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向云端

作者:南方周末
向云端

2021年9月24日,上海市黄浦区绿地外滩中心T1塔楼(300米62层)建设工地。

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劳动就是人类发展最直接的内在驱动。

我们视觉经验中最初的劳动画面,是那些绘制在洞穴岩壁上的捕猎采摘图案,它们所描述的就是彼时的“劳动场景”。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劳动,也有独属于那个时代的劳动场景和记述。不同的劳动场景所蕴藏的是不同的时代历史与经济背景,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文化认知与需求。

向云端

2017年8月28日,上海市虹口区北外滩来福士广场(263米56层)建设工地。

向云端

2020年9月22日,上海市静安区苏河湾中心(204米43层)建设工地。

向云端

2019年5月27日,上海市浦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总部大楼(150米30层)建设工地。

一般认为,楼高40层以上(高度100米以上)的建筑物,属于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工地和工人,是中国城市化浪潮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劳动场景和人物。然而,抛开影视作品中出现的画面,超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的高空作业的情形,往往并不为普通人所知晓。

在普通人的概念中,超高层建筑的钢结构吊装就好像搭积木一样。但事实上,吊装是一项要求很高的工作。所有高空吊装的最后工序都需要人工进行调整,任何一个超高层项目都需要一支经验丰富、胆大心细的施工团队来完成。受到高度的影响,风速、温度、气候条件等环境因素提高了作业的难度。这些让城市向空中生长的劳动者,大都来自云南、贵州、四川、安徽、河南等劳务输出大省,他们怀着劳动改变生活、改变命运的希望背井离乡,用勤劳的汗水与踏实的技能创造着一项又一项新的纪录。

向云端

2019年4月1日,上海市浦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前滩中心大厦(280米56层)建设工地。

向云端

2023年9月9日,上海市虹口区港滨商业中心(180米35层)建设工地。

向云端

2020年9月25日,上海市普陀区铜川路高·尚领域(280米51层)建设工地。

作为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笔者具有三十多年的从业经历,对超高层建设具有丰富的现场经验,知道每个建筑施工的关键点。而作为摄影师,在拍摄作品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取景角度,让超高层建设的劳动场景充满亮点,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视觉体验。

《向云端》的许多画面取景于上海、昆明、青岛、武汉等城市的超高层建设工地。这不仅是用镜头记录城市地标建设的过程,也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忠实记录。例如有许多作品拍摄上海的北外滩及前滩地区的超高层建设,这也是对近年来上海市政府围绕浦江两岸再开发战略的真实呈现。通过表现建筑工地与建筑工人、劳动与改变之间的关系,让笔者的创作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意义,或许可以成为当下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的精彩注脚。

向云端

2023年7月25日,上海市黄浦区太平洋新天地商业中心T1塔楼(250米49层)建设工地。

向云端

2017年11月1日,上海市浦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前滩中心大厦(280米56层)建设工地。

向云端

2019年11月2日,山东省青岛市海天中心(369米72层)建设工地。

向云端

2018年12月27日,山东省青岛市海天中心(369米72层)建设工地。

向云端

2018年6月30日,上海市浦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前滩中心大厦(280米56层)建设工地。

向云端

2018年5月10日,云南省昆明市恒隆广场(350米66层)建设工地。

向云端

2017年8月3日,上海市虹口区北外滩来福士广场(263米56层)建设工地。

向云端

2019年4月27日,上海市浦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总部大楼(150米30层)建设工地。

向云端

2017年11月4日,江苏省苏州市IFS国际金融中心(450米91层)建设工地。

(上海)胡志民 图、文

责编 李楠 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