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汶川地震遗址讲解员:大地震发生时,这里是我的学校

作者:南方周末
汶川地震遗址讲解员:大地震发生时,这里是我的学校

尹欣在漩口中学地震遗址前为游客讲解。

2024年5月10日这天,映秀镇漩口中学地震遗址的讲解员尹欣给游客做了六次讲解。

她是2007年底开始认识漩口中学的,那年她在漩口中学上初一。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的时候尹欣正在上数学课,比较幸运的是,她们班里的同学都是这场大地震的幸存者。震后第二年,尹欣和父母搬回由广东东莞援建的映秀新镇。由于是原址重建,映秀镇整个焕然一新,从废墟变成新城。镇上唯一保留下来用以见证地震惨烈的建筑,就是漩口中学遗址。

汶川地震遗址讲解员:大地震发生时,这里是我的学校

一批学生在漩口中学地震遗址前合影留念。

汶川地震遗址讲解员:大地震发生时,这里是我的学校

2024年5月10日,临近“5·12”汶川地震纪念日,一个研学团队来到映秀漩口中学遗址,为在汶川地震中遇难的同胞默哀。

2015年,大学毕业后的尹欣回到了映秀,当上一名地震遗址的讲解员。虽然后来她短暂地去马尔康当了一年多教师,但最终还是选择回到映秀镇,继续从事讲解员的工作。她说“经历过地震后,会特别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候”“真的不想和父母分开了”。尹欣心里没法接受和亲人分开的痛苦。

汶川地震遗址讲解员:大地震发生时,这里是我的学校

一名游客在拍摄漩口中学地震遗址。

映秀镇人马国英,同样也是漩口中学地震遗址的讲解员。地震后,马国英离开了映秀,曾经在西安工作、在汶川做电商卖水果。足足有十年时间,她一次也没回过映秀。2018年,广东对口援建汶川的工作人员重回映秀镇,马国英自此当起了讲解员,为关注、关爱以及曾经向汶川映秀伸出援手的人们讲述这里的故事。也是通过讲解工作,马国英才慢慢地走出那年她5岁的弟弟被地震夺去生命的阴影。

汶川地震遗址讲解员:大地震发生时,这里是我的学校

马国英在漩口中学地震遗址前为游客讲解。

汶川大地震过去16年了,映秀镇的房子一栋栋拔地而起,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从空中俯瞰如今的映秀,街道整齐房屋林立,奔流的岷江从小镇流淌而过,飘着彩带的风雨廊桥成了游客们打卡拍照的好去处。同时,这里也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人们来到漩口中学遗址前,驻足默哀,缅怀逝者。在山上的“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纪念馆,一束束鲜花寄托着人们的哀思。

汶川地震遗址讲解员:大地震发生时,这里是我的学校

两名儿童在家国情怀宣誓广场前骑车玩耍,这里是映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窗口。

2024年“五一”假期,映秀镇累计接待游客67900余人次,映秀红色旅游景点成为爱国主义教育游的热门打卡地,受到青少年游客群体追捧。每天到映秀镇研学旅行的中小学生团队络绎不绝,同学们走进漩口中学地震遗址、宣誓广场、震中纪念馆、汶川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地,通过现场听讲解、实地参观、交流学习等方式,了解“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见证汶川从灾难走向振兴、从振兴走向美丽的涅槃过程。

汶川地震遗址讲解员:大地震发生时,这里是我的学校

在映秀,依靠餐馆、民宿、特色产品谋生的居民越来越多。

汶川地震遗址讲解员:大地震发生时,这里是我的学校

映秀镇的一处茶馆,当地居民在打麻将。

汶川地震遗址讲解员:大地震发生时,这里是我的学校

2024年5月10日下午,尹欣和家人们准备做柴火鸡,用来招待附近的邻居们。

5月10日下午,尹欣的家人准备做柴火鸡招待附近的邻居们,她的父母从中午开始就忙上忙下,把家里的两个柴火灶烧起来蒸馒头、炒鸡肉。尹欣四点准时去到幼儿园接上儿子。“今天学校地震演习。”3岁的儿子对尹欣说。“那地震发生后,你该怎么做?”尹欣反问。儿子回答道:“老师说,要躲桌子底下和厕所里。”对于每天都在地震遗址做讲解的尹欣来说,大地震的历史和防震减灾等内容,已经是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

汶川地震遗址讲解员:大地震发生时,这里是我的学校

尹欣牵着儿子,走过映秀镇的街头。

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

责编 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