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周瑜临死前说:此人不死,东吴必危!可孙权不听,12年后酿成大祸

作者:小何小何满目星河

历史的进程往往充满着戏剧性和反转。在动荡的三国时期,英雄辈出,权力的游戏此起彼伏。东吴是当时三大势力之一,它的崛起凝聚了无数英雄豪杰的心血。而作为东吴智勇双全的大将军周瑜,在临终前留下了一句令人不安的预言,提醒孙权除掉一个潜在的威胁,否则必将酿成大祸。然而,孙权置若罔闻,12年后,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爆发,周瑜的预言应验了。这个人究竟是谁?为何会成为东吴的毁灭性威胁?孙权为何无视周瑜的忠告,最终导致了灭顶之灾?这一切的前因后果,值得我们仔细探究。

周瑜临死前说:此人不死,东吴必危!可孙权不听,12年后酿成大祸

周瑜临终的预言

大军压境,鲜卑人肆虐中原,大汉王朝旌旗无光。乱世之中,英雄辈出,周瑜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出身名门,幼年聪慧过人,自小便立下了报效国家的志向。及长,周瑜辞官从戎,加入了讨伐董卓的联军阵营,结识了孙坚的儿子孙策,由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孙策自幼便仰慕有为之士,对周瑜这位同龄的知识分子青年大加赏识。二人志趣相投,很快结为至交好友,并肩作战。周瑜以过人的智谋,辅佐孙策在江东一步步扩张疆土,终于建立了东吴政权。可谓患难与共,生死与共。孙策谅解周瑜的才干,临终前嘱咐儿子孙权:"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周瑜临死前说:此人不死,东吴必危!可孙权不听,12年后酿成大祸

不久,孙策英年早逝,东吴江山落在孙权手中。此时刘备、曹操也都已经建立起自己的根据地,三国鼎力之势已初见端倪。不过面对曹操雄厚的兵力,刘备和孙权势单力薄,他们遂达成了临时的盟友关系,并招揽了军事奇才诸葛亮入主帷幄,共同对抗曹操的进攻。

赤壁之战,三足鼎立的格局就此形成。诸葛亮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周瑜身先士卒,力挽狂澜。在与诸葛亮的交锋中,周瑜颇有些许忌惮,认为这位蜀汉新贵的城府太深,难以捉摸。而且虽然诸葛亮的谋略可圈可点,但他对刘备的忠心耿耿似乎另有企图。

为此,周瑜临终前专门写下遗书,当面叮嘱孙权:"刘备寄寓,有似养虎。"意思是说,虽然蜀汉刘备现在还不足为虑,但终有一日必将虎踞龙盘,为东吴带来毁灭性的灾难。然而周瑜去世不久,刘备果然卷土重来,东吴再遭狂风骤雨的重创,直到12年后夷陵之战才艰难化解。看来,周瑜临终前一语成谶,早已看穿了刘备的虎狼本性,可惜孙权当时未能重视...

周瑜临死前说:此人不死,东吴必危!可孙权不听,12年后酿成大祸

潜伏于东吴的内忧外患

周瑜临终前对孙权的忠告,看似只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却早已预示着东吴将面临的巨大灾难。当年赤壁之战后,三国鼎足而立,曹魏、东吴、蜀汉三足鼎立的格局初步形成。然而,这种势力临时的均衡很快就被打破了。

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后,野心勃勃,他皇室出身的身份也给了他不少便利。虽然当时刘备的实力还显单薄,但他始终怀着夺回中原的壮志,只是暂时将目光放在西南一隅的益州上。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刘备不惜用尽一切手段。

周瑜临死前说:此人不死,东吴必危!可孙权不听,12年后酿成大祸

当年关羽为刘备驻守荆州,负责防守东吴的交通要道。可谁曾想,关羽居然被东吴将领陆逊击败,最终阵亡。失去挚友的痛苦,让刘备怒火中烧,发誓报仇雪恨。从此,无论曾经与东吴的盟友情谊如何深厚,他已注定要同孙权渐行渐远。

更让人忧心的是,刘备手下的谋臣诸葛亮实在过于精明能干。诸葛亮出身卑微,却通晓天文地理、兵书典籍,堪称当世第一军事家。他不仅帮助刘备夺取益州,还有意在东吴和曹魏之间制造矛盾,为日后取而代之铺平道路。

因此,当年周瑜就曾对孙权说过,诸葛亮如同东吴"养虎"一般,迟早会对东吴形成致命威胁。可惜孙权当时对刘备并不放在心上,毕竟东吴实力远胜蜀汉,更何况他与刘备还有姻亲关系。孙权固然信任周瑜,但对于这个预言,他显然有些怀疑。

周瑜临死前说:此人不死,东吴必危!可孙权不听,12年后酿成大祸

三国新棋局的形成

赤壁之役结束后,曹魏在中原根据地愈加强大,孙权的东吴则逐渐巩固了对江南的控制。至于刘备,虽然暂时只能驻扎在西南的蜀地,但他并未就此满足。

聪明绝顶的军师诸葛亮很快便看出了局势的变化。为了避免被曹魏和东吴这两股更强大的力量吞并,他建议刘备先发制人,乘势占领荆州这一重镇,作为进一步北伐中原的基地。

周瑜临死前说:此人不死,东吴必危!可孙权不听,12年后酿成大祸

诸葛亮的谋略得到了东吴将领周瑜的赞同。周瑜认为,让蜀汉把控荆州,不仅可以削弱曹魏的实力,还能让自己手中的兵力得以喘息。于是,东吴最终选择了放手,让刘备占领了荆州。

不过就在刘备的军队挺进荆州不久,关羽便遭到了东吴将领陆逊的突袭,最终被击杀。关羽之死无疑是刘备最痛心的事,他们曾是生死与共的战友。如今失去了这位挚交好友,刘备怒火中烧,发誓一定要为关羽报仇雪恨。

面对刘备的强硬态度,诸葛亮自然也只能随从了。他开始着手部署,准备与东吴交手。不过,诸葛亮并未贸然开战,而是先在蜀地休整生息,扩充实力,以待时机成熟。

周瑜临死前说:此人不死,东吴必危!可孙权不听,12年后酿成大祸

与此同时,孙权却仍然对刘备并不太在意。他认为,虽然刘备如今占领了荆州,但终究只是一股小小的力量,并不足为虑。更何况,两人也还存在着姻亲关系,他并不愿跟自己的亲家过多生分。

然而,事与愿违。不久,诸葛亮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东吴也不得不拼尽全力抵御。双方在夷陵之战中遭遇惨烈的厮杀,虽然最终东吴凭借陆逊的火攻计谋化解了危机,但也已是强弩之末,国力大伤。看来,周瑜临终前对孙权的忠告并非无的放矢,刘备终究还是成为了东吴最大的威胁。

夷陵之战,东吴苦撑

周瑜临死前说:此人不死,东吴必危!可孙权不听,12年后酿成大祸

刘备为报被东吴所杀的关羽之仇,在诸葛亮的运筹帷幄下,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双方在夷陵一带遭遇惨烈的厮杀,东吴几乎节节败退,处于相当被动的局面。

当时,诸葛亮采取了孙子兵法中"无勇而可恃于无力"的伐谋,以逸待劳的方式逐步消耗东吴的国力。蜀军不断向东吴阵地发起进攻,再加上东吴内部矛盾加剧,朝野上下并不统一,使得整个东吴军心渐失。

面对如此危局,陆逊奉命镇守东吴大本营建业城。他明白,若是拱手让蜀军直扑建业,必将危及东吴根基。于是,他别出心裁,采取了火攻之计,放火焚烧了通往建业城的大道两旁的民房。

周瑜临死前说:此人不死,东吴必危!可孙权不听,12年后酿成大祸

这一计谋使得由诸葛亮亲自率领的先锋军大为受挫,元气大伤。诸葛亮本想趁胜追击,但看到东吴大军仍然坚城固守,他也不得不暂时放缓进攻的步伐。

双方在夷陵苦战数月,东吴虽然暂时化解了危机,但已是强弩之末,国力大伤。曾经雄霸一时的东吴政权,就这样在刘备和诸葛亮的进攻下,节节败退,岌岌可危。

正如周瑜临终前所预言的那样,刘备和诸葛亮这对组合无疑是东吴最大的杀手锏。孙权当初置若罔闻周瑜的忠告,如今却不得不承受战火重创的代价。而且,这仅仅是个开始,东吴的覆灭已成定数。

周瑜临死前说:此人不死,东吴必危!可孙权不听,12年后酿成大祸

周瑜遗言应验 东吴江陵

夷陵之战虽然暂时化解了危机,但东吴已是强弩之末,国力大伤。孙权不得不下定决心,全力应对蜀汉的进攻。

此时,诸葛亮也并未就此罢手,而是继续运筹帷幄,密谋下一步对东吴的进攻。他先是于广燕等地屯粮积草,为下一场决战做足准备。随后又派人联络东吴的旧部陆逊,希望能借助内应之力分化东吴军心。

陆逊本就对孙权颇有不满,加之蜀汉的重金诱惑,他最终选择了背叛。在孙权临朝之时,陆逊竟大骂东吴朝政腐败,当即引兵起事,并联手蜀军发动进攻。

面对如此突变,孙权自然大为震惊。作为曾经的老臣,陆逊无疑是东吴最不可小觑的对手。好在当年周瑜的亲信大将诸葛恪及时出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发制人击溃了叛军。

就在东吴元气未复之时,诸葛亮率领蜀军再次发动了进攻。孙权此时根本无力招架,只能运用游击战术,暂避锋芒。东吴大军在接连败阵后,最终被迫弃守江陵,南逃建业。

江陵的失陷,对东吴无疑是致命一击。这座曾经兵家必争的重镇,如今已为蜀军所据,东吴根基岌岌可危。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蜀汉步步紧逼,东吴节节败退,疆土日渐缩小。

结尾

正如周瑜临终前所言,刘备寄寓于蜀汉,终有一日将虎踞龙蟠,东吴必遭浩劫。如今,周瑜这番遗言应验了。曾经雄霸一时的东吴,也终将迎来它的覆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