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回忆录】想起韩世彪

作者:北方都市文化

【回忆录】想起韩世彪

【回忆录】想起韩世彪

作者悟甲

作者:悟甲(吉林长春)

  韩世彪妻子陈英,70年代是吉林油田知名歌星,后来油田文艺宣传队取消了,集体落户到二级单位物资供应处,陈英担任处机关党总支干事。

1985年5月,《吉林日报》在头版头条,登载了“老山前线某部六连模范战地指导员韩世彪”的大幅照片,简介:韩世彪 蒙族、于70年代,在吉林省前郭县达里巴乡入伍。

当时我在《吉林石油报》当记者,社长让我去采访陈英。我在供应处工作过多年,但是对于陈英也是只知其名,不知其人。第二天,我来到了陈英办公室,可是说了一句话就造我一头雾水。她笑着说:“韩世彪是英雄,我什么都不是,你有本事去采访他。”

【回忆录】想起韩世彪

  我初次采访遇到闭门羹,但是,我不灰心。回家的路上我反复琢磨陈英的话,似乎是对我的鼓励和指点。我制定了采访攻略:在了解韩世彪其人与其家庭中找出陈英的闪光点。也巧在家属区我正好遇见原来供应处机关政治部的一位女性老同志,她告诉我:“油料站的吴双宝和韩世彪家是亲戚,陈英和他们两口子有来往。”我转身就找到吴双宝家,知道他去广州疗养,后天回来。

那天,星期日,吴双宝上午回来就到我家来了。

他说:“韩世彪母亲是我姑,我领你到韩世彪家,你和我姑唠唠就什么都知道了。”

韩世彪家在达里巴乡,距离前郭县城南16公里。我让吴双宝休息一天明天再去,他说:“坐了三天火车,在车上把觉都睡够了,现在就走。”

韩世彪的母亲见到我俩非常高兴。刚进屋时我还看见她抱着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我俩在里屋炕上刚坐下,就看不见她和孩子了,忽然韩母又空手进来了。我说:“大婶,你抱的孩子呢?”

韩母说:“小孙子、放到邻居家让她们先给我看一会儿,你俩先坐一会儿,我再出去一趟。”

我也不好再问,就有意看了一眼吴双宝,他说:“我姑可有人情了。”

韩家住着三间起脊旧草房,中间是厨房,有蒙族人特点的是有支架的大铁锅火盆,里面还堆着热灰,天暖和了刚搬到厨房来的。

我带来的登有韩世彪照片的《吉林日报》进屋就拿在手里,没机会给韩母看,心里急。一会儿,我从窗户看见韩母拎着一条一尺多长的活鲤鱼回来了。

吴双宝赶紧接过大鲤鱼,我俩向韩母表达了谢意后,吴对韩母说:“姑,我收拾鱼,李记者有张大照片给你看。”

韩母擦嚓双手,揉揉双眼,把照片端起来上下左右看,慢慢抬起头,说:“是我儿子。”

我心情激动地说:“大婶,你养了个好儿子,韩世彪在前线当了英雄,为吉林省争了光,是前郭县人们的光荣,更是你英雄母亲的骄傲!”

韩母没有马上回答我,她把报纸递给我,沉静的说:“我们农民呐,没想过儿子出去当不当英雄,我们惦记得就是儿子出去不惹祸就行。”

我听了眼睛立刻涌满了泪水,我感到慈祥的母亲多么朴实的语言啊,!深刻表达了幼时对儿子言传身教的深远影响和不失时机的传统教育,一句话洋溢着母亲做人有本分,感恩有爱心的行为对孩提的潜移默化,热心好客的母亲一句话,旁观者似乎听到母亲希望儿子有远大的理想、要勇敢地保卫祖国,当祖国需要的时候随时准备为祖国献出生命的谆谆教诲,昨天伟大的母亲打好了基础。今天韩世彪成为英雄,功劳归功于伟大的母亲。

【回忆录】想起韩世彪

  饭桌上,韩母一句接一句的赞扬好儿媳陈英。她说,陈英自来到我家总是对我有尊有让的,过春节时还给我们唱歌,她唱的可好听了。农忙时,她也回来忙乎,把屋子里外都收拾的规规整整,总要替我上灶台,我寻思,她上班都挺累,回单位骑车子还挺远,就让她多歇一会儿。这个儿媳妇像我闺女似的,总给我买东西,我现在穿的鞋就是陈英给我买的,今年春节前,陈英单位分了40斤白面,她骑自行车驮着登两个小时,满头大汗地送来了,把我心疼的够呛。可别累着,我还等着抱孙子呢,乘我身子板还行还能帮他们照看、照看。

1985年韩世彪回来过春节,有的同事对陈英说:你都这么大岁数了还没有孩子,这回你把他留住,等你有了孩子再放他走。谁知,腊月二十九晚上下午的,初三就接到通知“归队”,满打满算两口子才将巴一起生活了五天时间,过了春节,初三晚上韩世彪就走了,到了部队几天就去了老山前线。

【回忆录】想起韩世彪

  供应处为了照顾陈英生活,把一座老仓库改建后分出一套给她,她可以独立起伙。陈英在外面自己动手搭起来一个鸭架,把生活安排的丰富多彩、井井有条,她经常写信给韩世彪:“不要惦记她,你们在前线多打胜仗,就是对她最好的安慰!

老同事们都给我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素材。

9月份,我写完了通讯《一位军人妻子的情操——记老山前线某部六连模范战地指导员韩世彪妻子陈英》,登载在《吉林石油报》头版头条,接着《中国石油报》《吉林日报》吉林人民广播电台、白城人民广播电台转载、转播。

一天,吉林电视台在《吉林新闻》中播了一段韩世彪录像。前郭电视台连续转播。地调处团委几名共青团员在前郭县电视台录制了下来,开着工程车,拉着大彩电去韩世彪家,慰问英雄的母亲。

一天,《吉林画报》社老记者李守芳,去韩世彪家,给韩母亲摆拍“送儿出征”的镜头,编辑了《英雄母亲的一天》专页,发表在《吉林画报》1985年第十二期上。

【回忆录】想起韩世彪

  以上,这两个活动我都参加了。还有自行到韩母家采访的其他媒体和组织。

一年以后,1986年6月份,一天晚上,供应处党办齐主任到我家告诉我“韩世彪今天回来休探亲假了,现在新分的楼房收拾屋子呢”,约我一起去探望韩世彪。

韩世彪第一次来到新房就有客人光临又听到陈英对我俩的介绍,立刻就拉近了距离,格外高兴。昨天,韩世彪到松原后直接去了农村家里,今天下午急着过来收拾房子。他表示非常感谢供应处领导和同志们对老山前线将士、家属的热爱和关照。

两个人都是中等身材,韩世彪目光如炬、器宇轩昂洋溢着军人的气魄,陈英笑容可掬,小溪流水般、带节奏的言谈让听者感到贤良淑德、秀外慧中,一文一武,英雄美人、天作之合。

【回忆录】想起韩世彪

  我俩和韩世彪橡兄弟般的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了起来。我开门见山的问他:你一定是一等功勋章获得者吧?

他笑了,他说:我是二等功勋章。

我俩觉得不理解。

他说:授予我“模仿战地指导员”就是相当高的荣誉呀!开始也被评我一等功勋章,可是我作为指导员应该想到,全连几次战斗有牺牲的、有受重伤的,有受伤的,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很难过,其余的战士、干部全家父母亲人,以致全村、全院的人都盼着、期望着他能戴着功勋章回家,可是,功勋章有限,我怎么会心里没数呢,我退后了一步,全连战士都为我喝彩,这是我们永远打胜仗的资源,资源深功勋章就会更多。

就是这样,我们一问一答的聊着,两个小时后我俩才回去。

时间不是太长,可是面广、质量高。他告诉我们,今年正月初九我们就进入了老山前线阵地,当时,双方正处于僵持阶段,而我们连的阵地处于牛角型,牛角的尖有一个特别危险的哨所,距离敌方最近的距离只有200米。我和很多干部和战士好不容易挣来了第一班岗。这个岗能清清楚楚看到越南兵,随时都有“光荣了”的可能,我在虎口里心情反而平静,我在岗上把各方面应该知道的情况都摸得点滴不漏,为第二岗打下了基础,后来这个岗哨被评为红旗岗哨。

他说:在阵地上,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猫耳洞里,猫耳洞里潮得厉害,有虫子、大耗子,有的还进去过蛇,外面当地蚊子还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闹心的麻烦。有人给老山的环境编成一套嗑里说“四个苍蝇占满茶杯盖、六个蚂蚱子一盘菜、八个蚊子一大件、十个耗子一麻袋。”时间长了,人人身上都长疮,到了三伏天总是40°,都穿不了衣服,只好把针织袋子拆成片儿,围在腰上。

【回忆录】想起韩世彪

  我是负责思想工作的,任务很多,刚进入阵地时一些战士思想上都有这样那样的顾虑,思想工作都得及时跟上。我这个人从农村长大和大多数战士公约数多,都很合得来,他们有的主动找我唠嗑、说心里话。有一个战士叫盛XX,后来成为特等战斗英雄,全国人民几乎都知道他的名字。他是大城市老铁路工人的儿子,入伍不长时间的新兵,由于受社会影响,总是怪话连篇,和战友不合群,找他谈话,就好一阵,隔几天就变了样。一段时间,他申请去运输连,去了以后又老病复发,我们又把他接回来了。

他又申请上前沿,在猫耳洞,他搬了六箱手榴弹当床,别人也拿他没有办法。可是紧张的战斗生活,使他也是在暗中发生着变化,参加战斗,他一次比一次积极、勇敢,和战友们也亲密了。一天,他找我唠嗑,他说:在战场上,我亲眼看到不怕死,往最前面冲,不惜一切和敌人面对面死拼的,多数都是共产党员,平常最愿意帮助别人,不怕苦、不怕累的也都是共产党员。我有时认真的想:我和他们都是一样的人,为什么和共产党员们不一样,还是我思想里有毛病。

对于他的进步,我们也经常在连里表扬他,一次在参加战斗前,他把写在烟盒纸上的《入党申请书》交给了党小组长。一次战斗中连长大喊手榴弹告急,他就在枪林弹雨中回到他的猫耳洞把六箱手榴弹,三次全扛到战壕里,在敌人接近阵地最近的时候,六箱手榴弹打的敌人屁滚尿流。这次胜利大家都说有盛XX的功劳,他却说:我是将功补过。

过了些天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他看见敌人的一颗大炮弹将落在前面的一个机枪手旁,盛XX没有一丝犹豫,几步冲上去就全身扑在战友的后背上,一声巨响后,机枪手毫发无损,而盛XX被炸断了腿,受了重伤。《老山战地快报》介绍了他的英雄事迹和《第七十六份入党申请书》,就是他写在烟盒纸上的《入党申请书》。

【回忆录】想起韩世彪

  韩世彪带回来了“猫耳洞录像片”,战斗时的照片,和阵地上的压缩饼干。

我俩都品尝了一块压缩饼干,像橡皮一样,嚼着费劲,慢慢才感觉到有点儿滋味?我还没有咽下去,不知不觉眼泪就流下来了,心疼这些战士,也想,我若是在老山阵地上,会咋样?。

第二天,我在《吉林石油报》登了通讯《采访韩世彪》。接着韩世彪就忙起来了,“近水楼台先得月”,韩世彪第一场报告会在《吉林石油报》社召开;第二场供应小学在局机关大礼堂召开,第三场、、、、、、十天以后,钻井公司领导陪同韩世彪乘车去500多里地正在建设中的英台油田,参观和给奋战在油田第一线上的青年钻工、技术人员、干部和工人作报告。

钻工们扫清钻套上的泥浆,给韩世彪戴上安全帽热烈欢迎老山前线的战斗英雄远道来到石油工人中间,钻工向他介绍刹把、猫头绳和大油管钳的用途,韩世彪对钻工们说:我们同样,都在战场上!

下午,三点多报告结束后,一位青年钻工来到韩世彪身旁说:今天我才明白,你们住在猫耳洞蚊子咬、耗子闹,还经常参加激烈的战斗,有流血、有牺牲,他们都和我们岁数差不多,他们在保卫我们,我们在这打井虽然累些,但是很快活,奖金也越来越多,这是我上午刚领的奖金120元,交给你,带回去给他们买书吧,也是我们英台青年石油钻工对老山前线战士的一点点心意。

以后我回到长春以后,在2000年前,回去过几次,一次,我向供应处的老同志打听韩世彪、陈英的情况,他告诉我:陈英随军了,在济南。

前几年,我在莫斯科认识了一位当年的老山战斗英雄,有时想起听他讲老山,想起和他一起游泳、看演出、逛超市,自然就想起来韩世彪,想起他们——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老山战斗过的勇士们!

后记:我在北京关于韩世彪的采访笔记和当时的《吉林日报》《吉林石油报》《中国石油报》都不在手头,靠着记忆写完了《想起韩世彪》这篇文章。

可是事情已经过了将近40年,难免有错,在没有发给“供应处老友群”之前,9号上午,我把文章转给齐文辉看看有没有错的地方,好改正,和“你若是联系到他俩,代我问声好,把文章转给他俩,韩母是否还健在?不知道吴双宝怎么样?我没有忘了他们。”

下午齐文辉给我发来了“陈英去山东是在潍坊的一家著名国企叫潍柴动力的工会工作,陈英到潍柴动力工作时,赶上厂里搞演出,陈英唱了一首歌,震惊了全厂。陈英走时我们党群部门在供应食堂开的欢送会,陈英夫妇还唱的歌,现在他们两个的情况不清楚,因为没有联系,只是在群里看见过陈英和供应处的老同志在一起吃饭时的视频和照片。其他并不清楚,你可以问问王慧莲,陈军,孙永华他们,能更清楚些。”

4月10日7:00

淡然:@悟甲 你的文章写的很好,使我回忆起了他夫妻俩…一位是英雄,一位是是女子钻井队书记,

陈英也是我多年同台演出的战友,沒有忘记!是我永远的回忆!…

淡然:@悟甲: 韩世彪是英雄:也是大孝子,现在己退休,在照顾母亲。陈英现在很好!祝福他夫妻俩,安康,幸福,快乐![玫瑰]

转载自《悟甲美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