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袋装牛奶插口、吸管也有南北差异?真相原来是这样……

作者:半两财经

破案了。让南方“小土豆”和北方人争执了一段时间的袋装牛奶到底有没有插孔、配不配吸管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北京青年报记者1月11日从多家乳企了解到,这一问题并不是什么南北方差异问题,而是牛奶包装形式的不同。

袋装牛奶也有南北差异?

随着哈尔滨旅游的火爆,越来越多的哈尔滨商户“宠着”来旅游的“南方小土豆”们,不仅冻梨被切开摆盘,就连豆腐脑里都放了白糖。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南方游客发现自己在哈尔滨购买的袋装牛奶既没有插孔又不配吸管,跟老板要,老板则表示“这个真没有”。

类似的事件不仅让南方游客找到了新的南北差异,更让北方的小伙伴们继“黑龙江产蔓越莓后”再次“破防”。随后,#北方袋装牛奶普遍没有吸管也没插孔#等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

话题中,多位网友提出,北方袋装牛奶没吸管、没插孔。南方小伙伴则表示,便利店、小超市、鲜奶店收银处都有单独吸管,买袋装牛奶只要问就会给。有的小伙伴晒图以佐证,袋装牛奶不仅配吸管,还会加一层透明包装袋,以防在插吸管时牛奶溢出来。

更有网友喊话品牌,凭什么北方的牛奶没有吸管啊,这么多年喝的袋装牛奶终究是错付了。不过,也有不少IP在江浙一带以及广东的网友表示,自己也从没有见过袋装牛奶有插孔的,买的整箱袋装牛奶也没见到有吸管。

企业称同品牌、同包装产品 形式统一

袋装牛奶有没有插孔和吸管真的是南北差异吗?

北青报记者采访了多家牛奶生产企业。其均表示,在牛奶包装上,确实没有不同市场包装不同的划分。“纯牛奶在包装上确实有很多形式,比如常温的有砖形、枕形,还有软包装的百利包和立式袋等等。但是包装都是生产前就设定好的,不会存在同一品牌的都是枕形包装,有的有插孔,有的没有这种情况。”一位液态奶生产企业的负责人表示,尤其是全国型企业,包材都是统一采购,基本不会出现为了满足某一区域的“定制化”情况。

对于是否配吸管这一问题,该负责人也称,都是统一的,如果某一包装需要配吸管,那么所有同包装的产品就都会有,反之也一样。

袋装牛奶插口、吸管也有南北差异?真相原来是这样……
袋装牛奶插口、吸管也有南北差异?真相原来是这样……

蒙牛方面也表示,在蒙牛的袋装常温牛奶中,从包装形式上看一般分为利乐枕、百利包和爱克林,其中利乐枕、百利包市场上主流的产品都不带吸管和插孔,而爱克林是立式袋,确实有配吸管。其同款包装形式的产品均是全国统一包装,不存在南北之分,也不存在吸管或插孔,一个区域有另一个区域没有的问题。

中国牛奶包装演化史 牛奶包装正在即饮化

那为何南北网友在实际购买的体验上会有如此的不同呢?

有分析表示,除了一些区域型乳企为了满足当地消费习惯,在包装上进行了“定制”外,很多网友印象中袋装牛奶有插孔和吸管的情况,很可能是“回忆杀”在作祟,也就是说部分包装是停留在消费者“印象中”的包装,部分包装很可能已经被更新包装技术取代。这就不得不说说牛奶包装演化史。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最早牛奶都是放在玻璃瓶里销售,但是其容易破碎,不适合长距离运输和携带,且玻璃瓶透光会影响牛奶的保质期。因此,大陆很多牛奶品牌早期只能服务于本地消费者,无法走出区域。

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利乐无菌灌装设备的引入,中国乳制品行业开始采用纸、铝、塑料复合包装材料。复合纸包装开始逐渐成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主要包装材料,正是由于这种包材的高阻隔性能,延长了牛奶的保质期也,增加了牛奶的配送半径,让蒙牛、伊利等企业顺势而起,快速打开了北京等一线城市的市场,并将牛奶卖到全国。

如今,利乐枕、利乐砖等包材还是常温牛奶的常见品种。其中,利乐砖带有插孔和吸管,而利乐枕则大多并无相关配备。

在同一时代出现在国内牛奶市场上的还有百利包这种牛奶包材。这种包材是由法国百利公司无菌包装系统生产的,由多层黑白无菌复合膜或铝塑复合膜压制而成的塑料包装。可以同时满足保持牛奶营养成分和牛奶卫生安全的要求。而由于其是软包,大部分品牌并没有留下插孔位置。

而随着牛奶消费场景从居家营养品到日常饮料的变化,更方便、更环保的牛奶包装出现在市场上并已经成为主流。

比如国产的屋形牛奶盒上加了旋盖,解决了这一包装牛奶即饮的场景问题。而酸奶中更多使用的爱克林无菌轻型包装,不仅有一个类似水瓶、可以站立的外形,还有易撕开口的设计并配备了吸管,方便随时引用。而目前在北京市场消费更多的箱装牛奶则很多采用了可即饮的无菌砖包装,如旋盖式利乐钻包装,更加符合现在的消费习惯。

分析人士表示,总的来说,牛奶是否有插口,带不带吸管,不是企业区别对待,而是由于一些地区消费习惯、消费场景的不同,商家进行了更符合当地的配套。比如一些北方消费者购买利乐枕牛奶大多不是为了即饮,因此有无插口或吸管并不关注。如果即饮则大多选择带插口的其他包材牛奶。而南方的商家即使厂家不配吸管,也会给主动提供给顾客,都是为了将服务做好进而做好生意。而随着牛奶消费日常化、饮品化,未来还会有更适合市场的包装或服务出现。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

编辑/田野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