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序与跋】王友明/字字雕琢文章精,投桃报李真性情

作者:河南文学
【序与跋】王友明/字字雕琢文章精,投桃报李真性情
【序与跋】王友明/字字雕琢文章精,投桃报李真性情

大寒的第二天上午11时许,军人出身的刘畅老师给我发来微信说:

“老首长王老师,周末快乐!这一年多,我已较少写新作,现将近几年写的30多篇评论整理成书稿,希望得到您的帮忙,为我作序。以您对我人和文的了解,以及广大文友和读者对您的信赖和敬重,能由您作序最好。我知道您很忙,有很多写作计划,好在我这个不是急事,可先办急事,方便时再着手就行。由衷感谢,送上祝福!”

同刘畅老师成为微友已经5年,但未曾谋面。因同是当过兵的人,既有难以割舍的军旅情怀,又有与生俱来的战友情结,自然是心灵相犀、文缘相通。故此,尽管我年逾古稀,眼睛又不好,写序一事却不能推辞。他网名阿刘,安徽霍邱人,本科学历,深圳工作。现为中国现代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中国林业生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文学学会会员、《文笔精华》《黄河文艺》《百姓作家》等刊物顾问、《青年文学家》杂志理事、《河南文学》杂志签约作家。曾获古滇梁王杯征文金奖、首届吴伯箫散文奖等奖项。代表作:长诗《改革开放颂》《共和国礼赞》,论文《论鲁迅小说的悲剧美》等。出版诗文集《为时代放歌》,多件诗文入选《中国当代诗人作品》《当代作家诗人作品选》《深圳新诗选》等选本。

冬日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直射进房间,像一束亮闪闪的金线,不仅照亮了房间,也照亮了我的心田。我端坐在电脑前,把刘畅老师的《与知音共鸣》电子书稿,放大字号,静心阅读,心海不禁摇曳起记忆的涟漪。看到这个书名,便引起我的阅读欲,让我的思绪飞扬起来。于是,我想起了耳熟能详的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俞伯牙高妙、优美、动听的琴声,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响在耳边,令我心醉神迷。他失去知音,不再弹琴的举动,更令我感动至深。那一刻,我似乎是在和古人对话,体会他们得到或失去知音时的喜怒哀乐;于是,我想起了林非老师《渴望着追求更多的知音》文章。文中,他写了这样一段话:“远在自己的青年时代,我就追求着赤诚的友谊,盼望在许多朋友之间,都能成为相互支撑和生死与共的知己,以及同声相应与击节赞叹的知音。”可见,追求知音是人之共情,心之共鸣。我始终认为,知音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个超越,一种境界,不外乎一个“情”字:情投意合,心志相通;情趣相融,互动有序。

阅读刘畅老师的文学评论集《与知音共鸣》,不论是单书单评,还是集束多评,亦或是只言片语的短评,均诠释了作品的主旨,升华了作品的价值。他能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从他的文学评论集里,我透视到超然物外的境界,纯真坦荡的襟怀,浓郁深邃的情思,朴素凝练的文风。依我对他的了解,单就在文字交往,与知音共鸣方面,他切实做到了“三真”。

【序与跋】王友明/字字雕琢文章精,投桃报李真性情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如何做人,则是一个大考。刘畅老师的古道热肠,真心待友,是有目共睹的。《与知音共鸣》一书,共有44篇作品,评论作品占比最大32篇,散文、随笔、论文、杂文、附录合计12篇。评论作品中,有单人单评12篇,多人多评20篇。仅对15位女作家、10位男作家的作品评论,就涉及到50篇作品。那些真心倾情的点评,荟萃一起,恰如一串珍珠,闪光发亮,挂在我的心头,随时凝视都会怦然心动!

据我所知,但凡文友们的文章推出,刘畅老师不论工作多么繁忙,也要抽出时间来,真心收藏、真心阅读、真心评论。只要达到一定的文字数量,他就会寻找合适机会、合适平台,集束推出,无怨无悔地为他人作嫁衣裳。这似乎成为他业余生活的重心,始终用一颗炙热的真心,温暖着全国各地谋面或未曾谋面的文友,更温暖着我这个老兵。他的《在文字交往中收获的不仅是友情——王友明老师系列作品读后感》一文中,如此坦露真心:“一年多的文字交往,对我而言,与他在文字交往中收获的不仅是友情,还增长了见识、受到了启发、汲取了力量。”每每捧着这样一颗炙热的真心在手,我心里便充满温暖的力量。我在写给他的《一瓣心香浸玉壶》文章中说:“感动于刘畅老师一片真挚笃诚的爱心,不知道他为多少文友、写过多少文字的留评,一字一句、一言一语,均是用心血和汗水凝聚的,直抵心灵。”此话,发自肺腑。我与他“真心”与“真心”碰撞,“心灵”与“心灵”相映,未曾谋面却一往情深。

人们常说,文人相轻。可在刘畅老师心里,从来就没有这个概念,有的只是文友间真心相敬、相帮、相助。这是一种品格,一种精神,可嘉可赞!我一直信奉,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这一点儿也不假,只要是你付出了真心,必定会有回报。他的真心奉献,便赢得了众多文友的真心回馈!多年来,我亦是真心为文友们撰写序文、书评、留评,据不完全统计,已达数十万字,被文友称为“大哥”,有人称“王牌大哥”,我深感荣幸。蓦然,我想到一句话:“真心人,不怕艰辛,只会迎接挑战。”我觉得,这话是他为人为文的真实写照,也是所有真心付出人的真实写照。

【序与跋】王友明/字字雕琢文章精,投桃报李真性情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过:“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刘畅老师重情重义,是一位真性情中人,仅从撰写文学评论的角度来看,便可见一斑。

在网上,我看到这样一句话:“假如没有真情,好比鸟儿没有翅膀,感受不到天空的辽阔;假如没有真情,好比鱼儿没有鱼鳍,感受不到溪流的欢快;假如没有真情,好比严寒后没了春天,不见草长莺飞,不见牧童吹笛;假如没有真情,好比人心隔了玻璃,你我不会相遇相知;假如没有真情,好比一颗心上了锁,跃动地那么规律没有活力;假如没有真情,好比世界没有色彩,冷漠而乏味;假如没有真情,好比人们没有了沟通的桥梁,怎么连接你与我的心灵?”我想,刘畅老师正是深谙此理,才如此付出真情吧!记得,在交流写评感悟时,我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付出一片真情,便会收获一份信任、一份快乐!”他说:“深有同感!”这就是心有灵犀的真情相融,一生相随,彼此珍惜。

真情铸文,历久弥香。刘畅老师的文学评论均是至纯的真情、至美的意境。再读他的《读【家是玉麦 国是中国】——听杨年华讲西藏故事》,我的心情依然久久难以平静,原著真情涌动,书评真情饱满。他那真情的评论,是一泓清泉,洗净了我内心的风尘;是一缕阳光,照进了我的内心深处;是一朵鲜艳的小花,令我的内心芬芳馥郁。运用这样的排比词,并无恭维之意,与真性情人进行文字交流,真的会获益良多。

刘畅老师的《谈谈王小燕和她的散文【姑妈】》一文,亦体现着他真情流露、自然流露的特点。他这样评论说:“王小燕老师的这篇《姑妈》,2017年写的作品,在姑妈三周年忌日来临之际,重新拿出来分享,作为对姑妈的纪念,作者写作时泪流满面,今年读来依然热泪盈眶。对姑妈的这份深情,打动了自己,打动了大家,也打动了我。”这是他用真情铸就的文字,恰似一条情感的溪水缓缓流淌,叮咚有声,触动心弦,感人肺腑。

透过书中的所有评论文字,我愈加坚定了自己的看法,刘畅老师的个性品格:真性情!真情,无需解释,因为付出是无私的。

【序与跋】王友明/字字雕琢文章精,投桃报李真性情

《荀子·修身》中有句:“君子养心莫善于诚。”意思是说:“君子陶冶思想性情,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没有什么比诚心诚意更重要的了。”足见,真诚的至关重要性。做真诚人、说真诚话、办真诚事,是一个真正的作家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尽管与刘畅老师交往的时间不算很长,自感认人还是比较准确我,觉得他是一个真诚靠谱的人,这在文学评论中都有所体现。

《从讲新疆故事到讲家乡故事——读田万里长篇文旅生态散文【淇河】》《当激情的田万里遇到青春的阿克苏——有感于田万里生态散文集【青春的阿克苏】》两篇近万字的评论,可谓是真诚至极、用心至深。刘畅老师从不同的视角,以入木三分的透视力,一字一句,条分缕析;一言一语,随心而动。他说:“我始终认为,内容和形式同样重要,有的作品内容很充实,甚至是正能量的,但表现形式上却寡淡乏味,效果也就大打折扣。有的作品看上去很‘美’,却是花拳绣脚,内容上空洞无物。不是表里如一的美,是算不上美文的。”此言甚是,一个不真诚的人,是写不出美文的,即使偶尔写出来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品味他文字的真诚内涵,感悟他心灵的至臻至美,我在潜移默化中升华了自己的认知。

《寻根千年,探秘万里——陆悦文史散文一览》文评,且不说字数达到8000余字,仅其中的系列分类,便显现出刘畅老师的至心至诚。他与陆悦老师是2019年8月,在云南昆明结识的,互动频繁,成为好友,交情日深。真诚像一盏明亮的灯,照亮着彼此,温暖着彼此。恰如李白《相逢行二首》中所描写的那样:“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朋友相交,贵在真诚;文字交流,亦在真诚。他说:“先后拜读过他数十篇散文,并对其中20多篇做了点评或评论。而文史散文为他最为擅长,最为得意,我也最为钟爱,在此特将对17篇此类作品的简析集中汇编。”在汇编时,他又分为“故土古文化系列”“故土风物系列”“关于地貌释疑”“关于玉石研究”“重庆之行系列”等5个部分,倾抱写诚,思考缜密。

众所周知,撰写书评文评,是一件很难的事儿,刘畅老师却乐此不疲。他在真诚做人、真诚作文,以助人为乐,成全他人为美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不光是文学评论,收集在书中的《论鲁迅小说的悲剧美》《可爱的人与可恨的人》《人性之善与人性之恶》《只言片语录及续篇》等作品,无不是呈现着刘畅老师“真心”“真情”“真诚”的个性品质。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刘畅老师撰写评论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只有自知。撰写评论,助人为乐,本是一种高尚的品德,“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他又自费把评论汇辑成册,出版发行,以供欣赏、研究或者收藏,着实把“真心”“真情”“真诚”彰显得淋漓尽致,真乃是“字字雕琢文章精,投桃报李真性情”!

【序与跋】王友明/字字雕琢文章精,投桃报李真性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