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历史上,应鹤光有什么故事?

作者:铁面人解读历史人物

应鹤光先生,有名花鸟画家、海派名家、新“海派花鸟四家”之一。

走上绘画道路应该说是自己从小就喜欢画、喜欢中国画,那个时候也没有专门的纸,那么自己就把自己祖母抽烟后剩下的香烟壳拆开来、把它铺平,然后在上面就自己对着样子画。那么进了小学到初中,那个时候没有这么好的条件、没有青少年艺校,也没有机会拜老师,这个时候只能参加一些兴趣小组,那么到初中毕业、要选择读高中还是考中专的时候,自己就选择了考美术院校,后来自己被轻工业专科学校录取了。我们的专业主任是黄幻吾老师,这个很有名,另外两个老师也很有名的,一个就是教花鸟的叫王韵笙,王韵笙老师年纪已经很大了,他的老师就是陈瑶笙、陈派解放以前也是很有名的;教山水的叫尤小云老师,尤小云老师是吴湖帆的高足,他教我们山水,这两个老先生教学精神很敬业,所以自己当时如鱼得水、自己很高兴。拜黄幻吾老师为师,这是自己的幸运、也是自己的福气,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自己当时喜欢画中国画,在我们整个专业里面也是很有名的,他们都说应鹤光喜欢画中国画的,那么可能黄老师知道这个情况,他一次机会碰到了自己、他就问我,应鹤光,你这么喜欢中国画,你愿意做我的学生吗,他说如果你喜欢的话、肯的话,我就收你做学生,哎呀、那太高兴了,你说对不对。实际上他主要是看中自己对中国画、特别是对花鸟画很执着,因为经常自己会画到晚上很晚,那么有时候老师也会去向他反映的,应鹤光一直在画国画,可能有这个因素吧。

从学校毕业后,应鹤光被分配到上海搪瓷厂工作,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在外人看来、搪瓷厂的工作似乎与美术绘画毫不相干,然而、应鹤光自己又是怎么看的呢。

知道他毕业以后、是被分配到搪瓷厂,在我们一般人眼中看来、这个地方似乎离艺术远了点,他有没有感觉很失望呢,没有、为什么呢,因为自己学的是设计,国画是自己的爱好,到搪瓷厂实际上是跟国画能够很紧密地结合起来,像自己一面画中国画、一面搞设计。两面互不影响、相得益彰。搪瓷厂的那段经历、对他今后的绘画有没有一些什么帮助,帮助很大,比如说在设计中、当时叫美术设计的美工,一个星期可以出去写生一次,这个是上海市内的,所以我们这个时候经常到龙华苗圃、现在是植物园,那里面各种各样花花草草都有,那么我们带了绘画工具、到里面进去一待就是一天,带一个面包进去、就是进去一天,就从早画到晚上,这对自己帮助很大。还有一个每年我们有机会出去到外地写生一次,这个时间两个星期左右,去了以后看到真山真水,给自己的感受、心灵的震撼,这是无法比拟的。所以搪瓷厂当时给了他很多的机会,另外还有一点、当时的搪瓷厂其实也是人才济济,后来也还出了几位像他这样的艺术家,搪瓷设计其实跟中国画是很密切的,像唐云、王个簃、江寒汀等等一些老先生就是到搪瓷厂去,一面体验生活、一面画画,这就可以看出里面的关系。那么后来不少画中国画的人、原来分布在各个单位里面,陆续陆续都到我们这个行业里来,大家经常交流、切磋,包括中国画、包括设计,大家经常聚在一起进行交流啊、分析啊,这个肯定对每一个人都有所提高的。

唐先生实际上是自己一直仰慕的一位很高大的大画家,但是自己没有跟他接触的机会,他当时到搪瓷厂、那个时候自己还没有进入这个行业,只听说有这么回事情,那么后来就是唐逸览、他的儿子,从中国画院来到我们厂里,而且跟自己一个厂里面,他来了以后、自己就有机会踏进他们家的门了。自己认识唐先生,想到唐先生家里去,自己的目的就是学技术、学本领,自己每次去、就会带一卷画,自己画好的东西、带给唐老师看,自己去的时候、那时候年纪轻,也不敢多响的,去了以后就站在后面,后来他知道自己手里拿了一卷东西,他说应鹤光你手里拿的是不是画,自己说是啊,他说你过来 过来,让我看看,自己一拿上去、他打开来,很认真地一张一张给自己看,这里章法不行,或者这个倒蛮好的,他有成绩就肯定自己,有一些不够的地方他就给自己指出,自己想想花掉他这么多时间,自己感到很过意不去,他无所谓,看好了以后、他说好好努力。

他后来是素有岭南色彩海派笔墨之誉,是不是当初把黄幻吾先生和唐云先生他们的特点结合在一起呢,这个过奖了,为什么呢,这个很自然的就把两者结合起来,因为黄老师岭南派有岭南派的特点,但是岭南派比较重视色彩、气氛、一些画的一种感觉;但是唐先生呢,他比较重视笔墨,他是从八大山人传统下来的,实际上自己觉得唐先生的笔墨是很高的,所以自己就把两者一结合,所以社会上就给了自己这样一个评价。

自己跟唐先生合作呢、不能这么说,因为这个事情要这样讲的,自己有一次机会就带了一些自己平时画的作品,其中有五到六张自己画了秋天的雁来红,那么他就给自己看、给自己分析,分析了以后说、这张颜色很好、用得很好,但是好像章法上面欠缺了些,他说我来给你补吧,他就拿起笔、很快补了两只蟋蟀,生动、太生动了,马上是栩栩如生啊,后来唐老马上拿起笔、落款,他就说、鹤光画雁来红、唐云补蟋蟀,这就是外面传的、自己跟唐老的合作,所以不能说合作、是他对自己的鼓励。

这幅作于30多年前的《雁来红》,见证了应鹤光与唐云先生的忘年友谊。画面顶叶鲜红,自有霜华洗尽朱颜在的风姿,下面两只蟋蟀出自唐云先生之手、笔墨简练,栩栩如生。然而不久后,这幅画却给应鹤光带来了不小的烦恼。

有一年出挂历,专门为自己出了一本专辑,专辑要选12个月、12幅画,这幅作品选进去了,自己心里很高兴喽,结果呢、等挂历送到自己家里,自己迫不及待地打开一看,自己傻眼了,他把唐先生画的蟋蟀割掉了,自己问他们怎么回事情,自己说你看字了没有啊,上面写应鹤光画雁来红、唐云补蟋蟀,蟋蟀呢,他就说、哎呀,这个尺寸不对,他也不管画面,自己真的心里很担心唐先生责怪,这本挂历自己怎么拿给唐先生去看啊,过了一段时间、自己也不提起这件事情,后来一次偶然机会、他说,应鹤光,上次你不是说、一幅画你出挂历吗,啊哟,唐先生、自己说我不好意思了,他说怎么回事情,自己就把这个事情经过讲给他听,自己说我怎么好意思拿给你看,他说没关系、你有机会把挂历带给我看看吧,自己说唐老、我也不要带给你看了,你的蟋蟀都没有了,我怎么带给你看啊,唐云说那就算了、那就算了,这个老先生、唐老师真的心胸很豁达,一点都没有责备的意思。

还有点西画的影子,这是得益于自己的老师,因为黄老师作为岭南派代表人物,岭南派本身就是中国传统吸收西洋两者结合创出的这样一个画派,那么自己现在的中国画里面,一个是受老师的影响、有这个光线的感觉;另外一个方面,自己到外面去了一段时间以后,自己感觉西洋画在表现静物啊各方面,光线运用进去以后更加美、更加完美。自己在1989年的时候吧,那个时候应邀到加拿大去办画展,在那边自己看了很多博物馆的西方的各种流派的作品,他们那边条件也比较好,有毕加索的画、有各个时代的大家的一些作品,这对自己来说也是很有启发的,中国画尽管跟他们观念不一样、理解不一样、创作的方法完全两样,但是自己觉得很多西洋画中讲的光感、质感、对事物的表现,还有他们一些思维很有用,所以西洋画对自己启发也很大,那么自己在中国画当中、当时在那边画的时候,也吸收了不少他们的优点,包括他们创作的题材。

从事绘画创作40多年来,应鹤光每年都要抽出时间深入生活,在大自然中去吸取营养,将千娇百媚的花鸟、化作千姿百态的笔墨,于是幽谷采风、长湖摹写,往往触发他的灵感,由此构思出绝妙的佳作。

如果画笔墨游戏、文人画,那不去写生也可以,但是自己现在画的东西需要素材、需要大量的素材,还有一种就是找一种感觉,所以自己每年都要花大量时间出去,去写生、去采风。既花精力、又花时间、可能还要花经费,自己觉得值得、这个值,为什么呢、对自己艺术创作有利,比如说举个例子,到西双版纳、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里面的植物很丰富,有一些花、我们看都没看到过,这些都是我们花鸟画的题材,那么自己就去了以后、有这个感觉,自己就想去表现它们,这不就是对自己的一种充实吗,人家一看应鹤光的花鸟画就是跟传统的不一样。艺术一定要认真对待、要投入,如果说你随意画画的话,那这个不是事业,那就是随便玩玩而已,因为自己感到我每创作一幅作品、实际上为社会留下一种文化的东西,以后要流传到各人手里面,如果你随随意意地、实际上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

如今当时,担任上海美术家协会海墨画会会长的应鹤光,闲暇时总喜欢组织会员深入生活,在湖光山色中采风写生;他也喜欢与三五知己临池挥墨、殚心唱和。在他看来、除了绘画,海墨画会同样是他的一份事业。海墨画会实际上是1978年、来自于上海举办的一个花鸟画展,这个画展是在人民公园开展的,这个展览会办得很成功,在这个基础上大家觉得、应该有这样一个组织,能够经常我们可以在一起,办展览、交流,大家相互切磋,提高我们的画艺,海墨画会就是这样成立起来的。尽管自己的时间确实是花了不少,但是自己很高兴,因为这个时间、精力,自己觉得花得值,为什么呢、有这样一块平台,真的团结了方方面面的人,大家在艺术上有所切磋、有所提高,这是一个很大的收获。自己觉得在这个艺术道路上面、艺无止境的,所以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还有很多路要去探索,那么具体体现在自己的创作上面、实际上有做不完的事情,自己要利用我以后的一段时间,自己更加要多搞一点创作、多到生活中间去,特别在笔墨技巧上还要不断地提高,实际上学习是没有底的,自己觉得比如说我某些方面还有不够、我就要下功夫,所以自己要不断地努力、攀登高峰,能攀到什么程度、这不是由自己说了算,要靠自己的努力来争取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