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複雜多變的李光耀(下)

作者:當時就是這樣頭條号

民主制度架構下的威權統治

李光耀治下的新加坡選擇性承襲了英國留下的政治制度架構,選民直選議員,議員多數黨獲得執政權。但對于西方價值觀提倡的新聞自由、言論自由卻不以為然,在民主架構下堅定實施威權統治,具體可表現為以下方面:

1、打擊政敵和異見人士

利用《内部安全法令》授予政府在必要時“不經審判”即得以“無限期拘禁”危害國家安全的人士,是李光耀常用的打擊政敵的重要方法。同時,利用法律起訴政治對手使其面臨巨額經濟賠償也是慣用手法。

2、管制新聞輿論

通過建立嚴格的新聞準入機制及新聞檢查制度,實作對新聞輿論的把控。由政府壟斷重要的媒體資源,主導輿論風向。如,政府控股的新加坡報業控股集團控制國内重要報紙(如聯合早報和海峽時報),官方廣播局壟斷經營廣播電台和電視台。

起訴新聞媒體、限制發行量是李光耀整治媒體的重要手段。從1965年2010年,李光耀在新加坡境内控告媒體“诽謗”的官司,多達20多宗,結果全部都是李光耀“勝訴”。也是以,很多人稱新加坡的法庭為“袋鼠法庭”。

3、要挾或誘惑選民

李光耀在選舉過程中遇到一些反對派強勢的選區,就會對選民提出威脅或誘惑,比如哪個選區支援人民行動黨将獲得優先翻新組屋,而反對黨當選的選區則會遭到資源的冷落,遭受政策懲罰。

4、将單選區變為集中選區

在1984年及以前,新加坡實行單選區制,一個選區一個議席。在單選區模式下,少數比例的反對黨仍然有可能獲得議席。随着人民行動黨得票率逐漸下降,李光耀于1980年提出集選區的建議。一個選區4-6個議席,選票實行“赢家通吃”,隻要赢得簡單多數,就赢得了所有的席次。與單選區相比,集選區對小黨更不利。原來四個單選區,小黨有可能赢得其中的一個,但合并為四席次集選區後,小黨一個席次都拿不到。

李光耀還可以對單選區或集選區進行動态調整。一個單選區,如果執政黨有絕對優勢,就繼續保留;如果被反對派反超或受到挑戰,就取消後并入集選區。這種“騷操作”下,反對黨的政治空間就更小了。

細心的保姆或冷酷的嚴父

有時候,李光耀像新加坡這座花園城市的保姆,對城市建設與規劃傾注大量心血。在多雨的新加坡,小區-地鐵-公交總有一條長長的風雨長廊無縫連接配接,可以全覆寫人們的出行線路。這樣人性化的設計不勝枚舉,都能展現李光耀政府的細心。

複雜多變的李光耀(下)

小區蜘蛛網一般的風雨連廊

有時候,李光耀像一個嚴厲的父親一樣,管束着這個國家。無論是政治制度、教育制度、住房設計、福利制度、意識形态、種族政策,李光耀都要主導幹預。

也是以,新加坡的令行禁止花樣繁多。禁止亂扔垃圾、禁止公共場所吸煙、禁止地鐵吃東西、禁止街頭塗鴉等還好了解,但禁止家裡有蚊子、禁止留長頭發、禁止口香糖就超出一般人的預想。

複雜多變的李光耀(下)

​ 各種禁令

複雜多變的李光耀(下)

不能吃口香糖

1960年代嬉皮士文化流行,1970年新加坡政府開始“不鼓勵”男性公民留長發,而留長發的遊客也被拒絕入境。當時日本音樂家喜多郎和英國搖滾樂隊Led Zeppelin,也被禁止入境。(這個規定,終于在八十年代,跟随嬉皮文化一起靜靜的消失了。)

不僅禁令繁多,嚴刑峻法也是吓人,最著名的當然是新加坡特色的鞭刑。1993年,美國青年麥可·彼得·費爾在新加坡破壞公物,當地法院判處他4個月監禁和鞭打6下,在克林頓的斡旋之下,鞭打減少為4下。

複雜多變的李光耀(下)

鞭刑

也難怪,亨廷頓在對比新加坡與台灣時說,新加坡是幹淨而小氣,台灣是污穢而自由。

濃烈刺鼻的精英主義

1983年,李光耀在國慶群衆大會上發表了出人意料的講話,指出“男性大學畢業生若要他們的下一代有所作為,就不應該愚昧的堅持選擇教育程度和天資較低的女性為妻”。這番言論引起軒然大波。

骨髓裡充斥精英主義的李光耀,為了幹預高學曆女性婚姻問題,推動成立社交發展署促進男女社交,并給予已婚高學曆女性稅收優惠。

李光耀在推行組屋的時候對各族群進行比例限制管理(同一區域組屋華人或馬來人或印度人居住比例不得超過一定限額),以避免同一族群聚集,進而達到各種族混居的融合狀态。基于此,我曾以為李光耀是一個倡導多元平等的人。

但似乎從現實考慮,新加坡淡化華人主體的色彩,強調多元融合,更能符合新加坡的現實利益。新加坡被穆斯林世界環繞,其周邊國家都是信奉穆斯林的馬來人和印尼人。如果新加坡趨向華族沙文主義,強調華人主體地位,那麼勢必會成為東南亞的以色列,招緻更多的仇恨和敵視。另外,避免同一族群聚集也利于執政黨的選票。

這就很好了解,為什麼李光耀披着多元融合的外衣,實則藏着精英主義的身體。認識到這點,對李光耀取締陪審團制度就不難了解了。

從社會主義到國家資本主義

李光耀上司的人民行動黨早期理念脫胎于英國工黨。但李光耀意識到用高福利承諾換取選票的危險,便快速轉向資本主義。工會律師起家的李光耀,意識到“不能殺死下蛋的鵝”,便運用各種制度遏制工會濫用罷工的權力,通過政府介入勞資雙方的談判,保護資本,規定薪資上漲幅度不能超過生産力提高,重塑新型的勞資關系。

除了尊重契約、保護資本、提倡儲蓄、避免高福利陷阱、低稅率的自由市場經濟特征,新加坡的經濟帶有強烈的國家資本主義形态。新加坡财政部全資控股的淡馬錫控股公司掌控了包括新加坡電信、新加坡航空、星展銀行、新加坡地鐵、新加坡港口、海皇航運、新加坡電力、吉寶集團和萊佛士飯店等重要産業。曾有國外媒體估算,淡馬錫控股所持有的股票市價占到整個新加坡股票市場的47%,可以說是幾乎主宰了新加坡的經濟命脈。

除此以外,新加坡政府建立了另一種形态的福利制度,進而與國民進行深度捆綁,典型的就是組屋政策。由建屋發展局低價征收土地,整體規劃建設組屋,出售給符合條件的國民。國民能夠以較低價格獲得組屋99年的居住權,并獲得組屋津貼,也可利用中央公積金償還貸款。目前新加坡90%人口都居住在組屋。

從政府角度看,新加坡模式可以吸引資本流入、推動外資産業的進入,同時政府能主導經濟命脈,讓國民從搖籃到墳墓的一切都依附于政府,但又不扼殺國民的生産力,落入高福利陷阱。

打壓華語教育的儒家學說倡導者

李光耀基于經濟與政治的考慮,選擇英語作為新加坡通用語言,一方面英語作為多種群通行的語言,便于融入西方主導的經濟體系。另外,也可以抑制華族沙文主義以及共産主義。華族與共産主義的天然聯系也讓李産生恐懼。這也直接造成李對南洋大學的打壓。

選擇英語作為通用語言并打壓華語并不代表李光耀全盤接受西方價值倫理。恰恰相反,李光耀對提倡個人自由的西方民主價值觀存有警惕。而儒家思想強調個人責任與義務、重視家庭與教育以及對秩序的重視,深受其認可,也與其倡導的“亞洲價值觀”高度契合,即“先經濟,後民主”以及“先集體、後個人”。在李光耀的推動下,新加坡教育部将忠孝仁愛、禮義廉恥、修身之德、治國之綱等儒家思想編寫進中學的英文課程。

複雜多變的實用主義者

改革開放以前,李光耀在人民日報的形象是“帝國主義走狗”。此後,卻搖身一變,成了“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就像這種評價的轉變,李光耀的一生也是在不斷地應勢而變,因時而變。

積攢政治資本階段,投身工運事業,與左派合作。獲得政權後,打壓左派。發展經濟的時候,保護資本,遏制工會,規避高福利,卻用國家資本主義深度綁定國民。他的沖突與複雜,在實用主義的分析架構下,又能得到高度統一。

李光耀的光輝形象與偉大成就,已有太多贊譽。關于新加坡的繁榮富庶、幹淨整潔以及政府的高效廉潔,更是聞名遐迩。是以此文更像非對稱描寫,更多關注李光耀的複雜性。

這個世界不僅黑與白,還有更多缤紛的色彩。是以不存在什麼一文看懂某某某的标題。相反,我們要敬畏這個世界恰如他應有的複雜。

李光耀紀事年表

1923年9月16日

在新加坡甘榜爪哇路92号住宅出生。

1936―1939年

1940―1942年

在萊佛士書院和萊佛士學院求學。

1946―1950年

留學英國劍橋大學攻讀法律,幷在倫敦獲得執業律師資格。

1950年9月

同柯玉芝小姐結婚。

1954年11月

人民行動黨正式成立,當選秘書長。

1959年6月5日

人民行動黨執政。宣誓就任新加坡自治邦首任總理,時年35歲。

1965年8月9日

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獨立。

1990年11月28日

吳作棟接任總理。繼續留在内閣,擔任内閣資政。自1959年6月起,擔任總理長達31年又5個月。

1998年

續任内閣資政。

2011 年

宣布不再出任内閣職務,結束政治生涯

2015.03.18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 91歲辭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