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汶川地震遺址講解員:大地震發生時,這裡是我的學校

作者:南方周末
汶川地震遺址講解員:大地震發生時,這裡是我的學校

尹欣在漩口中學地震遺址前為遊客講解。

2024年5月10日這天,映秀鎮漩口中學地震遺址的講解員尹欣給遊客做了六次講解。

她是2007年底開始認識漩口中學的,那年她在漩口中學上初一。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發生的時候尹欣正在上數學課,比較幸運的是,她們班裡的同學都是這場大地震的幸存者。震後第二年,尹欣和父母搬回由廣東東莞援建的映秀新鎮。由于是原址重建,映秀鎮整個煥然一新,從廢墟變成新城。鎮上唯一保留下來用以見證地震慘烈的建築,就是漩口中學遺址。

汶川地震遺址講解員:大地震發生時,這裡是我的學校

一批學生在漩口中學地震遺址前合影留念。

汶川地震遺址講解員:大地震發生時,這裡是我的學校

2024年5月10日,臨近“5·12”汶川地震紀念日,一個研學團隊來到映秀漩口中學遺址,為在汶川地震中遇難的同胞默哀。

2015年,大學畢業後的尹欣回到了映秀,當上一名地震遺址的講解員。雖然後來她短暫地去馬爾康當了一年多教師,但最終還是選擇回到映秀鎮,繼續從事講解員的工作。她說“經曆過地震後,會特别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候”“真的不想和父母分開了”。尹欣心裡沒法接受和親人分開的痛苦。

汶川地震遺址講解員:大地震發生時,這裡是我的學校

一名遊客在拍攝漩口中學地震遺址。

映秀鎮人馬國英,同樣也是漩口中學地震遺址的講解員。地震後,馬國英離開了映秀,曾經在西安工作、在汶川做電商賣水果。足足有十年時間,她一次也沒回過映秀。2018年,廣東對口援建汶川的從業人員重回映秀鎮,馬國英自此當起了講解員,為關注、關愛以及曾經向汶川映秀伸出援手的人們講述這裡的故事。也是通過講解工作,馬國英才慢慢地走出那年她5歲的弟弟被地震奪去生命的陰影。

汶川地震遺址講解員:大地震發生時,這裡是我的學校

馬國英在漩口中學地震遺址前為遊客講解。

汶川大地震過去16年了,映秀鎮的房子一棟棟拔地而起,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絡繹不絕。從空中俯瞰如今的映秀,街道整齊房屋林立,奔流的岷江從小鎮流淌而過,飄着彩帶的風雨廊橋成了遊客們打卡拍照的好去處。同時,這裡也是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人們來到漩口中學遺址前,駐足默哀,緬懷逝者。在山上的“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紀念館,一束束鮮花寄托着人們的哀思。

汶川地震遺址講解員:大地震發生時,這裡是我的學校

兩名兒童在家國情懷宣誓廣場前騎車玩耍,這裡是映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傳播紅色文化的重要視窗。

2024年“五一”假期,映秀鎮累計接待遊客67900餘人次,映秀紅色旅遊景點成為愛國主義教育遊的熱門打卡地,受到青少年遊客群體追捧。每天到映秀鎮研學旅行的中國小生團隊絡繹不絕,同學們走進漩口中學地震遺址、宣誓廣場、震中紀念館、汶川青少年活動中心等地,通過現場聽講解、實地參觀、交流學習等方式,了解“5·12”汶川特大地震中發生的感人故事,感悟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見證汶川從災難走向振興、從振興走向美麗的涅槃過程。

汶川地震遺址講解員:大地震發生時,這裡是我的學校

在映秀,依靠餐館、民宿、特色産品謀生的居民越來越多。

汶川地震遺址講解員:大地震發生時,這裡是我的學校

映秀鎮的一處茶館,當地居民在打麻将。

汶川地震遺址講解員:大地震發生時,這裡是我的學校

2024年5月10日下午,尹欣和家人們準備做柴火雞,用來招待附近的鄰居們。

5月10日下午,尹欣的家人準備做柴火雞招待附近的鄰居們,她的父母從中午開始就忙上忙下,把家裡的兩個柴火竈燒起來蒸饅頭、炒雞肉。尹欣四點準時去到幼稚園接上兒子。“今天學校地震演習。”3歲的兒子對尹欣說。“那地震發生後,你該怎麼做?”尹欣反問。兒子回答道:“老師說,要躲桌子底下和廁所裡。”對于每天都在地震遺址做講解的尹欣來說,大地震的曆史和防震減災等内容,已經是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

汶川地震遺址講解員:大地震發生時,這裡是我的學校

尹欣牽着兒子,走過映秀鎮的街頭。

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

責編 馮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