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淮海战役粟裕立首功,但为何他拒绝在回忆录写淮海?究竟什么原因

作者:吾爱律法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1988年,粟裕将军的回忆录正式出版。

曾经一起战场厮杀的老战友们,拿到他的回忆录,仿佛又见到那已经逝去的老朋友,心中无比感慨,既激动又伤痛。

将军的回忆录写得非常平实,几乎没做任何的渲染,但大家还是看出问题。

回忆录中关于淮海战役的内容,将军一个字都没有提,毛主席都曾说粟裕在淮海战役“立了首功”。

淮海战役粟裕立首功,但为何他拒绝在回忆录写淮海?究竟什么原因

如此重要的战役,粟裕为什么不提呢?

建国之战

1948年,随着我军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连战连捷,国民党困兽犹斗,派出最精锐的武装力量欲与我军最后殊死一搏。

国共最后一战再所难免,下一步的作战方向如何?

这个问题一直在粟裕脑海中不断盘旋,当华北野战军收复济南后,粟裕看着地图上距济南不远的徐州方向皱起了眉。

徐州有18万的国军,没有救回济南,他们会去哪里?

淮海战役粟裕立首功,但为何他拒绝在回忆录写淮海?究竟什么原因

次日 ,毛主席收到粟裕的前方情报,他对未来战局提出的四条建议。

打开情报,其中有“若敌人停止北上,那么我们进行后续行动”,粟裕的建议勾勒出淮海战役的雏形。

在粟裕的作战计划中,淮海战役分两个阶段进行:其一攻占两淮,收复高邮,把住宿迁歼灭来犯之敌,第一阶段胜利后,三个纵队继续扩大战果,攻占连云港、海州。

粟裕的作战计划未递之前,毛主席已经开始思考我军的下一步作战方向。

而粟裕的计划中,很多方面都与主席的想法不谋而合,主席高兴地称赞,“粟裕作战思路清晰”。

淮海战役粟裕立首功,但为何他拒绝在回忆录写淮海?究竟什么原因

毛主席马上回复“淮海战役甚为必要,同意粟裕的意见”。

西柏坡政治局会议上由毛主席提出,经大家积极讨论,确认了“由游击战争过渡过正规战争”的方针。

很快,毛主席向各野战军向达淮海战役的作战计划,结合粟裕提交的两个重点阶段之外。

主席又额外增加了粟裕没有想到的内容,粟裕看到后也甚为叹服主席的战略思想。

粟裕很激动,淮海战役是国共战争到如今,我军首次主动出击。

淮海战役粟裕立首功,但为何他拒绝在回忆录写淮海?究竟什么原因

虽然目前我军只有60万,而国民党部队却有80万之多,在数量上差距悬殊,但此战可称得上是建国之战。

最终的进攻时间定为11月8日,进攻的第一个目标便是蒋介石的主力部队黄百韬军团。

若一举击溃其部,等于给国民党当头一击,虽不能不能一招击毙,但也元气大伤。

粟裕想到了孙子兵法中的声东击西,想在黄百韬身上练练手,刚刚布置完毕,不料,形势意外发生了变化。

淮海战役粟裕立首功,但为何他拒绝在回忆录写淮海?究竟什么原因

从小变大

11月初,西柏坡突然收到粟裕的电报,临时将进攻时间改成11月6日。

消息传来,指挥部的气氛有些凝重,粟裕的行为属于严重的违纪行为,对于他个人来说很不利。

但毛主席却并没有因此有任何气愤的情绪,他急急拿过战报,看了最新传来的情报,陷入沉思。

与共产党交战多年,蒋介石还是察觉到不妙,直接放弃连云港,回防徐州。

若国民党部有所准备,那么势必破坏我军的前期布置,提前进攻的确是最好的选择。

主席马上回电“同意,按实际情况执行”,给予前方指战员粟裕最高的信任和支持。

淮海战役粟裕立首功,但为何他拒绝在回忆录写淮海?究竟什么原因

坐镇的徐州总指挥官,便是在国民党中素有“长胜将军”之称的刘峙。

蒋介石为保战局稳妥,又将他的心腹爱将杜聿明部派去支援。

杜聿明不愧国军名将,颇有头脑,分析了华东野战军的进攻路线后,杜聿明下令国民党向徐州西南撤退。

然后以淮河为屏障,凭着精良的武器装备反击,公正的说杜聿明的战术很高明,却漏算了一点。

蒋介石得知徐州守军撤退的消息,大怒,连夜用飞机向徐州空投了自己的亲笔信。

淮海战役粟裕立首功,但为何他拒绝在回忆录写淮海?究竟什么原因

内容简明扼要:停止撤退,转向濉溪口增援。杜聿明急的乱蹦,无奈蒋介石油盐不进。

他也想先斩后奏,无奈国民党各部都是直接听命于蒋介石的,刘峙与杜聿明本就面和心不和,遇此关键时刻,刘峙巴不得踩杜聿明一脚。

这个小插曲竟然成为了国共的转折点。

同样是前线形势变化,主帅要先斩后奏,我党部队是上下一心,领袖支持赞扬,而国民党却是相互倾轧,上峰猜忌,怎能取得胜利?

淮海战役粟裕立首功,但为何他拒绝在回忆录写淮海?究竟什么原因

11月22日,在我军隆隆的炮火声中,黄百韬军团一溃千里,死亡被俘无数。

而就在附近的徐州,李弥兵团、邱清泉兵团、孙元良兵团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友军覆灭。

12月初,国民党黄维军团再次走向覆灭,而杜聿明部被华中野战军在陈官庄打得抬不起头,历史又开始重现。

在他们的旁边,李延年、刘汝明部冷漠的袖手旁观,而我军三个纵队,像一把锋利的大铁钳一般。

夹断了黄百韬,吃掉了黄维兵团,困住了杜聿明总,又夹住了李延年部,如此“吃一看二照顾三”,国民党部队全线崩溃。

淮海战役粟裕立首功,但为何他拒绝在回忆录写淮海?究竟什么原因

1949年1月份,淮海战役大获全胜,粟裕将我党最初制订的小淮海计划,硬生生的打成了大淮海计划。

如此漂亮的翻身仗,难怪毛主席称他为“淮海战役最大功臣 ”。

全力支援

三大战役中,淮海战役的作战区域可说是空前巨大。

以徐州为中心,作战面积波及半个中国,如此广大的作战范围,三个纵队联合作战,需要数量庞大的军用物资支持。

而陈毅同志就曾经深情的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

淮海战役粟裕立首功,但为何他拒绝在回忆录写淮海?究竟什么原因

我们60万解放军在前线浴血厮杀,来自鲁、冀、苏、皖四地540万民工全力保障支援。

这些民工不但出车,出力,还带着家乡几乎全部粮食支援。

淮海战役期间,各地总计筹集粮食9亿余斤,四省几乎所有的青壮年全部上了战场,不是打仗,便是运粮。

战争到了关键时刻,前方战士拼勇杀敌,后方的百姓便拼命运输。

战区战火硝烟,上有飞机轰炸,下有炮火坦克,无数民众在运输途中壮烈牺牲,一人倒下,马上有人补上。

甚至出现一家老少齐上阵,就为保证军粮征衣能够送到前线战士手中。

淮海战役粟裕立首功,但为何他拒绝在回忆录写淮海?究竟什么原因

陈毅与粟裕

战后统计,战争中战士与民工的比例高达一比九,可见运送的路上危险重重,无数民工牺牲在运送的路上。

而战士们收到补给,看着这些经无数运输民工生死接力,好容易运送上来的粮食补给,上面都浸了运输民工的鲜血。

淮海战役的胜利,缘于我党的英明领导,各纵队联合作战,战士们的英勇杀敌,但这也是人民的胜利。

是军民一心,共同作战才能够取得战斗最终的胜利。

淮海战役粟裕立首功,但为何他拒绝在回忆录写淮海?究竟什么原因

淮海战役

可是,如此辉煌的战绩,晚年的粟裕 将军却一字不提,讳莫如深,这又是为了什么呢?

众人之功

粟裕将军为人性格内敛,低调朴实,一贯不愿提及自己的功劳。

人至晚年,连夫人楚青提出整理编写回忆录的建议,也被粟裕拒绝了,而对淮海战役,粟裕则格外回避。

后来粟裕将军大病一场后,终于同意撰写回忆录,将自己一生的经历如实的记录下来,留于后世纪念。

所有的经历,所有打过的战役都一一记录,但唯独没有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粟裕立首功,但为何他拒绝在回忆录写淮海?究竟什么原因

粟裕

如今想来,粟裕将军之所以对于淮海战役如此回避,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导致。

淮海战役最初的作战计划,确实是粟裕提报给毛主席的,毛主席认可粟裕计划的同时,又做了完善和补充才是最终计划。

实际指挥虽然是粟裕,当时名义上是由陈毅、邓小平负责统一调动各部。

而陈邓二位同志,对粟裕给予的充分的肯定和全力的支持,粟裕的各项命令才能顺利下达。

所以粟裕对于淮海战役绝口不提,也有不想争功,表现自己的意思,符合他低调沉稳的性格。

淮海战役粟裕立首功,但为何他拒绝在回忆录写淮海?究竟什么原因

而淮海战役让鲁、冀、苏、皖四地的人民带来几乎倾家荡产,人财两失。

粟裕作为战役的提议者,对四地的百姓巨大牺牲愧疚不已。

用百姓惨烈的牺牲换来的战争胜利,更不肯提及自己在战役中的功绩,所以对于淮海战役更是一字不提,不看。

最后,淮海战役在粟裕的眼中,实在不算一场艰难取胜的战争。

当时的我军,无论从部队人数,还是军事装备都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与国民党部队相比已经不落下风。

淮海战役粟裕立首功,但为何他拒绝在回忆录写淮海?究竟什么原因

周恩来和粟裕

比起早年打游击战时的重重危机,物资匮乏,前途未知的艰难时刻。

淮海战役虽然于我军而言意义重大,但于粟裕将军的生平所经历的战争,淮海战役依旧无需一提。

粟裕将军对于淮海战役唯一的文字记录,便是一首《沁园春·淮海战役》的词作。

最后一句“灭蒋家王朝,还看今朝”,道尽将军的风发意气,尽在不言中。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淮海战役

今日头条:;孔甲丙

https://www.toutiao.com/c/user/token/MS4wLjABAAAAlIBiDQq77PcRBQY8ZhtMQXMwHNVdKRUkUlCDujfaOew8FRaMtAv-1JW8MBl4o3zB/?source=tuwen_detail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