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个季节,人们为何爱上户外“撒野”?

作者:青岛西海岸发布

这个春天,朋友圈的热闹程度堪比“过年”——

有人在公园里晒太阳、抱树,有人在草坪上露营、躺“坪”,有人在家附近骑行、徒步……

上山、下海、溯溪、徒步、路亚、露营、攀岩、骑行、越野跑……春天去户外“撒野”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第一选择。数据显示,进入春季,“春游”热度上涨166%,“踏青”热度上涨100%,徒步、骑行、登山、露营成为游客踏青赏春的主要形式。

户外“撒野”,魅力何在?

漫无目的的Citywalk、去山野里住上一晚的森林徒步、肾上腺素疯狂分泌的攀峰与滑雪……与之前流行的精致风、轻奢风、ins风相比,户外风何以吹进人心?

停不下的“野趣”。用长达六七小时的时间探索一座山,收获满身的泥土野草气息;或是在家门口的小河边骑行,在公司楼下玩飞盘,在桥洞底下蹦野迪……

从东南沿海、西南山地、东北林海到西北荒野,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将身心投入自然。穿越最孤独的沙漠,攀登最巍峨的雪山,拥抱最宁静的大海,遇见最炽热的戈壁……层次丰富的野趣让人欲罢不能。

这个季节,人们为何爱上户外“撒野”?

青岛西海岸新区首届“瑞豹杯”珠山国家森林公园自行车爬坡挑战赛 王雷 摄

关不住的“野性”。300万年前,人类从树上下来,走向草原,走出非洲,走向全球。从工业革命到信息革命,人类亲手锻造了钢筋水泥与数字代码。

文明的车轮滚滚向前,但内心深处似乎始终有一个声音在呼唤:回归大自然。去户外“撒野”,正是回应了人之本性。数据显示,全国户外运动参与人数已超过4亿人,到2025年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有望超过3万亿元。

这个季节,人们为何爱上户外“撒野”?

飞盘运动从小众走向大众,青岛参与者呈几何式增长 王雷 摄

少不了的“野味”。“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去没有天花板的地方”“当生活无解,就去山里撒野”……来点“野味”、冲淡“班味”,成为越来越多人追求的生活信条。

心理学有种说法——“看见即疗愈”,人们只要看到植物,看见大自然的风景,就能获得一种精神上的疗愈。从高楼大厦里出走,长短随心的里程、挣脱日常藩篱的快乐与自由、破风而行的速度感、不加渲染的美景,让人看到生活的更多可能。

18世纪,伴随着蒸汽机的轰鸣,“征服”成了时代的主旋律。爬更陡的山、下更深的海,探索人迹罕至的沙漠,坠入深不可测的天坑,我们所熟悉的户外概念几乎都在这一时期成型。今天,仍有人一味追求玩“出圈”玩“出彩”,反而让户外风变了味。

这个季节,人们为何爱上户外“撒野”?

有业内人士称,买一辆高端公路自行车再加上装备,平均花费在3万元以上 图源:新京报

是回归自然,还是变相内卷?

随着户外运动的普及,相关运动装备价格水涨船高。社交媒体上,一些户外玩家展示着他们高性能、高颜值、高价格的装备,让人从微观层面感受到户外运动“装备内卷”:“2000元的公路自行车被鄙视”“上万元的装备只是基础门槛”“花3万元征服300米野山”……

有数据显示,平均每位露营消费者在露营装备上的花费达到6995.3元。很多人在追求户外“出片”“氛围感”的心理作用下,忘记了接触自然的初衷,卷完颜值、卷品牌,满足社交打卡,不惜花重金为所谓的爱好氪金。

是手摘星辰,还是“荒野求生”?

技术、装备的进步延伸了人们户外探索的边界,也让一些人误以为有能力逾越未知的风险。登山滑落山坡、徒步被困野外、露营神奇变“饭桌炸弹”,甚至有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深入一些未开发、地形复杂的“野景点”,让仙境变“险途”……

探索自然的前提是敬畏自然。然而,在户外热的大潮下,总有人带着侥幸心理,认为科技万能、装备万能,失去对自然的敬畏,把美好旅途变成荒野求生。

这个季节,人们为何爱上户外“撒野”?

露营者在营地烧烤野餐 图源:新华社

是和平共处,还是“野蛮破坏”?

溪流、山野里,矿泉水瓶、塑料袋等垃圾随处可见;草地、田间里,私搭乱挖的灶坑、火堆痕迹明显;热门徒步路线上,丢下的果皮还没“消化”,就又有人丢下新的果皮……

探索自然的前提是尊重、顺应、保护自然。在高山、沙漠、洞穴这类脆弱的生态环境中,我们随手扔掉的果核可能会留在野外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之久。如果在户外只图个人体验而不顾生态安全,难免会出现生态资源受损、户外体验变差的多输局面。

诚然,一场说走就走的户外“撒野”很酷,一颗勇敢、炙热的冒险心很酷,但正如一位网友所说:“户外人必须是个战略家,认真对待每块岩石,认真做出每一个正确的判断。”

多一分敬畏。“户外运动是有门槛的”,参与者除了要具备相应的体能以应对各种难度的户外运动之外,还要对存在的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在邂逅自然的过程中,在超越极限的探险里,每一分专业、每一次正确的判断都是对成功的保障,甚至是对生命的守护。从专业角度来讲,户外运动要求参与者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并充分认识自身条件,切忌盲目自信、鲁莽行事。

这个季节,人们为何爱上户外“撒野”?

多一分保护。此前,无痕露营、无痕登山引人共鸣,“减少使用洗涤剂”“避免营火接触植被”“带走120%的垃圾”等理念被不少户外人所倡导和遵循。有专家提出,一个“好的城市营地”除了基本的环保、安全机制,更要扮演好自然教育的角色。优先保护生态环境,才能确保户外风的长期走红。

多一分“规矩”。大陆地域辽阔,各地自然资源、地质因素以及自然保护地的运动条件存在差异。因此,在发展户外运动产业时,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科学合理、有序有度的重要原则。

1920年,21岁的海明威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名为《野营》的文章,为进入灌木丛野营的成千上万人分享攻略建议。今天,我们在这场号称“人类最新大冒险”的旅程中,探寻人迹罕至,重新发现附近。要拥抱热爱也要恪守规则,这样才能有“下一次”“再一次”的长久奔赴。

(编辑:L,本文由西海岸发布制作,来源于青岛宣传,转载请注明出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