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49年大溃败,为何老蒋将国军撤到台湾,而不是面积更大的缅甸?

作者:雨田观史海

在解放战争末期,我军完成大西南战役之后,老蒋就只剩下不到60万的大军,龟缩在台湾以及浙东和闽浙沿海的岛屿地区。此时老蒋虽孤悬海外,暂时挡住我军的攻势,但岛上资源匮乏,又缺乏物资和战略纵深,生存空间被逐步压缩,粮食更是多靠进口,岛内又缺少钢铁、煤炭和石油等战略物资,想要将其作为基地反攻,无异于痴人说梦。

其实在当时,除了台湾之外,老蒋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缅甸。

那里本身就是产粮地,战略物资更是丰富,当年缺乏战略资源的日本同样也盯上这个地区,为此甚至不惜和盟军开战。

那么,在老蒋在大溃败之际,为何宁愿选择跑去台湾当岛主,也不愿意占领面积是其20倍的缅呢 ?

1949年大溃败,为何老蒋将国军撤到台湾,而不是面积更大的缅甸?

在败退宝岛之际的老蒋(剧照)

国军曾考虑经略缅甸

其实,早在1949年8月,当时我刘邓大军还没开始席卷大西南,国军依然控制西南5省的时候,国军名将宋希濂就曾提出这个占领缅甸这个计划。

1948年8月15日,时任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的宋希濂,就找到川陕绥靖公署主任的黄埔一期同学胡宗南商讨如何对付准备进入西南作战的刘邓二野,而交谈中最关键也是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西南守不住,弟兄们要早点想好退路。

1949年大溃败,为何老蒋将国军撤到台湾,而不是面积更大的缅甸?

主张撤退到缅甸的宋希濂(剧照)

当时宋希濂的提议是

当时宋希濂曾在抗战期间,在滇西驻扎过4年的时间,对滇西的风土人情、地形和产物都是相当熟悉,而滇西等地的宝山、腾冲和龙陵地区都是易守难攻之地,周边有高黎贡山,两侧又是湍急的澜沧江和怒江,这些天险足以挡住百万雄兵。

而为了实施这个计划 ,确保西康的刘文辉和云南的卢汉没法从中搅和,宋希濂还让胡宗南部调两个军到乐山等地先驻扎和控制,同时还派遣一部分兵力驻扎在泸州,控制进入滇西的通道。

事实上,当时西南国军人人自危,宋希濂和胡宗南部,合计45万大军退入滇西,也很难有人能阻止。

1949年大溃败,为何老蒋将国军撤到台湾,而不是面积更大的缅甸?

西南地区的国军(剧照)

而第二步,则是控制点滇缅泰边境。

宋希濂认为,滇西固然有天险阻挡,但如果刘邓攻不下之后,我军肯定会派更强大的野战军过来支援,到时候滇西失守也是时间问题,为此他认为在进入滇西之后,要同步控制滇南地区的西双版纳地区。

一旦怒江防线失守,这45万大军可以全部撤退到滇缅泰边境地区,依靠这里的原始丛林环境,继续和我军作战,甚至作为反攻基地,而且为了防止这两国边境部队的阻挡,宋希濂建议胡宗南一定要带的重炮和装甲车辆等部队,以备不时之需。

1949年大溃败,为何老蒋将国军撤到台湾,而不是面积更大的缅甸?

滇西的怒江天险

第三步,控制缅甸和泰国北部

在滇缅泰扎稳脚跟之后,就要开始经略和对这两个国家徐徐图之了,在宋希濂认为,在抗战时期,国军曾在此与日军作战,比如腊戍、曼德勒等地都顽强抵抗过日军,这里的华侨和国军关系都很不错,而当时缅甸的政府军势力又非常的弱小。

这里说一个题外话,当时的缅甸政府军有多弱小呢?

1950年,从云南撤入缅甸的国军李国辉残3000人,就击败了缅甸4倍多的国防军,就连缅甸政府请来的印度雇佣军也不是他们对手,因此控制缅甸对于国军来说是完全可行,起码在战斗力上完全碾压缅甸军。

在中南半岛,别说缅甸国防军,就算泰国、以及越南的法军都不是国军的对手,当时国军除了西南这45万的嫡系中央军之外,白崇禧在两广还有10万军队,以及黄杰的地1兵团等等,算上台湾方向国军部队,加起来起码还有70万左右的精锐。

1949年大溃败,为何老蒋将国军撤到台湾,而不是面积更大的缅甸?

暴打缅军和印军王牌部队的李国辉残军

不过宋希濂的提议还是被老蒋否决了,毕竟一仗不打就放弃西南也不合适,而且老蒋当时还幻想自己能守住西南,因此当时国军第一次经略缅甸就被老蒋叫停。

1950年,随着李国辉的残部在泰缅边境大败两国联军,国军残军总算找到了落脚点。

而当时担任第8兵团司令官的李弥,又再次跟老蒋提议,既然就国军打的这么好,为何不趁机占领缅甸和泰国北部,将其经营成自己的势力范围呢?

要知道当时缅甸和泰北的资源对于国军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1949年大溃败,为何老蒋将国军撤到台湾,而不是面积更大的缅甸?

精气神很足的国军缅甸残军

泰北虽然原始丛林密布,但这里往南就是平原地区,往前可以经略泰国这个大粮仓。而缅甸更不用说,那里有大量的石油和铁矿,再加上之前英国人的经营,富饶程度并不比东南沿海还差,再加上大量的人口,可以提供充足的兵源,自然是台湾所不能比拟的。而且当地还有大量的华侨,以及与我们有贸易往来的商人群体等,这些人并不反感国军,国军在这里还是有很大的向心力。

但哪怕是这么好的机会,老蒋却依然选择台湾,而不去经略缅甸,这又是为何呢?

1949年大溃败,为何老蒋将国军撤到台湾,而不是面积更大的缅甸?

缅甸的国军残军在合影

缅甸的制约的太明显了

老蒋虽然是末流的军事家,但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算账高手,对于占领缅甸和泰北的重要性,他当然知道,而且在宋希濂第一次提出的时候,他就动过心。

但如果真的将缅甸当成一个战略要地来经营的话,其实是弊大于利的。

为何这么说?

这里,我们可以做出一个假设,国军要如何经营缅甸?

这种结果就是,他们可以轻松击败缅军,甚至还能控制泰国。

1949年大溃败,为何老蒋将国军撤到台湾,而不是面积更大的缅甸?

准备回国的国军残军

但他们真的去了,首先他们要面临的是缅甸政府在联大的控诉(李国辉暴打缅军,就被投诉),而作为联大一直非常活跃的美军肯定要管,虽然大概率不会直接出兵,但也会让老蒋在国际社会无立足之地,这对想要依靠国际援助反攻的老蒋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当然如果老蒋将宝全部全部压在缅甸,美军更担忧的是老蒋这个举动,可能被我军利用——“驱狼吞虎”。

确实,当时李国辉撤退到缅甸之后,我军并没有越境追击,本身我军就一直尊重邻国主权。

但如果老蒋真的占领泰缅地区,将其作为反攻基地,在两国政府的要求下,我军以类似抗美援朝组成志愿军的形式进入缅甸作战,光靠老蒋的残军,压根就不能阻挡我军的兵锋,而且不仅如此,我军真的越境作战,美军也害怕这两个国家成为我军势力范围,不利于其压制和围剿我们,自然也不肯答应。

1949年大溃败,为何老蒋将国军撤到台湾,而不是面积更大的缅甸?

在西南整装待发的二野

而且,别说美军不答应,就连老蒋也不认为光靠一个缅甸就能挡住我军的兵锋。

缅甸北部好滇西被宋希濂说的天花乱坠,到处是原始丛林密布还有大量湍急的水流,不利于大兵团作战。但论防守还是不如东南海峡来到实在,因为老蒋知道只要他们控制住浙东的岛屿,还有海峡,以当时我军刚起步额海军部队,根本就很难登陆。

但缅甸却不同,国境线长,而且除了怒江之外都是陆地相连,我军可以轻松越过边境作战,轮吃苦和艰苦环境下作战,我军是国军的祖师爷,所以真的给了我军这个机会,他老蒋压根就防不住,放弃坐拥海峡天险的宝岛,而选择随时可能会被我军突破的缅甸,用脚趾头想都知道怎么选择。

1949年大溃败,为何老蒋将国军撤到台湾,而不是面积更大的缅甸?

在越泰缅边境的我军

这个假设的话,国军可以通过台湾和缅甸两个根作为指点,频繁骚扰我东南沿海和西南边境。

这个想法看起来狠毒辣,但实际上也不是很好实行,和第一种一样,最先出来阻扰的肯定是美军,毕竟缅甸是一个主权国家,作为美军小弟的老蒋去占领,也说不过去,万一有人提出来,作为联大操纵手的美军,是不是会“挥泪斩马谡的呢”?

而且这个第二种假设,很可能是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而这个阶段美军对于老蒋的任务,就是一方面,派遣大量情报人员和武装分子袭扰东南沿海,以及前往西南地区搞破坏,牵制我军部署;另一方面则是要好好练兵和扩军,防止我军趁着抗美援朝美军兵力被牵制,突然展开两栖登陆,同时随时配合美军行动,必要的时候加入到抗美援朝战场。

1949年大溃败,为何老蒋将国军撤到台湾,而不是面积更大的缅甸?

1952年正在训练的宝岛国军部队

在这个战略意义上来说,将部队全部放到台湾,比兵分两路再从缅甸反攻效率可要高的多。

所以老蒋压根就没空要占领缅甸,作为反攻基地。

同时,老蒋在当时想要占领缅甸,必须要从台湾组成远征军过去,从空中,一方面会被这两个国家从空中拦截,走海路以当时国军海军的运力和远程投送能力也到不到那个标准,所以两个反攻指点的想法确实好,但压根不可行。

当然,这上面的假设,都是我们基于老蒋敢占领缅甸的前提之下。

但实际上,老蒋对于欧美国家一直都是言听计从的状态,压根就不敢反抗美军,本身中南半岛就是美军的后花园,在这里面还有在越南的法国、以及泰缅两国背后大佬英国人在 后面操纵,所以惧怕得罪欧美国家的老蒋,对于占领缅甸是敢想,却不敢做。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