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王苏北|古镇及大院的记忆(连载七)

作者:大院子女

文/王苏北

双江古镇的正街有1000多米长,路面都是青石板铺的,东边有一条通往垭口的街巷,是小坡道中间还有几段台阶,两边有民房、商铺、药店、粮食加工厂等;正街的中间也有一条街巷通往河边,是下坡路也有一段台阶,这条小街我走的要多一些,街巷上有民房、买菜、买豆腐、买鱼类的店铺,印象深的是中间有个铁匠铺,开工时只见炉火通红,铁匠师傅胸前都戴着用皮革制作的大围裙,铁件在炉火里被烧得红软,这时把铁件夹出放在铁墩上,两个师傅用铁锤轮翻锤打铁件,烧、打几次后一个铁件就成形了。

古镇上的民房空间都很狭窄,屋内不宽采光也不好,我曾进去过一熟人家的住房,看到在屋里的高处搭起了一个小楼格有个简易梯子,上面可以睡2个人的地方,但高度很低,这也是为解决住房条件紧的办法。出了小街巷就到小河边,这是个交叉路口,左边能去永绥祠,绕道可到家属院,右边能去农贸集市和一营住地,前面是条小河,河上有座小桥通往对边的营房和民房区,在挢头的坡上生长着一棵大榕树,不知树龄有多少年了但如今依然生长很茂盛。

王苏北|古镇及大院的记忆(连载七)

通往河边的小街(拍于2023年)

正街西头是杨家大院,院的正门开在西街这边,但大门当时都是封闭的,进出杨家大院走西边的小门,从西往东走有一个小酿酒厂,用老式方法酿酒,产生的酒糟就凉哂在路边,路过时能闻到酒曲的香味,这可是喂猪的好饲料。正街中间有小学校、照相馆、图书店、理发店、生产资料门市部和几个食堂(现叫食店)等商铺。

双江垭口处在交通要道上,虽然在古镇街外但很繁华,这里还有两个食堂、茶馆、商店,茶馆里还有说书的表演,在去往正街的叉路口有一家商铺还代人写书信的服务,小桌上放有笔墨、信纸、信封;垭口是长途客车上下客的站点,客、货车司机经常在这吃饭,食堂的负责人和司机都特别熟,有人想让客、货车司机帮捎点东西或带个人上车找食堂的负责人都能办到。

一次跟着母亲去买粮和花生,花生是“八一”节和春节才供应,带皮花生要去榨油厂提货,进了榨油厂机器轰鸣,师傅们正加工食用油,在等提花生时看到厂房一边有人拌硬盘饼子吃说很香,我也跟着拌了一块吃真是很香,后来才知道这是花生榨完油后剩下的渣饼子所以香。

王苏北|古镇及大院的记忆(连载七)

杨家大院正门(拍于2023年)

古镇每逢赶场时很早人们都从各路口涌入镇上,正街上车水马龙很热闹,双江区当时管5个公社,生产队和农民有些物资、生产资料、生活日用品都得到区上来采购,农民利用赶场的机会到镇上卖一些自家的农产品,但国家统购统销的农副产品不能卖,如猪肉、花生、粮食、粉条等,再买一些日用品带回家;人们在大街上看看转转,有的还串串亲戚,家庭条件好的办完事后中午到食店吃顿饭也叫“打牙祭”,几个好友聚在食店里要点肉菜、花生米等小菜,每人打点散白酒,吃着喝着聊聊天,酒足饭饱后下午都各自背着东西步行往家赶路了。

虽然当年的粮食和生肉都是城市居民按人每月定量供应,但是饮食店还是供给一部分计划外肉类,农民没有粮票就自带大米或麦子可在食店换主食吃;男人都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天天干农活都很累,平时在家里餐桌上的油水很少,日常生活中节约一些粮和钱,趁赶场时能解解馋;镇上的食堂都是国营的,当地人都叫“第一食店”“第二食店”等,当年能在食堂上班算是好工作了。

王苏北|古镇及大院的记忆(连载七)

河边上的大榕树(拍于2023年)

王苏北|古镇及大院的记忆(连载七)

作者近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