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5月16日

作者: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5月16日电 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如下:

中国证券报

•‍证监会出台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

中国证监会5月15日消息,证监会制定发布《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自10月8日起正式实施。《管理规定》提出加强高频交易监管等内容,旨在促进程序化交易规范发展,维护证券交易秩序和市场公平。在业内人士看来,《管理规定》紧紧围绕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坚持“趋利避害、突出公平、有效监管、规范发展”的总体思路,对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市场通常称为“量化交易”)监管作出全方位、系统性规定,是强化市场交易行为监管的重要举措。

•‍证监会举办2024年“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活动 把投保贯穿于制度建设监管执法全流程各方面

5月15日,中国证监会在北京举办2024年“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活动,主题为“心系投资者 携手共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提振投资者信心”。证监会主席吴清致辞时表示,证监会将一以贯之抓好落实,把投资者保护贯穿于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和监管执法的全流程各方面,进一步夯实投资者保护的制度基础,进一步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进一步推动行业机构提升专业服务水平,进一步依法严打证券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畅通投资者维权救济渠道。此外,证监会将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优化发行上市、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制度安排,支持那些有创新发展潜力的公司加快做优做强,既支持优质的新兴企业健康成长,也支持优质的传统企业转型升级,让投资者更好分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产业整合市值管理 国资大买家大玩组合式并购

今年来,不少国资机构“揣着”大笔资金在市场上找寻被收购的“猎物”。从A股上市公司的并购数据来看,近年来,在上市公司控股式并购中,地方国资机构已然成为大买家。这背后,国资既有通过并购实现经济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的目标,也有迅速并入绩优龙头企业营收报表冲资产规模跃升的诉求。

上海证券报

•‍新“国九条”后首个“5·15”活动释放多重信号

业内人士表示,资本市场是“事关上亿家庭、数亿群众切身利益”的市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任重道远。新“国九条”出台后首个“5·15”活动释放出了多重信号:首先,下阶段从监管理念到制度设计,再到监管执法,都将更加体现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其次,资本市场将更加突出“强本强基”和“严监严管”,以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和证券基金机构归位尽责回应投资者关切;最后,“零容忍”打击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依然是下阶段的重点工作,同时结合行业实践,资本市场多元解纷“工具箱”有望不断丰富创新,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低空经济“腾空而起” 产业链上市公司抢滩谋“振翅高飞”

5月15日,“低空经济”概念探底回升,引领市场热点,新研股份、上工申贝涨停,安达维尔、吉林化纤、华峰超纤、莱斯信息等公司股票跟涨。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低空经济。近期,随着多地政府推出各类相关政策,多家上市公司相继加入发展低空经济产业的队伍中,纷纷晒出相关布局计划。

•‍4月磷酸铁锂市占率突破70% 产业链企业迎来新机遇

5月15日晚,中国造车新势力代表公司蔚来发布子品牌“乐道”,其部分纯电动新能源车搭载了比亚迪磷酸铁锂电池。记者注意到,磷酸铁锂电池正在获得车企广泛认可,装车量呈现明显增势。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简称“创新联盟”)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国内磷酸铁锂电池的新能源汽车装车市占率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其中,4月市占率突破70%大关,明显超越三元锂电池。与此同时,受益于海外市场对磷酸铁锂电池欢迎度的提升,磷酸铁锂电池在出口占比方面也开始崛起。

证券时报

•‍程序化交易规则框架明确 高频量化迎强监管

5月15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以下简称《管理规定》)。《管理规定》10月8日正式实施,预留充分过渡期和市场准备时间。多家头部机构表示,下一步将按照规定要求主动优化投资策略,依法合规参与市场交易。业内人士指出,《管理规定》是落实新《证券法》第45条规定的重要举措,是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全面强化“五大监管”,特别是加强行为监管要求的具体体现,更是贯彻新“国九条”关于“出台程序化交易监管规定,加强对高频量化交易监管”要求的重要手段,是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迈出的重要一步,是加强行为监管的重要体现,具有长远、积极的意义。

•‍4月银行理财规模增逾2万亿元 含权产品发行提速爆款再现

5月15日,记者独家获取的数据汇总显示,包括5家国有行理财公司(中邮理财除外)、6家股份行理财公司在内的11家机构,4月理财规模合计增长约2.02万亿元,一举扭转3月的下滑势头。在含权理财产品更加受到重视的当下,不少业内人士呼吁,应允许拓宽销售渠道,比如券商、互联网等渠道,让产品触及更多的年轻客群。与此同时,含权理财产品的销售面临客户认知、风险测评限制等困难,理财公司应重点关注投资者持有体验,开展更多服务、创新机制,比如预约申购、定期支付、目标盈利、跟投等,让含权理财产品具备止盈和止损的功能,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

•‍强监管助力资本市场行稳致远 新“国九条”满月 25家上市公司被立案调查 多家中介机构遭重罚

在上市公司层面,1个月以来共有25家上市公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平均每个工作日就有1家上市公司被立案。在第三方规范执业、勤勉尽责的努力下,一些“问题公司”在财报披露的过程中被曝光,监管层的监管手段更加“有的放矢”。同时,对案件处置也延续了从严从快从重的主基调,调查用时仅1个月的案例频现,表明监管机构在提高效率和响应速度。值得注意的是,“一案多查”的局面也逐渐常见。一桩金通灵财务造假案,牵涉大华会计师事务所以及4家券商机构。中介机构是市场的“看门人”,也是市场的“发动机”,业内人士表示,这一新趋势反映了监管机构对中介机构作用的重视,紧盯不勤勉、未尽责,压紧压实“看门人”责任,督促引导中介机构提升执业质量。

证券日报

•‍2023年证监会作出行政处罚539件 罚没63.89亿元

5月15日,证监会发布2023年执法情况综述。2023年以来,证监会按照“全面加强金融监管”要求,强化政治引领,忠诚履职尽责,凝聚系统合力,“零容忍”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努力做到监管执法“长牙带刺”、有棱有角,强本强基、严监严管,全力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债券ETF数量和规模双增 专家称今年市场总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

5月14日,平安基金旗下平安中债中高等级公司债利差因子ETF(以下简称“公司债ETF”)规模突破百亿元,达到100.17亿元,成为全市场规模第三大的债券ETF。同时,今年以来债券ETF市场延续升温势头,产品数量、规模齐扩容,且几乎所有产品均实现浮盈。平安基金公司债ETF基金经理王仁增表示:“2024年,债券ETF延续了去年的高速增长势头,市场总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

•‍今年以来505家上市公司董事会提请股东大会给予“简易程序定增”授权

通过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份,也通常被市场称之为“简易程序定增”或“小额快速融资”,因其程序便捷,融资高效,愈发受到上市公司青睐。据沪深北交易所网站披露信息统计,截至5月15日收盘,今年以来A股市场共有505家上市公司披露了提请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相关公告。

编辑:王媛媛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