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萍:在中兴通讯做研发,是什么体验?

作者:南方周末

2024年4月底,A股上市公司们的年报发布完毕,5146家公司共披露了约334万研发人员,他们是今天中国科技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一个群体,也是在不同行业里,推动先进技术走向社会生活的重要力量。

这样一群人,是如何在企业开启以研发工作为主的职业生涯?又是如何团队作战、不断开拓技术的边界?作为一名女性,又如何在其中平衡工作和家庭,研究工作者如何从一线走向领导岗位?

2024年4月底,在中国深圳,南方周末研究员见到了中兴通讯(000063.SZ)上海研究所5G算法项目经理李萍。她是334万中国企业研发人员中的一员,也是为数不太多的女性领导者之一。

她在2004年硕士毕业后就加入了这家中国通信巨头,参与TD-SCDMA系统的技术预研,其后又经历了4G LTE、微波算法、5G NR高频等通信技术的研究,并成长为无线算法资深专家,是5G-A智能超表面算法与通感一体化系统设计技术牵头人。

在过去20年里,全球通信产业风云变幻,中国通信产业经历了3G突破、4G同步、5G引领的崛起历程。李萍不仅是见证者,更深度参与了多项5G关键技术的研究,作为中兴通讯5G-A技术的核心团队负责人,带领团队实现无线通信技术从追赶到领先。

她个人申请近百项国内、外专利,在国际刊物发表了多篇5G、5G-A技术论文。

她为工作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好在,她的先生也是同行,理解并支持她的工作,平时还能相互交流和探讨技术话题。他们的女儿,在2024年高考选科时选的是“物理+化学+生物”。很快,他们家将迎来又一位理工科女生。

李萍:在中兴通讯做研发,是什么体验?

李萍 中兴通讯上海研究所5G算法项目经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深耕算法研究21年

南方周末:你是怎么加入中兴通讯的?

李萍:2003年,中兴通讯来学校招聘,我当时在读研二,原本计划好毕业后出国留学,但是中兴通讯来学校招聘的都是技术大拿和行业专家,在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很受触动,原来自己学的东西是这样应用在实际系统中的,决定先到公司实习,学习通讯知识如何在实际系统中得到应用的。

那是国内3G起步阶段,中兴通讯的研发核心包括3G的TD-SCDMA技术。而我在学校学的是非常模块化的知识,这个项目可以让我把这些知识串起来,能做我们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对一个学生来说这非常有吸引力。一年之后,我就放弃了出国的念头,专心在公司做TD-SCDMA的算法研究,这一做就是21年。

南方周末:你大学学的是什么专业?

李萍:我是高中保送的西安交大教育改革试点班,本硕连读,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电子全都学,是相对比较综合、强度也比较大的学科。

南方周末:你在中兴通讯一直从事研发工作,其间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挑战?

李萍:大部分女性更倾向于文科,我是为数不多的选择了理工科这条路的,学校和班级里女生的比例都非常低。但不管在学校还是公司,对大家的专业技术要求都是一样的,女性可能还会更多一些细致。大家都要克服很多技术上的难题,有时候确实很难,会承受比较多压力,毕竟科研会成功也会失败,只是所有人都希望往成功的方向多走一点,所以这种压力会共同承担。

另外,团队的男同事对女性其实蛮照顾。我们除了在实验室,还要经常到外场去测试验证产品性能,女生有时候会比较辛苦,这时候男同事会多担待一些。

我当时生孩子离岗一段时间再回来,有个短暂的适应期,这时候公司给了很多关照,比如去外场测试的任务就没有再分配。当然我们团队也很和谐,大家互相帮助,共同成长,更像一个大家庭。

南方周末:你和同事在一起的时间,比家人还要长?

李萍:太对了,就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大家都很熟悉。团队聚餐,有时我会带着女儿一起参加。我们团队也有很多年轻人,我女儿没比他们小太多,所以我很愿意让她看到很优秀的哥哥、姐姐是什么样的,优秀是需要榜样的。

南方周末:你先生怎么看待你的工作?

李萍:他的工作强度不亚于我。他从事芯片研发工作,我俩算是同行,所以大家比较了解彼此的工作节奏和强度,我们已经有很高的默契。他也比较支持我的工作,我们经常会互相分享、一起探讨新技术,这样双方会有不同的见解和观点的交流。

把产品的方向带对了

南方周末:你有数百项国内外专利、多篇顶尖期刊论文,其中让你最有成就感的是什么?

李萍:对于我们做技术的人来说,专利和论文都是我们对一项技术深入研究的成果和感想,需要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看到。我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所以也更愿意分享,也希望我的成果被其他人看到。

最有成就感的事情,莫过于我把产品的方向带对了。当你把一件事情从不可能做到可能,当未知变成确定性的时候,心中的兴奋感是无以言表的。

产品浓缩了无数专利,我不希望想法只停留在理论阶段,但产品落地的过程是模糊的,相当于探索一片原始森林,怎么走、走哪里、哪条路能更快到达目的地,这些都是未知的,而且中途可能会迷路、会犯错,所以产品方向的正确性,对我来说很重要。

做产品,不只是对技术的判断,还有对价值的判断。这种价值,除了技术上好,还要能把产品落到每个人的生活当中,对社会有用,要考量的因素就比较多。因此我们做预研创新,在正式做产品之前,对前沿技术的判断,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为公司节省时间,资源成本的投入。

南方周末:经历3G到5G的浪潮,对你个人来说有哪些关键时刻?

李萍:我刚入行的时候,中国的通信技术还比较落后,后来经过3G的学习、4G的使用,2014年我开始做5G的毫米波通信,迎来个人发展的转折点。

我是做算法的,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而我前十年做过的很多事情,比如算法研究实验、仿真机实验、实验室测试、分析数据等,让我有很多的历练机会。

2014年,公司让我做项目经理,当时我心里没底气,不过领导一直鼓励我,说可以先去验证技术,让我把最擅长的技术表达出来。这是我从一线走向领导岗位的转折。

不过,刚开始的一两年压力很大,担心自己做不好。后来随着个人学习以及同事配合,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开始承担更多的责任,慢慢不再怯场,有什么事儿尽管来。在此期间也得到很多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我的思维方式和视角也发生了转变,以前是把分配的任务做好,现在是思考整件事情应该怎么推进,告诉团队边界在哪里,精力重点投入什么地方,站在更高维度去考虑问题。

最近这十年,我也经历了太多不确定,怀着期待开了一场又一场的会,却等不到一个结论,没人帮我做决定。我后来意识到,做决定的那个人只能是我自己。

南方周末:你认为,目前中兴通讯在5G-A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来自哪里?

李萍:中兴通讯在5G-A方面起步比较早,在新技术上舍得投入,关键技术做得非常好,能判断对方向,我们有专门的团队和国际标准组织讨论技术的发展方向,还有众多研发团队来支撑前沿技术的推进。

同时,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校企合作,在学校设立研究院和实验室,使得学校的研究贴近企业创新方向,还可以为企业直接输送人才,提升技术产研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

南方周末:你认为6G什么时候会来到?

李萍:我觉得不会太慢。其实从4G到5G的切换已经是平滑过渡,没有非常明显的分界线。因此6G也会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无法在形式上量化、刻画它,但到来的时候你肯定能感知到变化。

南方周末:它会带来哪些变化?

李萍:6G带来的想象无上限,但未必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会像3G到4G那样让人感觉到很大差别,更可能是润物细无声。

女性领导更有优势

南方周末:研发工作者,从一线走向领导者岗位是必然选择吗?

李萍:一个优秀的研发工作者,他可以把每件事都做好,经历一个又一个项目,掌握做事的正确逻辑和方法。

相比自己把某个模块做好,当你发现带领大家往正确方向发展更有价值,你就愿意去带团队。但有些人可能不善言辞,那就未必适合。

南方周末:你如何看女性在科技领域中的领导力?

李萍:我觉得女性可能更有优势。女性观察能力比较强,心思更细致,考虑更全面,顾全大家的感受,更擅长沟通,意识到别人情绪发生了变化,可以及时解决隐患。

南方周末:你觉得自己是什么风格的领导?

李萍:我不严厉,但也不算亲和。遇到事情,我可以切分得比较清晰,以技术为导向把事情做好。如果同事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我不会批评,但是我会指出问题,给出确定性的改进建议。

南方周末:你目前团队中女性占比?

李萍:1∶7到1∶8。

南方周末:就你的观察,目前女性在科技行业中是怎样的存在?

李萍:很有担当。我看到越来越多优秀的女生,做事干脆利索,成果也很漂亮,观点表达也不会柔弱,而是清晰、犀利。她们不仅心思细腻,承担得也更多。

南方周末研究员 张进

责编 黄金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