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何清末民国时关东胡子多?秦叔宝与武二郎恐怕要背上一口黑锅

作者:历史百科杂谈

在解放前,确切说是清末民国的时候,关东特产可不止是“人参、鹿茸、乌拉草”,恐怕还要加上一个胡子。

当然,在当时也不止关东有胡子,河南、湖南、云贵等地也是有大量土匪啸聚山林,尤其是湘西土匪,也是十分有名。

但是与关东相比,肯定是小巫见大巫。当时关东那可真是遍地起局,大小绺子不计其数,多如牛毛。甚至还有一部分庄稼人白天在地里干农活,晚上就联合两三人化身棒-子手,临时客串一回胡子。

就连那位东北王都是出身于草莽,甚至成为北洋政府第十四任元·首。

可以说,研究清末民国的关东社会人文历史,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绕开“胡子”这两个字。

那么,为什么关东会遍地起胡子呢?恐怕,秦叔宝与武二郎是要背上一口黑锅的……

为何清末民国时关东胡子多?秦叔宝与武二郎恐怕要背上一口黑锅

01

关东是满清的龙兴之地,原住民都是满人。在清军入关之后,绝大部分满人也都从龙享福去也。

满清为了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执行严禁汉民迁入的政策,以保护龙兴之地。为了封禁,甚至耗费人力物力修建了上千公里的柳条边墙,是为“上九台、下十台”。

所以,在清朝中期之前,关东人口数量都是十分稀少。

但是到了鸦片战争之后,满清对于边疆控制力不从心,而中原一带因乾隆时期出现了人口大爆炸,使得地少人多的矛盾日渐突出,再加之北方的好邻居觊觎关东土地,步步蚕食,于是在咸丰十年(1860年)开禁放垦。

由此,掀起了闯关东的热潮,这是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的人口大迁移。

为何清末民国时关东胡子多?秦叔宝与武二郎恐怕要背上一口黑锅

在闯关东的人群中,虽然也有少部分河北人、山西人,但占据绝对主体的,肯定还是山东人。至今关东仍有整个村都说山东话的地方——“聚族而居,其语言风俗一如旧贯”。

山东被“复制”于关东,决定了会有山东文化的平面移植。正如赵中孚先生所言:

“社会意义上,东四省区基本上是山东农业社会的扩大。山东与东四省区之间,无论在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家族制度、伦理观念、经济行为各方面,都大同小异。”

02

这些闯关东的山东人,相当部分最开始所从事的是挖人参、采金矿等暴利行业,不可避免的会抱团取暖,形成行帮。比如吉林桦甸的金帮韩登举、海龙的木帮刘单子,都是如此。

为何清末民国时关东胡子多?秦叔宝与武二郎恐怕要背上一口黑锅

而即使是从事农业垦荒的,为了抵御恶劣的外部环境,也会亦农亦猎,从最开始使用的“洋炮”,到后来的快枪。

人的天性决定了会崇拜强者,尤其是在关东未开发的原荒状态下,一个“枪头子硬”的汉子,必然会获得较高的威望,其中一部分就会成为“炮头”。

而关东地区其实很多山林土地都是“半有主的状态”。

即山林土地并未造入鱼鳞黄册,但是旗人及其包衣会以历史的名义默认具备占有权,毕竟他们是原住民。如果他们说祖祖太爷爷在这里搭过窝棚,这还真的很难厘定。

但是他们自己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去开发,有的甚至都早已经离开关东,在关内享受生活,一辈子没到过关东。

但是当别人来开发,那肯定是要跳出来搞事情的。有的是单纯想要一笔钱,这个还算好办。有的直接就是要把事情搞黄,甚至把垦荒成果占为己有。

开垦土地、采挖金矿、挖掘人参,这些都要与山林土地打交道,不可避免的会与旗人产生矛盾。

自诩高人一等的旗人,而且还有官府做靠山,自然是强势方,也是剥削与压迫方。

为何清末民国时关东胡子多?秦叔宝与武二郎恐怕要背上一口黑锅

但是,闯关东的那可大部分都是山东人,山东可不止是有孔圣人,还多豪杰!

03

山东响马,可谓名动四方。这个词可不是贬义词,而是名副其实的褒义词,代表的是仗义、豪爽。

要知道,《山东响马》可是小武行必修剧目,影响深远。

之所以称“山东响马”,就是因为在山东历史文化中,出现过太多以义气著称的绿林好汉。其中最出名的自然就是“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赛专诸、小孟尝”,秦琼——秦叔宝。

为何清末民国时关东胡子多?秦叔宝与武二郎恐怕要背上一口黑锅

在明清时期,京城的山东会馆供奉的不是关公,也不是佛祖,而是秦叔宝。

而施耐庵的一部《水浒传》,更是将山东的绿林文化推到了顶峰。在山东快书当中,武二郎从来都是牢牢的占据着C位。

为何清末民国时关东胡子多?秦叔宝与武二郎恐怕要背上一口黑锅

如果说秦叔宝赋予的是仗义(两肋插刀),那么武二郎赋予的则是反抗(血溅鸳鸯楼)。

于是,这些听着秦叔宝与武二郎故事长大、且本身就有冒险精神的山东移民(不然也不敢闯关东),面对不公、黑暗、压迫,选择联合起来起局,甘他酿的,啸聚山林,也就不足为奇了,只能说是常规操作。

而恰恰是在晚清时期关内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大规模爆发,满清政府为了镇压起义,只能大量抽调关外驻防的旗军入关。比如在吉林将军阜保的奏折当中提到:

“十旗虽有千余名,除去一切差事外,亦止三、四百名,老者不堪差遣,幼者尚未由此长成,所存本已不多,可用更属无几”。

这使得关东军力空虚,官府严重缺乏镇压能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关东大地几乎等同于无政府状态。

有枪就是草头王!

为何清末民国时关东胡子多?秦叔宝与武二郎恐怕要背上一口黑锅

而从民国时期开始,这些闯关东人渡过了之前的草莽发展期,不可避免的会有贫富之分,富者阡陌连野,穷者只能给人打工扛活。

人心总是复杂的,这必然会有仇富心态。在松散的社会管理之下,就有了抢劫偷盗。甚至一些庄稼人也会趁着农闲的时候化身为棒-子手,打闷棍、背死狗。

而以老张为首的团伙,虽然起点很低,包括当兽医的、做豆腐的、打短工的、挑货郎担子的,最终能够占有整个东北,个顶个都是高官得做、骏马得骑,更是激励一些人趁机起事,走梁山宋江的路线,壮大队伍之后招安,摇身一变,至少也是一个营长……

为何清末民国时关东胡子多?秦叔宝与武二郎恐怕要背上一口黑锅

04

在早期,关东的胡子确实也是秉持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的理念,各项行为都是以好汉作为标杆。

比如很多绺子都制定了各种规矩。

七不抢:接亲的不抢、送葬的不抢、送信的不抢、摆渡的不抢、开旅店的不抢、回门的媳妇不抢、请医生看病的不抢。

八不夺:不夺⼥⼈财物、不夺小门小户财物、不夺出家人的财物、不夺勤行的财物、不夺娼妓的钱财、不夺手艺人的财物、不夺郎中的财物、不夺脚行的财物。

更不准横推立压(玩弄女性)。

为何清末民国时关东胡子多?秦叔宝与武二郎恐怕要背上一口黑锅

但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啸聚山林的胡子开始变质了,毕竟人是有欲望的。无数的心理学实验都已经证明:在缺乏外部约束的情况下,人性之恶很容易会被释放出来。

这时候大部分的绺子都已经没有了初心,成为欲望驱使的野兽与魔鬼,坏事做绝。

为何清末民国时关东胡子多?秦叔宝与武二郎恐怕要背上一口黑锅

但也有小部分绺子能够保持着仁义之心, 比如吉林农安的“东恩厚”、黑龙江双城的“小傻子”、辽宁海城的“老北风”。

还有的绺子在甲午中日战争联合组成“敌忾新军”,对日军发起作战。

为何清末民国时关东胡子多?秦叔宝与武二郎恐怕要背上一口黑锅

而在九一八之后,也有一些绺子参加了抗联,称为“山林队”,比如“双胜”、“十三省”、“压东洋”,在白山黑水与日军周旋多年,抛头颅、洒热血。

这也算是没有辜负山东老家的秦叔宝与武二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