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四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四医院")正式揭幕,并已成为百年鼎盛名,可以说是一扇双喜之门,开启了发展历程的新篇章。
1921年秋,日本医学博士Ton Miyako Kwan在虹口区四川北路横须贺大桥北侧开设了富民医院,这是四家医院中最早的前身。鲁迅住在虹口的时候,经常来富民医院就医,儿子周海英就在这里出生了。五四运动学生代表、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秦德军在这里住院时,毛盾曾来探望过这里。周恩来总理的妻子邓英超、国务院原副总理、国务委员、国防部长张爱平将军也在这里住院。可以说,四院的近百年,许多著名名人都有历史原因,四院的100年见证了党和国家的历史。

近百年来,四大院的规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发展到只有100张床位到900张,员工人数从100人增加到1300人,占地面积从最初的6000平面到现在新建的庭院面积20663平方米,从各个层面都呈现出持续良好的发展态势。2018年2月,虹口区人民政府与同济大学签署共建协议,建设同济大学医院。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科研教学内容不断完善,四家医院于2021年6月正式被批准为同济大学医院。在区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市卫健委、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专业领导下,在同济大学的大力支持下,四院承担起了人民的殷切希望,踏上了新的征程。
仪式和揭幕仪式结束后,老工作人员和领导参观了医院历史展览,气氛热烈。看到医院里的旧物件,认出照片中的年轻人和他们的老同事,仿佛穿过了时间的大门,让许多人想起了他们以前在四家医院工作留下的美好回忆。
一位20多年前担任四院副院长的老领导,今天是第一次来到新院区,参加仪式,参观了医院的历史纪念馆,他热情地说,从原来的四川北路,简约、狭窄的旧院区到新的院子区, 离不开区政府长期的大力支持和关怀,更是凝聚着几代人四人的努力。曾经受住户条件、场地限制,连现代医疗设备的地方都没有,很多事情都不敢做,心中缺乏实力的时期就不复存在了。新医院区的设施和资源完善,加上与同济大学的紧密联系,医院治疗患者的能力显著提高。现在有四栋房子,只有光明的未来。作为四家医院的新老员工,参加活动的每个人也感到非常自豪和高兴。
群众有"医疗"可以依靠,幸福更有保障。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四人民医院,作为虹口地区北部地区最大的综合医院,根据虹口区老年人口人群现状,以老年相关疾病的诊治为临床特色,努力打造上海北部地区重要的医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