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小说运行中的细节能量:一个任意球或者一个吻 | 小微妙(谢志强)

作者:文学报
小说运行中的细节能量:一个任意球或者一个吻 | 小微妙(谢志强)
小说运行中的细节能量:一个任意球或者一个吻 | 小微妙(谢志强)

本期“小微妙”专栏中,作家谢志强谈论小小说中颇具深意的细节能量。人生是一个过程,同样,小小说的着力点不在结局——那个目的地,“中间”则是作家要着力的重点,就如同一个人的生与死,是开头、结局,有必然性,但我们都生活在两点一线的线上——那个有松有紧的“过程”不可料,却也呈现了人生的面貌和意义,由此,活出了独特的“这一个”。

内在的紧绷:一根筋似的球迷

文/谢志强

刊于2024年5月9日文学报

儿时,放风筝。仰天,奔跑。手牵着风筝的线,顾了天,忘了地,掉进了涝坝。涝坝相当于南方的池塘。其实,风筝寄托了小男孩自由飞翔的愿景。

读法国作家瓦西科斯·亚历克萨基斯的小说集《爸爸》(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8月第11版),我想起童年时代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放风筝的情景。说是小孩牵线放风筝,倒像风筝在放小孩。2017年9月,我在扉页里记下阅读后的感受:陌生而又熟悉的表达,日常生活中的幻觉,但不是超现实的荒诞。四篇小小说,《热气球》由热气球这个词作为飞翔的起点,展开想象。《镊子》借助镊子掏鼻孔,继而掏身体,把自己掏空,然后消失。而韩国作家申京淑的《鼻屎的故事》,“掏”的动作,像是人与人的亲密的暗号。《阿拉斯加鳕鱼》,由一碗意大利面发动幻想,幻想自己变成食物,希望被喜欢的女人在海边吃掉。这种“变”,到了日本作家安部公房《赤茧》里,就超现实了,主人公苦苦寻找栖身的房子,结果,人物物化为寻找的对象——房子,可谓作茧自缚。

小说运行中的细节能量:一个任意球或者一个吻 | 小微妙(谢志强)
小说运行中的细节能量:一个任意球或者一个吻 | 小微妙(谢志强)

瓦西科斯·亚历克萨基斯

我仿佛在虚构的人物之间,权衡,考量,最终选择了《普拉蒂尼的任意球》,理由是:小说偏爱一根筋式的人物。此篇小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一个球迷,迷上了球星普拉蒂尼。他认定:我这辈子看过最漂亮的进球是普拉蒂尼进的一个任意球。如果说契诃夫的小说《吻》里,一个莫名其妙的吻改变了男主人公的命运,那么,一个球星的任意球也改变了一个球迷的人生。

保罗·奥斯特的《红色笔记本》里,写了一个八岁的小男孩,也是球迷,他鼓起勇气让球星给他签名。也是第一人称的“我”叙事,没带笔,连父母也没带。没有笔,没法签,“我失望”,那天起,随身带笔,成了习惯。结果,他就是这样成为了作家。那支“做好准备”的笔,却起了另外的作用。柳暗花明又一村,球迷转为作家。

小小说里的一根筋式的人物,怎么表现?必须有一个与人物相配套的细节,而且,那个细节还得“运行”,如同风筝在天空飞翔,就好像签名笔穿越时间,在飞翔或穿越过程中,人物的命运发生转变——走向极致或极端。由此,读者见识人物“迷”到何种程度。我认同阿根廷作家胡里奥·科塔萨尔小说创作用的一个词:紧度。他说,这个“紧度”本身先于故事而存在,最好的故事都具有一种紧绷后的爆发力。

注意,“紧度”先于故事。通常,有的作者以编制情节制造外在的“紧度”,而亚历克萨基斯紧贴人物,那是人物内在的“紧度”。我联想到不以故事情节取胜的雷蒙德·卡佛,擅长表现人物“内在的紧张”,从而延伸出内在的心灵“爆发力”。是外在还是内在的“紧度”,还可看出,作家是偏爱故事还是注重人物之倾向。

小说运行中的细节能量:一个任意球或者一个吻 | 小微妙(谢志强)

普拉蒂尼

《普拉蒂尼的任意球》第一句:“我这辈子看过最漂亮的进球是普拉蒂尼的……一个任意球。”结尾一句:“有时,我在想这一切会不会都是幻觉啊,也许普拉蒂尼从来没有进过那一球。”开头肯定,结尾否定。第一人称叙事,而且是“这辈子”,由现实转为幻觉,进球与人生就这样构成实与虚的关系。

博尔赫斯写短篇小说(多为小小说),他说:“可以用一座小岛来打个比方……我总会知道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是什么,我唯一需要写的是就是开头和结尾中间发生的事情……我需要发现中间那部分的内容。当然,我不相信爱伦·坡的那一套,他认为所有的故事都应该为它的结尾服务。”博尔赫斯否定爱伦·坡式的结尾,当然也包括欧·亨利式的意外结局,因为欧·亨利的小说是建立在意外结局的基础之上。

开头和结尾,两点一线。那么亚历克萨基斯的《普拉蒂尼的任意球》“中间”是一条什么形态的线?“我”这个球迷,看那场球赛,是在家中的电视机上,通过慢镜头上观看,还自称“特别聪明”,好像有预见,把整场比赛录了下来。那是一条科塔萨尔所言的“紧绷”的线,还时不时地弯曲。

“我”这个球迷既要关注电视里的球赛,研究“进球的曲线”,还要顾及家中人的感受,因为妻子、女儿对球赛没兴趣,还干扰。进而,他到办公室,大谈那个任意球,试图激发同事的共鸣,可惜遭遇冷漠,终于,被老板开除。于是,他回到家看录像,每天看几十遍,以致妻子女儿离去。“几年过去”,生活拮据,“什么都卖了”,只剩那盘录像带,他只能到一个朋友家去放录像。就像我儿时放风筝,是风筝在高空中“牵”着我走。那盘录像带牵着主人公走,走向虚空。录像带放得次数过多,形象已模糊了,连那个历史性的任意球也消失了。小说就这样自然地抵达结尾:人生的幻觉。爆出了一个虚空。

小说运行中的细节能量:一个任意球或者一个吻 | 小微妙(谢志强)

有意味的是“中间”有一段,主人公研究不可思议的那个任意球,联想连篇。想到女人的身体曲线,想到学生时黑板上的行星运行轨迹,想到几何学。那个任意球引领他进入了轻快而优雅的世界,这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想象飞翔。与后边的生活悬空形成对比。不妨对比阅读契诃夫的《吻》,是派对时一个不可思议的吻,使主人公陷入想象,甚至沉浸在说与想的那个吻的时间长度。写出了人物形象,同时也写出了人物的命运。一个任意球,一个没看清对方的吻,就这样改变了人生。这就是小说运行中的细节的能量。

人生是一个过程,同样,小小说的着力点不在结局——那个目的地,“中间”则是作家要着力的重点,就如同一个人的生与死,是开头、结局,有必然性,但我们都生活在两点一线的线上——那个有松有紧的“过程”不可料,却也呈现了人生的面貌和意义,由此,活出了独特的“这一个”。

稿件责编:何晶 新媒体编辑:李凌俊

图片来源:资料图 摄图网

小说运行中的细节能量:一个任意球或者一个吻 | 小微妙(谢志强)

id : iwenxuebao

微信公号

新浪微博

@文艺速效丸

小红书

@41楼编辑部

小宇宙播客

2024文学报开启订阅

小说运行中的细节能量:一个任意球或者一个吻 | 小微妙(谢志强)
小说运行中的细节能量:一个任意球或者一个吻 | 小微妙(谢志强)

邮发代号3-22

周刊 / 全年定价:61.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