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說運作中的細節能量:一個任意球或者一個吻 | 小微妙(謝志強)

作者:文學報
小說運作中的細節能量:一個任意球或者一個吻 | 小微妙(謝志強)
小說運作中的細節能量:一個任意球或者一個吻 | 小微妙(謝志強)

本期“小微妙”專欄中,作家謝志強談論小小說中頗具深意的細節能量。人生是一個過程,同樣,小小說的着力點不在結局——那個目的地,“中間”則是作家要着力的重點,就如同一個人的生與死,是開頭、結局,有必然性,但我們都生活在兩點一線的線上——那個有松有緊的“過程”不可料,卻也呈現了人生的面貌和意義,由此,活出了獨特的“這一個”。

内在的緊繃:一根筋似的球迷

文/謝志強

刊于2024年5月9日文學報

兒時,放風筝。仰天,奔跑。手牽着風筝的線,顧了天,忘了地,掉進了澇壩。澇壩相當于南方的池塘。其實,風筝寄托了小男孩自由飛翔的願景。

讀法國作家瓦西科斯·亞曆克薩基斯的小說集《爸爸》(人民文學出版社2017年8月第11版),我想起童年時代在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放風筝的情景。說是小孩牽線放風筝,倒像風筝在放小孩。2017年9月,我在扉頁裡記下閱讀後的感受:陌生而又熟悉的表達,日常生活中的幻覺,但不是超現實的荒誕。四篇小小說,《熱氣球》由熱氣球這個詞作為飛翔的起點,展開想象。《鑷子》借助鑷子掏鼻孔,繼而掏身體,把自己掏空,然後消失。而南韓作家申京淑的《鼻屎的故事》,“掏”的動作,像是人與人的親密的暗号。《阿拉斯加鳕魚》,由一碗意大利面發動幻想,幻想自己變成食物,希望被喜歡的女人在海邊吃掉。這種“變”,到了日本作家安部公房《赤繭》裡,就超現實了,主人公苦苦尋找栖身的房子,結果,人物物化為尋找的對象——房子,可謂作繭自縛。

小說運作中的細節能量:一個任意球或者一個吻 | 小微妙(謝志強)
小說運作中的細節能量:一個任意球或者一個吻 | 小微妙(謝志強)

瓦西科斯·亞曆克薩基斯

我仿佛在虛構的人物之間,權衡,考量,最終選擇了《普拉蒂尼的任意球》,理由是:小說偏愛一根筋式的人物。此篇小小說采用第一人稱叙述,一個球迷,迷上了球星普拉蒂尼。他認定:我這輩子看過最漂亮的進球是普拉蒂尼進的一個任意球。如果說契诃夫的小說《吻》裡,一個莫名其妙的吻改變了男主人公的命運,那麼,一個球星的任意球也改變了一個球迷的人生。

保羅·奧斯特的《紅色筆記本》裡,寫了一個八歲的小男孩,也是球迷,他鼓起勇氣讓球星給他簽名。也是第一人稱的“我”叙事,沒帶筆,連父母也沒帶。沒有筆,沒法簽,“我失望”,那天起,随身帶筆,成了習慣。結果,他就是這樣成為了作家。那支“做好準備”的筆,卻起了另外的作用。柳暗花明又一村,球迷轉為作家。

小小說裡的一根筋式的人物,怎麼表現?必須有一個與人物相配套的細節,而且,那個細節還得“運作”,如同風筝在天空飛翔,就好像簽名筆穿越時間,在飛翔或穿越過程中,人物的命運發生轉變——走向極緻或極端。由此,讀者見識人物“迷”到何種程度。我認同阿根廷作家胡裡奧·科塔薩爾小說創作用的一個詞:緊度。他說,這個“緊度”本身先于故事而存在,最好的故事都具有一種緊繃後的爆發力。

注意,“緊度”先于故事。通常,有的作者以編制情節制造外在的“緊度”,而亞曆克薩基斯緊貼人物,那是人物内在的“緊度”。我聯想到不以故事情節取勝的雷蒙德·卡佛,擅長表現人物“内在的緊張”,進而延伸出内在的心靈“爆發力”。是外在還是内在的“緊度”,還可看出,作家是偏愛故事還是注重人物之傾向。

小說運作中的細節能量:一個任意球或者一個吻 | 小微妙(謝志強)

普拉蒂尼

《普拉蒂尼的任意球》第一句:“我這輩子看過最漂亮的進球是普拉蒂尼的……一個任意球。”結尾一句:“有時,我在想這一切會不會都是幻覺啊,也許普拉蒂尼從來沒有進過那一球。”開頭肯定,結尾否定。第一人稱叙事,而且是“這輩子”,由現實轉為幻覺,進球與人生就這樣構成實與虛的關系。

博爾赫斯寫短篇小說(多為小小說),他說:“可以用一座小島來打個比方……我總會知道故事的開頭和結尾是什麼,我唯一需要寫的是就是開頭和結尾中間發生的事情……我需要發現中間那部分的内容。當然,我不相信愛倫·坡的那一套,他認為所有的故事都應該為它的結尾服務。”博爾赫斯否定愛倫·坡式的結尾,當然也包括歐·亨利式的意外結局,因為歐·亨利的小說是建立在意外結局的基礎之上。

開頭和結尾,兩點一線。那麼亞曆克薩基斯的《普拉蒂尼的任意球》“中間”是一條什麼形态的線?“我”這個球迷,看那場球賽,是在家中的電視機上,通過慢鏡頭上觀看,還自稱“特别聰明”,好像有預見,把整場比賽錄了下來。那是一條科塔薩爾所言的“緊繃”的線,還時不時地彎曲。

“我”這個球迷既要關注電視裡的球賽,研究“進球的曲線”,還要顧及家中人的感受,因為妻子、女兒對球賽沒興趣,還幹擾。進而,他到辦公室,大談那個任意球,試圖激發同僚的共鳴,可惜遭遇冷漠,終于,被老闆開除。于是,他回到家看錄像,每天看幾十遍,以緻妻子女兒離去。“幾年過去”,生活拮據,“什麼都賣了”,隻剩那盤錄像帶,他隻能到一個朋友家去放錄像。就像我兒時放風筝,是風筝在高空中“牽”着我走。那盤錄像帶牽着主人公走,走向虛空。錄像帶放得次數過多,形象已模糊了,連那個曆史性的任意球也消失了。小說就這樣自然地抵達結尾:人生的幻覺。爆出了一個虛空。

小說運作中的細節能量:一個任意球或者一個吻 | 小微妙(謝志強)

有意味的是“中間”有一段,主人公研究不可思議的那個任意球,聯想連篇。想到女人的身體曲線,想到學生時黑闆上的行星運作軌迹,想到幾何學。那個任意球引領他進入了輕快而優雅的世界,這是一種超越時空的想象飛翔。與後邊的生活懸空形成對比。不妨對比閱讀契诃夫的《吻》,是派對時一個不可思議的吻,使主人公陷入想象,甚至沉浸在說與想的那個吻的時間長度。寫出了人物形象,同時也寫出了人物的命運。一個任意球,一個沒看清對方的吻,就這樣改變了人生。這就是小說運作中的細節的能量。

人生是一個過程,同樣,小小說的着力點不在結局——那個目的地,“中間”則是作家要着力的重點,就如同一個人的生與死,是開頭、結局,有必然性,但我們都生活在兩點一線的線上——那個有松有緊的“過程”不可料,卻也呈現了人生的面貌和意義,由此,活出了獨特的“這一個”。

稿件責編:何晶 新媒體編輯:李淩俊

圖檔來源:資料圖 攝圖網

小說運作中的細節能量:一個任意球或者一個吻 | 小微妙(謝志強)

id : iwenxuebao

微信公号

新浪微網誌

@文藝速效丸

小紅書

@41樓編輯部

小宇宙播客

2024文學報開啟訂閱

小說運作中的細節能量:一個任意球或者一個吻 | 小微妙(謝志強)
小說運作中的細節能量:一個任意球或者一個吻 | 小微妙(謝志強)

郵發代号3-22

周刊 / 全年定價:61.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