛在的危機。

五. 錢學森回國後的貢獻

經過一番艱難曲折,錢學森終于在1955年平安抵達祖國。當時已年過半百的他,立刻投身到了國家航天事業的建設之中,發揮自己在這一領域的專長和造詣。

剛一落地,錢學森就被派往西北地區,擔任中國航空研究院副院長一職。在那裡,他不僅主持了多個飛機設計項目,還為國家培養和儲備了大量航空航天人才。值得一提的是,錢學森在任内極力倡導"兩種作風并重"的教育理念,既重視理論學習,又強調實踐動手,使學員們接受了全方位的鍛煉。

1958年,錢學森被任命為第五研究院院長,全面負責中國飛彈武器的研制工作。在他的上司下,中國第一顆飛彈于1960年誕生,标志着新中國已初步具備了這一領域的基礎能力。随後的幾年裡,錢學森又先後主持和參與了很多重大科研項目,涉及航天飛機、火箭助推器、人造衛星等多個前沿領域,可謂是鞠躬盡矚目。

值得一提的是,在飛彈和航天研制的關鍵階段,錢學森多次頂住了來自上級的巨大壓力。比如有一次,由于試驗資料出現偏差,上級就馬上下令停止研究,要求全面重新開機。錢學森當機立斷親自查閱原始資料,發現偏差來自測量環境的影響,堅持按原計劃執行下去,最終研制獲得成功。正是憑借科學家超凡的勇氣和決心,新中國才得以在這些尖端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除了科研工作,錢學森還為航天事業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寶貴經驗和智慧。比如,他提出了"近之則制之,遠之則亡"的戰略思路,主張集中優勢兵力先發制人,打垮對手在近地球軌道的衛星系統,進而赢得航天主動權。這一戰略思想在後來的實踐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總的來說,錢學森無疑是新中國航天事業的創始者和開拓者。正是有了他這個時代的鋪路石,祖國的航天工業才得以在後來者居上、持續飛速發展,為人類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做出了卓越貢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