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既要绿水青山还要“金山银山” 茶山竹海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作者:华龙网
既要绿水青山还要“金山银山” 茶山竹海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茶山竹海生态风光。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华龙网讯(记者 林楠 实习生 常涵笑)雨后的茶山竹海被白雾笼罩,道路略显湿滑,但进山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5月10日,记者跟随重庆市生态环境局走进永川茶山竹海,探访当地创建市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成功路径。

完成60个点位1005亩生态修复 探索绿色转型发展之路

茶山竹海片区位于永川北部,包括永川区茶山竹海街道和中山路街道孙家口村,总面积104.2平方公里,因其万亩连片茶园成团成簇,浩瀚竹海幽深迷离,茶竹共生景观举世无双,故名“茶山竹海”。

但在过去,这里累计大小矿山开采企业40余家,片区煤矿税收也一度占到片区财税总额的90%。由于落后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配套污染治理措施不足,道路雨天坑洼难行,晴天矿车经过灰尘漫天,自然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开发模式终会导致‘坐吃山空’。”永川区生态环境局生态科科长卢显红告诉记者,为了恢复茶山竹海美丽容颜,永川区开始探索茶山竹海片区绿色转型发展之路,于2017年启动茶山竹海片区生态恢复治理,配合永川区茶山竹海国家森林公园规划发展、产业布局、旅游开发等需求,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观光价值的矿山修复亮点景致。

既要绿水青山还要“金山银山” 茶山竹海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茶山竹海茶竹共生景观。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到2020年,茶山竹海片区完成全部33个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的生态修复,共涉及60个点位1005亩。

除了矿山修复,永川区还通过源头治理,逐步开展水生态修复工作。实施河流横向补偿机制,片区每年因河流水质改善获得横向补偿30万元左右,落实公益林补偿机制,每年发放村民公益林管护资金约60万元,片区居民自觉维护“绿水青山”的意识基本形成。

如今的茶山竹海片区森林覆盖率保持70%,有桫椤、银杏、桢楠、红豆杉、水杉等珍稀植物,被称为“天然大氧吧”,负离子平均浓度达到700个/立方厘米,局部地区达到20000个/立方厘米,山麓城镇区域PM2.5年平均浓度32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保持优良。

片区九龙河、小安溪、萱花河3条主要河流水质保持优良,城市水源地孙家口水库长期保持III类及以上水质,城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常年保持100%。

将茶山竹海荒山改造成茶树青山 打造“永川秀芽”金字招牌

“绿水青山”实现了,“金山银山”在何处?近年来,永川区积极践行“两山”理论,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新模式,以生态资源为“干”、以生态产品为“枝”、以生态文化、传统文化为“叶”不断推动片区“两山”基地建设枝繁叶茂。

永川区依托悠久的种茶制茶历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将茶山竹海荒山改造成为茶树青山,并依托茶研所开展茶叶科技创新和品质培育,出台“永川秀芽”茶叶全链条地方标准,打造出享誉全国的“永川秀芽”金字招牌。片区3万亩茶园、5万亩竹林提供了丰富的生态产品,在此诞生的“永川秀芽”享誉全国,茶叶、竹笋、竹荪等“茶竹山货”带动村民“绿色致富”。真正实现了激活一片叶子,培育一个产业,振兴一片乡村。

既要绿水青山还要“金山银山” 茶山竹海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茶竹文化研学游。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除了生态资源和生态产品,永川区还挖掘当地特色文化资源,融合箕山隐耕文化、佛道文化、茶竹文化、民俗文化,扩大“茶竹”文化影响力,以文化赋能“旅游+”发展,带动全民致富增收。重点发展“旅游+茶叶+文化”,依托底蕴深厚的茶文化和国际茶文化旅游节等,开展识茶、采茶、品茶、斗茶、论茶等丰富多样的文旅活动。

“和三年前相比,改造升级的茶山竹海迎来了更多的游客,同比游客量增加了四成左右。”重庆茶山竹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龚泉告诉记者,通过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质量提升改造,研学旅游、采茶体验、森林康养等文化产业吸引游客数量突破历史最高点。茶山竹海真正做到了“走出去”“引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