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赵匡胤突然“离奇”驾崩,留下24岁孤寡皇后,赵光义登基如何对她

作者:小何小何满目星河

赵匡胤突然"离奇"驾崩,年仅24岁的宋皇后宋氏顿时成为孤寡皇后。此时国家正处于皇权交接的关键期,接下来谁将主掌大权,将决定整个国家的前途命运。宋氏作为正室皇后,理应为赵匡胤的儿子继承皇位保驾护航。但意外来得太过突然,难免引发内忧外患。赵光义迅速夺取皇位,令人揣测他对嫂子宋皇后将作何等安排?后世有评论称赵光义"薄情寡义",难道他真的狠下心肠,对宋皇后从心所欲不利?皇权之争究竟将如何收场,宋氏这个年轻孤寡皇后又将遭遇何种命运?

皇权继承之争,赵光义夺权登基

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驾崩突如其来,这位开国功臣英年早逝,竟然未及为宋朝皇位继承人做出任何交代安排,朝中大臣一片狼藉,全然不知皇室将何去何从。

当时虽然赵匡胤育有两个儿子,但长子赵德昭与赵皇后贺氏所生,性格孱弱,平日里深受赵匡胤冷落,显然不在继位人选之列。次子赵德芳出自续弦妻子王氏所生,才疏学浅,赵匡胤生前也未曾指点过他继承大统。赵匡胤临终前,只是将赵德芳交给了嫡传的宋皇后暂时照应。

宋皇后虽然年纪轻轻,但家世出身名门,自幼教养良好,当下情势她也看得分明。她明白赵德芳年纪尚小无法继位,而赵德昭更是不受赵匡胤器重,因此暗中遣人通知了另一个赵家子嗣秦王赵德芳,准备为他辅佐登基。

不料事情传至赵光义耳中,赵光义对此深感愤怒,他向来认为自己才是赵匡胤一手培养的接班人选。当年赵匡胤建立大宋江山时,赵光义可谓立下赫赫战功,屡建奇勋,在军中声望极高。赵匡胤也确实一度有意将大权传于赵光义,只是最终心意有所更改。

赵匡胤突然“离奇”驾崩,留下24岁孤寡皇后,赵光义登基如何对她

消息一传开,赵光义第一时间召集了麾下亲信武将,率领数万御林军在都城虎视眈眈,恫吓朝野文武。他借口护卫皇陵,实则是要制衡宋皇后的军权,同时也给宋皇后施加压力。朝中大臣见状大惊失色,都不知朝政将何去何从,只得听任赵光义摆布。

宋皇后虽然有意培养赵德芳继位,但面对赵光义的武力威胁,她畏手畏脚,无从下手,终于在赵光义的逼迫下,不得不宣布让位。赵光义趁热打铁,迅速召集文武百官在紫宸殿上请安,接着一气呵成自行加冕登基,正式称帝号太宗,宋朝从此改朝换代。

赵光义此番霸气夺权,横扫了赵匡胤先前安排的皇位继承人选,无疑暗藏了滔天的权力的野心。他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以武力相逼,逼迫宋皇后退位,虽然算不上篡位,但已然是先声夺主。而这一切,都是源于赵匡胤生前未能明确王储人选导致的。

赵光义对待宋皇后囚于宫中

夺取皇位之后,赵光义迅速开始整顿朝政,同时也处理了与宋皇后的关系。作为赵匡胤的遗孀,宋皇后身份地位非同小可,但赵光义对她却毫无宠爱之意,反而将她软禁于宫中,生活窘迫。

起初,赵光义将宋皇后安置于西宫居住,看似给予一定礼遇。但实际上,宋皇后在西宫期间根本就是被软禁状态,不得出宫半步。赵光义严密监视着她的一切行踪,任何可疑的举动都会受到约束和责罚。宋皇后不得自由活动,更不得与外界来往往返,等同被隔绝于世。

西宫的宫人侍从也都是赵光义的亲信,她们时刻监视着宋皇后的一举一动,对她动向了如指掌。这些宫人手中也集中了所有西宫的大权,宋皇后寸步难行,处处受制于人。赵光义如此安排,无非是防止宋皇后与外界勾连,避免她对自己的统治构成任何威胁。

赵匡胤突然“离奇”驾崩,留下24岁孤寡皇后,赵光义登基如何对她

十年之后,赵光义竟将宋皇后迁居到了东宫。表面上是给予更高的礼遇,但实际上东宫与西宫如出一辙,同样也是严密监控、软禁的牢笼。赵光义在东宫也安插了大批眼线,让宋皇后无法同任何外人接触。

在东西两宫居住期间,宋皇后生活陷入了极度困境,衣食住行无一不受限制,几乎就是被囚禁于宫中。宋皇后曾数次想要探视赵匡胤的陵寝,以示对先皇的敬意,但都遭到了拒绝。她每天只能在宫中无所事事,闲坐空度时光。

赵光义不许她随意出宫,也不允许她读书习字、诗作吟赋,就连一些小小的娱乐活动也被严格禁止。宋皇后被囚禁在宫中,几乎没有任何正常的生活方式,每天只是在等待时光流逝。她虽然有皇后的头衔,但实际上只是一个被囚禁的俘虏罢了。

宋皇后遭遇不公平待遇

在宫中被软禁多年后,宋皇后一度还曾寄希望于儿子们能够解救自己,但儿子们相继早逝,她再也无儿无靠,生活陷入了更加绝境的境地。赵光义不仅对宋皇后毫无人道关怀,就连最基本的权利也予以剥夺,对她的冷遇堪称人神共愤。

当年宋皇后最宠爱的就是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赵德昭出自原配贺氏,赵德芳则出自续弦王氏。赵匡胤驾崩后,宋皇后原本就想扶持赵德芳继承大统,但无奈遭到赵光义阻击。两个儿子能否继承大宋江山已是遥遥无期,但宋皇后还希冀他们能以皇嗣的身份解救自己。

谁知赵德昭和赵德芳相继英年早逝,离世时年纪都不过二十出头。宋皇后亲眼目睹两个儿子相继离世,自己身为母亲却无能为力,心情可想而知地痛苦万分。从此她在宫中再也无任何亲人撑腰,彻底沦为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家寡人。

赵匡胤突然“离奇”驾崩,留下24岁孤寡皇后,赵光义登基如何对她

就连最基本的丧葬权利,赵光义也予以剥夺。宋皇后亲临终为两个儿子料理后事,本打算为他们准备隆重的皇家丧礼。但赵光义不仅不允许皇家丧礼,甚至连普通的丧葬程序都禁止进行,令宋皇后痛心疾首。

宋皇后去世多年后,赵光义依旧心怀芥蒂,拒不允许朝野大臣为宋皇后举行吊唁仪式。有几位年富力强的大臣公开抨击赵光义的无理做法,竟遭到赵光义重罚,被打入冷宫贬谪他乡。

更令人发指的是,赵光义迟迟不为宋皇后与赵匡胤合葬。宋皇后毕竟是赵匡胤的正室皇后,合理合法的皇后身份无可置疑。但赵光义执拗己见,认为宋皇后是逆赵匡胤遗嘱扶植他人的"阴谋"分子,因此拒不让她与赵匡胤合葬。

直到数年后,赵光义在宋太宗的百般劝说下,才勉强答应为宋皇后与赵匡胤合葬。但丧礼规格极为简陋,与赵匡胤的皇家陵寝极不相称,也让宋皇后皇后身份尽失尊严。

宋朝建立初期局势动荡

赵光义虽然凭借武力夺取了皇位,但他的权力基础并不稳固,宋朝建立初期局势就陷入了动荡之中。一方面是赵光义与哥哥赵德昌的儿子之间产生了激烈的权力斗争,双方甚至一度爆发武装冲突;另一方面,赵光义为了巩固自身统治,不得不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外戚权力。

赵匡胤去世后,其次子赵德昌原本有望继承帝位。但赵光义出身卫戍,又以武力威胁宋皇后退位,因此夺取了皇位。赵德昌虽然无缘登基,但他的儿子秦王赵德芳却屡次与赵光义发生冲突。

赵匡胤突然“离奇”驾崩,留下24岁孤寡皇后,赵光义登基如何对她

赵德芳一度想利用宋皇后扶持自己复位,但赵光义先发制人,先下手为强将其监视起来。之后秦王赵德芳更是多次聚集党羽,在都城附近谋反作乱。双方一度火并,爆发了数年的小规模武装冲突和内讧,令朝野局势极为动荡。

最终赵光义平定了这场内乱,将赵德芳所有家族成员尽数囚禁,剿灭了他们的残余势力。但朝野上下对赵光义的夺权手段都非常不满,处处流露怨气。赵光义为了稳定统治,只能加强中央集权,遏制地方和外戚的权力。

他将宗室权贵召回京师,严格监控他们的行踪,暗中有所防范。同时他也大肆任命自己的亲信入朝为官,藉此增强朝中的实力。而那些效忠赵匡胤的旧部,赵光义则借故大加排斥,避免他们对自己的统治构成威胁。

赵光义曾是赵匡胤的心腹大将,在建立大宋功不可没。但为了夺取皇位,他不得不剪除赵匡胤旧部的势力。一些曾经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就这样被边缘化,连年老体衰也难免受到株连。

即便如此,民间依然充斥着蓄谋作乱推翻赵光义的流言蜚语。赵光义为了巩固统治,不得不加大军费开支,用武力震慑朝野。这无疑加重了宋朝建立初期的财政负担,也影响到人心稳定。

宋太宗宽恕宋皇后

尽管宋朝开国之初局势动荡不安,但宋太宗赵光义的权力还是渐趋稳固。经过多年艰难的统治,他终于巩固了自己的地位。直到宋太宗在位晚年,他才有机会重新审视对宋皇后的严酷对待。在宋太宗的宽大处理下,宋皇后最终得到了些许宽待。

赵匡胤突然“离奇”驾崩,留下24岁孤寡皇后,赵光义登基如何对她

宋太宗上台之初,对宋皇后实行严酷政策确有其原因。一来是担心宋皇后联合外戚谋反;二来是怀疑她与赵匡胤先前的继承人选勾结;三来也是出于对皇权的独断独行。因此宋太宗一直将宋皇后软禁在深宫,加之监视和囚禁生活,待遇极其有限。

但是随着赵光义执政多年,他的权力越来越稳固,对继位之路也渐渐释怀。加之宋皇后也逐渐步入暮年,双方都默默服了对方的气。这才为日后宽恕宋皇后留下了可能。

宋太宗到晚年时,身边也渐渐充斥着一些宽厚爱民的贤良文臣,他们乘机为宋皇后求情,希望宋太宗能够开恩。其中最积极的就是宋太宗的长子宋仲明了。宋仲明上疏多次主张给予宋皇后较高的礼遇,并将她从囚禁状态中解脱出来。

终于在文武百官的再三劝说下,宋太宗才勉强同意改善对宋皇后的待遇。他命令撤走了东宫的监视人员,解除了对宋皇后的严密监控。同时也恢复了宋皇后的一些基本生活待遇,比如允许她适当出入宫外等。

结尾

不过宋太宗依然没有完全释放宋皇后的自由,仍然对她实行一定程度的软禁。比如宋皇后外出时仍有侍卫跟随,出行路线和时间都有严格规定,绝不允许她擅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