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学良晚年坦言:我本来不迷信,但杀杨宇霆后,我不得不信

作者:沧海一书客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1929年1月10日晚7时,张学良所住的大帅府老虎厅会议室中突然传出两声枪响。

不久之后一个足以改变东北局势的消息被火速传出,杨宇霆、常荫槐已死,自此张学良除掉了最后的阻碍彻底掌握了东北军。

张学良晚年坦言:我本来不迷信,但杀杨宇霆后,我不得不信

可晚年在接受采访时张学良却慨自己此生最后悔的事,就是枪杀杨宇霆。甚至有传言称当年杨宇霆之死并非张学良自身所愿而是天意。

那当年在张学良和杨宇霆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才让张学良做出了这个足以后悔一生的决定呢?当时又发生了什么才让张学良觉得杨宇霆之死是天意呢?

继承东北王

1928年6月4日凌晨5点30分“东北王”张作霖正坐在他的专列中准备返回沈阳,窗外夜色已经渐渐褪去,天边已经挂上了一抹鱼肚白,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美好。

可就当火车途经三洞桥时,突然传来了一声巨响,三洞桥中间的一座花岗岩桥墩突然冒出冲天火光。

张学良晚年坦言:我本来不迷信,但杀杨宇霆后,我不得不信

桥上的钢轨、桥梁被炸得弯弯曲曲,而张作霖的专用车厢也已经四分五裂,当时被仅剩一个底盘。这就是当时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

事件发生时张学良正在滦州视察部队,收到父亲遇袭的消息后他立刻联系了驻扎在附近的杨宇霆希望他能够暂时掌管奉天。

可谁想杨宇霆傲慢的说到:我可以听你父亲的话,但你还不够格,我们之间看法做法都不一致。

张学良晚年坦言:我本来不迷信,但杀杨宇霆后,我不得不信

此时的张学良根本来不及多想,见到杨宇霆不愿接管奉天他也没有强求,转身就返回了帅府,开始处理张作霖给他留下的烂摊子。

张作霖去世后东北群龙无首,6月23日张学良主持了东三省军民联合会议,准备确定新的大帅人选。

照理说作为张作霖的儿子,当时张学良坐上这个位置名正言顺根本不用开什么会,可在当时除了张作霖之外,还有两个人也有资格争夺帅位,他们分别是张作霖的两个结拜兄弟,张作相和杨宇霆。

当时在东北军中可分为两大阵营,一派是以杨宇霆为首,在日本士官学校留过学的“士官派”,另一派则是以张作相为首的早年间一直跟随张作霖的“元老派”。

张学良晚年坦言:我本来不迷信,但杀杨宇霆后,我不得不信

会议刚一开始就有人建议张作相担任当时东北军的总司令,张作相听后连忙推脱,表示子承父业才是正道,自己全力支持张学良上位。

而有了张作向的支持后张学良几乎是稳操胜券,所以杨宇霆也不得不捏着鼻子表示自己也愿意支持张学良。

虽然口头上表示了支持,但杨宇霆根本没把张学良放在心上,平时每当张学良有事请教他时,杨宇霆都会不耐烦地说道:“你不懂,别瞎掺和”。平日里见到张学良也不称总司令而是一口一个“小六子”叫着。

这些张学良都还可以默默忍受,可之后杨宇霆做的事情却是越来越过分,甚至让他渐渐起了杀心。

张学良晚年坦言:我本来不迷信,但杀杨宇霆后,我不得不信

得寸进尺

张作霖死后张学良便开始谋划“改旗易帜”,当时各方军阀纷纷派人前往东北商讨,当时唐生智派刘兴、白崇禧派叶琪先后到了沈阳。

当时这两人准备先找杨宇霆探探张学良的口风,可谁想杨宇霆在得知了他们的来以后直接拍着胸脯表示关外的事他就可以做主,张学良就是个小孩子不用理他。

不久之后张学良在街上偶遇了刘兴,他大为惊讶询问对方来这里干嘛。刘兴不知张扬二人之间的矛盾于是将之前的事情和盘托出,张学良这才知道杨宇霆居然背着他和地方军阀偷偷谈判。

张学良晚年坦言:我本来不迷信,但杀杨宇霆后,我不得不信

第二天他就找到杨宇霆质问他到底是什么意思,杨宇霆听后表示:你我可以分开走嘛,你走你的中央路线我走我的地方路线。

听到这话张学良险些没被气炸,杨宇霆这话几乎是把东北分裂放在了明面上。而他自然不会同意对方的做法。

最后在张学良的要求下东北改旗易帜,宣布服从国民党的领导,而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杨宇霆虽然没有公开表示什么。

但在沈阳地区,原本的“张家旗”纷纷换上了国民政府的旗帜后,唯独杨宇霆家门口的旗子没有变化。

张学良晚年坦言:我本来不迷信,但杀杨宇霆后,我不得不信

可以看到没有了张作霖的震慑之后杨宇霆的野心已经暴露无疑。而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更是让张学良对他杀心大起。

1929年1月5日,杨宇霆在杨公馆为母亲做寿,东北地区的元老、官员纷纷到场贺寿。张学良也带着原配夫人于凤至前往现场道贺。

张学良来到杨公馆后副官就立刻高声喊道:“总司令到!”当时现场除了奉系军阀之外还有白崇禧、阎锡山和蒋介石派来的代表。

按照张学良当时的身份,这些人本该起身相迎,可在副官喊完之后现场除了几人点头示意之外,居然都对他视若无睹。

张学良晚年坦言:我本来不迷信,但杀杨宇霆后,我不得不信

而就在此时杨宇霆来到了门口,众人当即面色大变,纷纷起身相贺,杨宇霆在看到张学良后也没握手,只是随意的朝着屋里指了指道:“找个地方歇会,吃了饭再走。”

当晚回到帅府后张学良大发雷霆,就连于凤至都对他说:你看你哪里像东北的主人?杨宇霆才是东北的真正主人,看看他那副德性,他眼里面还有你吗?

血染老虎厅

尽管杨宇霆已经在当时成为了奉系军阀中的第一人,可他却还想壮大自己的势力,于是他开始大肆提拔自己的亲信,常荫槐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杨宇霆的左膀右臂常荫槐先当时兼任着奉天交通委员会委员长和黑龙江主席一职。照理说常荫槐走到这一步已经算是顶点了,可杨宇霆却觉得还不太够。

张学良晚年坦言:我本来不迷信,但杀杨宇霆后,我不得不信

1929年1月10日,杨宇霆带着常荫槐来到帅府要求成立所谓的“东北铁路督办公署”,并要求将东北铁路督办一职任命给常荫槐。

张作霖听着杨宇霆的雾里要求简直肺都要气炸了,他常荫槐身兼两职还不够多么,这杨宇霆难道是要他当遍东北所有的官?

不过他也没有当场发作,而是委婉拒绝试图安抚两人,可谁想杨宇霆根本不吃这套,他对张学良说到:“别跟我咬文嚼字的,说那些没用,赶紧签字!”

甚至就连一旁的常荫槐也对张学良吼道:赶紧签字!

张学良晚年坦言:我本来不迷信,但杀杨宇霆后,我不得不信

见状张学良强行压下怒火,推脱天色太晚要他们今晚再来,吃完饭在签字也不迟。

听到这话二人才答应下来,随后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帅府。

二人走后张学良气得摔碎了手中的茶杯,于凤至听到动静后赶忙来到客厅问他怎么这么生气。

张学良将刚才的事情讲了一遍之后,说到:“他们欺人太甚!”

不过虽然气愤之极但是碍于两家的交情他还是有些举棋不定,据说当时张学良摸出一块银元占卜,并在心中默念如果银元连抛三次都是正面那就是老天爷让我杀这二人。

张学良晚年坦言:我本来不迷信,但杀杨宇霆后,我不得不信

结果他连抛三次居然真的全是正面,此时张学良已经没有了妇人之仁,他当即把侍卫长叫了过来,向他安排了晚上的计划。

晚饭之后杨宇霆和常荫槐果然再次来到了帅府,二人在老虎厅坐下后等了许久也没看到张学良的身影,杨宇霆不禁有些生气高声喊道:“小六子,小六子!”

张学良赶忙从屋内出来一番寒暄之后他收到了侍卫长的信号:“前院已处理完毕。”张学良顿时送了一口气。

原来在当时帅府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手枪及其它武器都要卸掉,随从也不能带进帅府,刚才侍卫长就是去处理杨宇霆带来的侍卫了。

张学良晚年坦言:我本来不迷信,但杀杨宇霆后,我不得不信

张学良和二人寒暄一番之后让侍卫去楼上取两个西瓜来解解渴,没过一会侍卫就空着手回来了,说太太正在楼上洗澡,她要张学良自己去拿。

闻言张学良就上了二楼,而就在他上楼之后不久侍卫长就带人来到了老虎厅,还不待杨、常二人反应过来,侍卫们就一拥而上将他们按在桌上。

接着大声说道:“奉长官命:杨宇霆、常荫槐阻挠国家统一,立予处死,即刻执行。”随即老虎厅内枪声大作,第二天杨、常的死讯就被传了出去。

对于杨宇霆被杀一事,张学良在晚年一直都懊恼不已,认为杨宇霆不该杀也不能杀。而胡适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杨宇霆不死,东北不失。”

张学良晚年坦言:我本来不迷信,但杀杨宇霆后,我不得不信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站在张学良的角度来说杨宇霆功高震主,甚至隐隐有了夺权的趋势,他杀杨宇霆是迫不得已。

不过在杨宇霆死后东北对各方关系的处境确实更加艰难了,而张学良也没有足够手段来处理这种局面,以至于造成了后来的种种恶果。

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军不开一枪撤出东北;此后张学良又因西安事变被蒋介石扣押半生,可以说自从杨宇霆死后种种糟糕的事情都找到了张学良的身上。

也难怪后来不少人觉得张学良杀掉杨宇霆是一手昏招,不过话说回来难道杨宇霆不死,便能凭借一己之力扭转当时的局势吗?恐怕也很难说。

参考资料:张学良从“阿斗”变成“少帅”的转折点:杀杨宇霆_翻书党_澎湃新闻-The Paper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