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北大5年换5任校长,学生喝花酒教师逛妓院,怎么成为最高学府的?

作者:七叶读书阁
北大5年换5任校长,学生喝花酒教师逛妓院,怎么成为最高学府的?

关注一下,铁汁!

1917年,北京大雪纷飞。一位身材矮小的男子,行动沉稳地走下马车。校工们连忙向其鞠躬,没想到,他也摘下礼帽,郑重其事地回礼。在场之人都惊呆了:这在北大可是从未有过的“怪事”。

这位男子是新任“内阁大臣”蔡元培。在此之前北大已经换了5任校长,其中不乏有勇有谋之能士,但终究无法改变北大乌烟瘴气的腐败氛围。

北大5年换5任校长,学生喝花酒教师逛妓院,怎么成为最高学府的?

京城名妓赛金花、小凤仙挂牌过的上林仙馆

(一)百年前的北大,乌烟瘴气,官僚习气十分浓厚,学生喝花酒,教师逛妓院,哪里有最高学府的样子?

请看许德珩《回忆蔡元培先生》中所云:

蔡先生是1917年1月到北大就职的,在此以前的北大,是一座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一些有钱的学生,带听差、打麻将、吃花酒、捧名角,对读书毫无兴趣,教员中不少人不学无术,吃饭混日子,教课是陈陈相因,敷衍塞责。

顾颉刚《蔡元培先生与五四运动》里有类似记述:

1913年我考入北大预科时,学校像个衙门,没有多少学术气氛。有的老师不学无术,一心只想当官;有的教师本身就是北洋政府的官僚,学问不大,架子却不小。那时的北大有一种坏现象:一些有钱的教师和学生,吃过晚饭后就坐洋车奔“八大胡同”(妓女集中地段),所以妓院中称“两院一堂”是最好的主顾(“两院”指参、众两院,“一堂”指北大,其前身为京师大学堂)。那时在学生中还流行一种坏风气,就是“结十兄弟”。十个气味相投的学生结拜作兄弟,毕业后大家钻营作官,谁的官大,其他九人就到他手下当科长、当秘书,捞个一官半职,有福同享,这样的学校,哪能出人才?只能培养出一批贪官污吏!蔡元培先生来校之前,北大搞得乌烟瘴气,哪里像什么最高学府?

北京大学也因此被谑称为“探艳团”、“赌窟”。

北大5年换5任校长,学生喝花酒教师逛妓院,怎么成为最高学府的?

“八大胡同”的那些头牌姑娘们

(二)探索救国之道,教书育人、启发民智

1894年,蔡元培26岁,甲午中日战争爆发,《马关条约》签订。

蔡元培挥泪写下“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也”,发奋要探索救国之道。

1898年,“戊戌六君子”被害,维新变法失败。蔡元培反思康、梁失败的原因:“不先培养革新之人才,而欲以少数人弋取政权,排斥顽旧,不能不情见势绌。”

以一介布衣的身份来实践教书育人、启发民智的理想。

1917年,在北大接连换了5任校长之后,蔡元培受友人邀请回国。期待蔡元培能“开出一种风气,酿成一大潮流,影响到全国,收果于后代”。

这就有了开头的一幕,蔡元培给校工们回礼。他每天经过校门,都脱帽鞠躬,向校警还礼,久而久之,他的儒雅风流,待人接物一视同仁的形象,成为北大校园内不可或缺的风景线。

北大5年换5任校长,学生喝花酒教师逛妓院,怎么成为最高学府的?

蔡元培

(三)第一步“招揽人才”——三顾茅庐陈独秀,一股清风英雄聚

“要成事,先要聚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这一点比维新变法失败的康、梁可聪明多了。先培养革新的人才,壮大自己的队伍,才有力量对抗旧势力。

当时陈独秀正在主编《新青年》杂志,倡导民主、科学、自由。

蔡元培想要启发民智,整治北大腐朽官僚气息,不正好就是需要这种精神嘛!

于是,蔡元培多次去找陈独秀,有时候去得太早,便坐在门口一直静等陈独秀醒来。当时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新青年》正风生水起,他本无意于北上,但最终被蔡元培说服,接受聘用做北大的文科学长,当时有“三顾茅庐”的美谈。

北大5年换5任校长,学生喝花酒教师逛妓院,怎么成为最高学府的?

《觉醒年代》中的蔡元培

《新青年》的陈独秀来到北大,就像磁铁一样。把胡适、李大钊、钱玄同等也吸引而来,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

(四)生活中温文尔雅,面对斗争却临危不惧。

“招揽人才”第一步完成,有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新青年。但势必会遭到旧势力的反对。

(1)当时,反对派林纾在小说《妖梦》中将胡适拟作“秦二世”,称陈独秀为“猫头鹰”,更骂蔡元培是大乌龟。蔡元培当天即发表《致〈公言报〉函并附答林琴南君函》,公开回击林纾的挑衅,理直气壮地为北大的新派教员辩护。

(2)蔡元培招收9名女大学生,开了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河。

(3)军阀张作霖曾对司令讲:“蔡元培闹得很凶,男女同学有伤风化,为什么不把他看管起来?”甚至有军阀扬言要“在景山架大炮,对着北大”。蔡元培亦无畏惧,据理驳斥。

(4)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军警出动,逮捕了32名学生,蔡元培不断与警察厅、教育部周旋,营救学生,甚至“愿以一人抵罪”。

北大5年换5任校长,学生喝花酒教师逛妓院,怎么成为最高学府的?

京师大学堂

(五)第二步“制度改革”,有好的土壤(制度),种子(新势力)才能发芽。

(1)成立“进德会”,规范学生教师的品德。

制定“三不”即戒赌、戒嫖、戒娶妾为基础的三个等级的会员条件。

要求师生员工选择承诺:

甲种会员,不嫖,不赌,不娶妾。

乙种会员,于前三戒外,加不作官吏、不作议员二戒。

丙种会员,于前五戒外,加不吸烟、不饮酒、不食肉三戒。

“吃花酒、逛窑子”再也没有了。

(2)将“学年制”改为“选科制”,也就是今天的学分制。

所谓“学年制”就是学完一定的时长。

这下老师、学生,也不能混日子了,学分不够,没法毕业。

同时也让学生有了自由选择的权利。

(3)还有很多制度,在此就不一一讲述了,其中就包括前面讲的“男女学生同校”。

蔡元培将此办学方针概括为“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16字箴言。陈独秀晚年感慨地说,蔡孑民先生“容纳异己的雅量,尊重学术思想自由的卓见,在习于专制、好同恶异的东方人中实所罕有”。

北大5年换5任校长,学生喝花酒教师逛妓院,怎么成为最高学府的?

北京大学

(六)正是“蔡先生”这样大刀阔斧的改革,才把腐朽的京师大学堂,变为了今天学术巅峰的最高学府。

1940年3月5日,72岁的蔡元培在香港病逝,死后无一间屋、一寸土,且欠下千余元医药费。其临终前反复念叨“科学救国”“美育救国”,这是他一生的追求、一生的情感所寄。

北大5年换5任校长,学生喝花酒教师逛妓院,怎么成为最高学府的?

蔡元培

今天我们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大师们却早已逝去。

听云间凤鸣,学大师风采。欢迎关注@七叶读书阁我们一起品味人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