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能源汽车为何陷入“价格战”?

作者: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统计数据显示,国内一季度乘用车市场迎来“开门红”。最近,随着小米SU7流量不断攀升,问界、极氪等品牌降价卷配置,引得国内多家车企纷纷跟进,但就在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持续升级之时,特斯拉却宣布Model Y全系涨价5000元。

一季度车市“开门红”,有哪些推动因素?车市为何打起“价格战”,会带来哪些影响?当下,全球新能源车是怎样的发展格局,国产新能源车的“弯道超车”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如何更好应对?

《晚间报道》特邀广东省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张瑞锋深度解读。

视频加载中...

大陆一季度乘用车市场

迎来“开门红” 车市“价格战”逐步升温

在节后车市回暖,“价格战”持续升级以及促进汽车消费政策频出的共同助力下,一季度乘用车市场迎来“开门红”。

根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显示,3月乘用车市场零售168.7万辆,实现了同比、环比双增长;1~3月市场累计零售482.9万辆,同比增长13.1%。而新能源车市依旧是市场增长的主要动能。3月新能源车市场零售70.9万辆,实现双增。

据了解,春节后车市“价格战”逐步升温,多家车企推出优惠活动。春节刚过,比亚迪就掀起了第一波价格战,直接打出了“电比油低”的口号;3月28日,小米SU7正式上市,售价21.59万元起。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末,已有超30家车企加入此轮降价潮,降价幅度从几千到几万元不等。

新能源汽车为何陷入“价格战”?

除车企真金白银的付出外,国家及各地方的政策指引也频出。

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提及“开展汽车以旧换新”。随后多地陆续出台了以旧换新优惠政策,4月13日《广东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实施方案》印发,提出促进汽车更新消费,并在广州、深圳进一步放宽小汽车上牌指标限制;上海市发布了新一轮燃油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和新能源汽车置换政策,换车最高补贴1万元。

但在火热的“价格战”中,特斯拉却反其道而行之。

新能源汽车为何陷入“价格战”?

4月1日,特斯拉宣布Model Y全系涨价5000元,如果算上保险补贴等,特斯拉本次调价实际涨价幅度最高达2.3万元。

此前,特斯拉CEO马斯克解释上调售价的原因时说:“我们的目标是让汽车的价格尽可能便宜。但是,我们的供应链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所以我们不得不暂时提高汽车价格。”从2023年全年来看,特斯拉毛利率已经大幅下滑至18.2%,较2022年25.55%下降7.35个百分点。马斯克曾表示,从长远来看,20%的毛利率仍然是特斯拉必须坚持的底线。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中国车企有100多家,其中乘用车有70多家,只要车企的数量没有精简到欧美日韩那种发达汽车市场的水平,产能利用率得不到提高的话,降价就会持续。

新能源汽车为何陷入“价格战”?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海外市场快速增长

国内车市一季度“开门红”,有哪些主要推动因素?

广东省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张瑞锋认为,这是由于目前新能源汽车政策购车补贴红利吸引消费者,同时国家正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出海,出海市场增量,以及新能源汽车品牌不断降价,迎合消费者。

新能源汽车为何陷入“价格战”?

国内新能源车的价格战迅速升温,会带来哪些影响?在张瑞锋看来,影响最直接的就是让消费者可以获得更大的实惠。从车企角度来看,会进一步促进企业降本增效,但或将会形成供应链内部价格战,导致行业内部更大内卷。

一边是国内的新能源车降价,一边是特斯拉等国外的新能源车涨价,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张瑞锋表示,国内新能源汽车降价,跟公司发展经营目标有很大的关系,公司要满足销售量目标。而特斯拉涨价则是考虑生产成本,要保持利润率,因此是从自身经营策略来进行的调整。

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

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

自去年10月以来,欧盟委员会一直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欧盟将根据调查结果,评估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关税来消除“不公平贸易行为的影响”。

近期,西方舆论场有关中国“产能过剩”的论调甚嚣尘上,一些政客和媒体宣称中国政府补贴造成电动汽车等新能源领域产能过剩,中方为消化这些过剩产能,以所谓低价在海外倾销导致市场扭曲,损害他国经济。

新能源汽车为何陷入“价格战”?

对此,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中国汽车制造商不需要补贴来获得竞争优势,美国和欧盟关于“产能过剩”的指控毫无依据。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

用数据说话。以新能源汽车为例,该行业需求增长较快,反映市场前景的渗透率不断攀升,发展潜力可观。

国家信息中心日前预测,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将从2023年的35.2%提升到2033年的60%。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2年的4.5倍。可以说,从需求端的巨大潜力来看,中国新能源领域产能远未“过剩”。

新能源汽车为何陷入“价格战”?

国产新能源汽车还需苦练内功

构筑国际竞争优势

当下,全球新能源车是怎样的发展格局?国产新能源车的“弯道超车”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如何更好应对?

张瑞锋观察,目前中美两大的新能源汽车应该形成了双强格局,下一步对于中国车企来说,进入欧美市场将是接下来将面临的挑战。为此,企业要更多的修炼自身内功,加大科技投入,增强品牌力,构筑国际竞争优势。

新能源汽车为何陷入“价格战”?

晚间观察:

新能源车“价格战”是通过价格应对竞争的短期发展思路,从长远看,国产新能源汽车要持续走向上突围之路,核心要义还是要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专注核心技术研发,完善产业链各环节,在技术、质量和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切实提高产品的品牌力,让市场和消费者真正认同汽车品质,推动行业实现整体跃升,助推大陆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

主笔 / 李健

主编 / 聂双双 殷梦

记者 / 刘奉轩 李健 焦皎 唐天啸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