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复杂多变的李光耀(下)

作者:当时就是这样头条号

民主制度框架下的威权统治

李光耀治下的新加坡选择性承袭了英国留下的政治制度框架,选民直选议员,议员多数党获得执政权。但对于西方价值观提倡的新闻自由、言论自由却不以为然,在民主框架下坚定实施威权统治,具体可表现为以下方面:

1、打击政敌和异见人士

利用《内部安全法令》授予政府在必要时“不经审判”即得以“无限期拘禁”危害国家安全的人士,是李光耀常用的打击政敌的重要方法。同时,利用法律起诉政治对手使其面临巨额经济赔偿也是惯用手法。

2、管制新闻舆论

通过建立严格的新闻准入机制及新闻检查制度,实现对新闻舆论的把控。由政府垄断重要的媒体资源,主导舆论风向。如,政府控股的新加坡报业控股集团控制国内重要报纸(如联合早报和海峡时报),官方广播局垄断经营广播电台和电视台。

起诉新闻媒体、限制发行量是李光耀整治媒体的重要手段。从1965年2010年,李光耀在新加坡境内控告媒体“诽谤”的官司,多达20多宗,结果全部都是李光耀“胜诉”。也因此,很多人称新加坡的法庭为“袋鼠法庭”。

3、要挟或诱惑选民

李光耀在选举过程中遇到一些反对派强势的选区,就会对选民提出威胁或诱惑,比如哪个选区支持人民行动党将获得优先翻新组屋,而反对党当选的选区则会遭到资源的冷落,遭受政策惩罚。

4、将单选区变为集中选区

在1984年及以前,新加坡实行单选区制,一个选区一个议席。在单选区模式下,少数比例的反对党仍然有可能获得议席。随着人民行动党得票率逐步下降,李光耀于1980年提出集选区的建议。一个选区4-6个议席,选票实行“赢家通吃”,只要赢得简单多数,就赢得了所有的席次。与单选区相比,集选区对小党更不利。原来四个单选区,小党有可能赢得其中的一个,但合并为四席次集选区后,小党一个席次都拿不到。

李光耀还可以对单选区或集选区进行动态调整。一个单选区,如果执政党有绝对优势,就继续保留;如果被反对派反超或受到挑战,就取消后并入集选区。这种“骚操作”下,反对党的政治空间就更小了。

细心的保姆或冷酷的严父

有时候,李光耀像新加坡这座花园城市的保姆,对城市建设与规划倾注大量心血。在多雨的新加坡,小区-地铁-公交总有一条长长的风雨长廊无缝连接,可以全覆盖人们的出行线路。这样人性化的设计不胜枚举,都能体现李光耀政府的细心。

复杂多变的李光耀(下)

小区蜘蛛网一般的风雨连廊

有时候,李光耀像一个严厉的父亲一样,管束着这个国家。无论是政治制度、教育制度、住房设计、福利制度、意识形态、种族政策,李光耀都要主导干预。

也因此,新加坡的令行禁止花样繁多。禁止乱扔垃圾、禁止公共场所吸烟、禁止地铁吃东西、禁止街头涂鸦等还好理解,但禁止家里有蚊子、禁止留长头发、禁止口香糖就超出一般人的预想。

复杂多变的李光耀(下)

​ 各种禁令

复杂多变的李光耀(下)

不能吃口香糖

1960年代嬉皮士文化流行,1970年新加坡政府开始“不鼓励”男性公民留长发,而留长发的游客也被拒绝入境。当时日本音乐家喜多郎和英国摇滚乐队Led Zeppelin,也被禁止入境。(这个规定,终于在八十年代,跟随嬉皮文化一起静静的消失了。)

不仅禁令繁多,严刑峻法也是吓人,最著名的当然是新加坡特色的鞭刑。1993年,美国青年麦可·彼得·费尔在新加坡破坏公物,当地法院判处他4个月监禁和鞭打6下,在克林顿的斡旋之下,鞭打减少为4下。

复杂多变的李光耀(下)

鞭刑

也难怪,亨廷顿在对比新加坡与台湾时说,新加坡是干净而小气,台湾是污秽而自由。

浓烈刺鼻的精英主义

1983年,李光耀在国庆群众大会上发表了出人意料的讲话,指出“男性大学毕业生若要他们的下一代有所作为,就不应该愚昧的坚持选择教育程度和天资较低的女性为妻”。这番言论引起轩然大波。

骨髓里充斥精英主义的李光耀,为了干预高学历女性婚姻问题,推动成立社交发展署促进男女社交,并给予已婚高学历女性税收优惠。

李光耀在推行组屋的时候对各族群进行比例限制管理(同一区域组屋华人或马来人或印度人居住比例不得超过一定限额),以避免同一族群聚集,从而达到各种族混居的融合状态。基于此,我曾以为李光耀是一个倡导多元平等的人。

但似乎从现实考虑,新加坡淡化华人主体的色彩,强调多元融合,更能符合新加坡的现实利益。新加坡被穆斯林世界环绕,其周边国家都是信奉穆斯林的马来人和印尼人。如果新加坡趋向华族沙文主义,强调华人主体地位,那么势必会成为东南亚的以色列,招致更多的仇恨和敌视。另外,避免同一族群聚集也利于执政党的选票。

这就很好理解,为什么李光耀披着多元融合的外衣,实则藏着精英主义的身体。认识到这点,对李光耀取缔陪审团制度就不难理解了。

从社会主义到国家资本主义

李光耀领导的人民行动党早期理念脱胎于英国工党。但李光耀意识到用高福利承诺换取选票的危险,便快速转向资本主义。工会律师起家的李光耀,意识到“不能杀死下蛋的鹅”,便运用各种制度遏制工会滥用罢工的权力,通过政府介入劳资双方的谈判,保护资本,规定薪资上涨幅度不能超过生产力提高,重塑新型的劳资关系。

除了尊重契约、保护资本、提倡储蓄、避免高福利陷阱、低税率的自由市场经济特征,新加坡的经济带有强烈的国家资本主义形态。新加坡财政部全资控股的淡马锡控股公司掌控了包括新加坡电信、新加坡航空、星展银行、新加坡地铁、新加坡港口、海皇航运、新加坡电力、吉宝集团和莱佛士饭店等重要产业。曾有国外媒体估算,淡马锡控股所持有的股票市价占到整个新加坡股票市场的47%,可以说是几乎主宰了新加坡的经济命脉。

除此以外,新加坡政府建立了另一种形态的福利制度,从而与国民进行深度捆绑,典型的就是组屋政策。由建屋发展局低价征收土地,整体规划建设组屋,出售给符合条件的国民。国民能够以较低价格获得组屋99年的居住权,并获得组屋津贴,也可利用中央公积金偿还贷款。目前新加坡90%人口都居住在组屋。

从政府角度看,新加坡模式可以吸引资本流入、推动外资产业的进入,同时政府能主导经济命脉,让国民从摇篮到坟墓的一切都依附于政府,但又不扼杀国民的生产力,落入高福利陷阱。

打压华语教育的儒家学说倡导者

李光耀基于经济与政治的考虑,选择英语作为新加坡通用语言,一方面英语作为多种群通行的语言,便于融入西方主导的经济体系。另外,也可以抑制华族沙文主义以及共产主义。华族与共产主义的天然联系也让李产生恐惧。这也直接造成李对南洋大学的打压。

选择英语作为通用语言并打压华语并不代表李光耀全盘接受西方价值伦理。恰恰相反,李光耀对提倡个人自由的西方民主价值观存有警惕。而儒家思想强调个人责任与义务、重视家庭与教育以及对秩序的重视,深受其认可,也与其倡导的“亚洲价值观”高度契合,即“先经济,后民主”以及“先集体、后个人”。在李光耀的推动下,新加坡教育部将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修身之德、治国之纲等儒家思想编写进中学的英文课程。

复杂多变的实用主义者

改革开放以前,李光耀在人民日报的形象是“帝国主义走狗”。此后,却摇身一变,成了“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就像这种评价的转变,李光耀的一生也是在不断地应势而变,因时而变。

积攒政治资本阶段,投身工运事业,与左派合作。获得政权后,打压左派。发展经济的时候,保护资本,遏制工会,规避高福利,却用国家资本主义深度绑定国民。他的矛盾与复杂,在实用主义的分析框架下,又能得到高度统一。

李光耀的光辉形象与伟大成就,已有太多赞誉。关于新加坡的繁荣富庶、干净整洁以及政府的高效廉洁,更是闻名遐迩。所以此文更像非对称描写,更多关注李光耀的复杂性。

这个世界不仅黑与白,还有更多缤纷的色彩。所以不存在什么一文看懂某某某的标题。相反,我们要敬畏这个世界恰如他应有的复杂。

李光耀纪事年表

1923年9月16日

在新加坡甘榜爪哇路92号住宅出生。

1936―1939年

1940―1942年

在莱佛士书院和莱佛士学院求学。

1946―1950年

留学英国剑桥大学攻读法律,幷在伦敦获得执业律师资格。

1950年9月

同柯玉芝小姐结婚。

1954年11月

人民行动党正式成立,当选秘书长。

1959年6月5日

人民行动党执政。宣誓就任新加坡自治邦首任总理,时年35岁。

1965年8月9日

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独立。

1990年11月28日

吴作栋接任总理。继续留在内阁,担任内阁资政。自1959年6月起,担任总理长达31年又5个月。

1998年

续任内阁资政。

2011 年

宣布不再出任内阁职务,结束政治生涯

2015.03.18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 91岁辞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