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将血栓从体内抽出的血栓抽吸术早已问世,支架手术为何还没淘汰?

作者:内科专家李可乐

心血管疾病,一个当代社会所有人都不得不重视的疾病。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这些词汇我们不管是在医院还是在生活中都经常听到,如何应对心血管疾病成为了当代医学界必须要解决的难题。

根据大陆最近报告数据显示,大陆心血管疾病人数已达3.3亿人!其中单独因为冠心病大陆每年就有超过100万人失去生命。

与癌症、肿瘤等疾病不同,心血管疾病就在我们身边,是每个人都可能要面临的困境,因此人们对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研究格外关注。

在网上有这样一则言论:针对心血管疾病有一种全新的血栓抽吸技术已经问世,传统的心脏支架即将淘汰。这则言论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和讨论,有人怀疑有人激动,还有人在担心之前有过支架手术的患者能不能重新做抽吸手术……

将血栓从体内抽出的血栓抽吸术早已问世,支架手术为何还没淘汰?

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消息一出被心血管疾病困扰的人们都急切的想要了解血栓抽吸术到底是什么,有没有这么神奇?今天我们就来解答一下大家的疑惑。

血栓抽吸术VS心脏支架孰好孰坏?听医生从这些方面为你解答

血管栓塞可以说是大部分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机制,像常见的心梗、脑梗就是血栓脱落后栓塞在重要血管处从而阻塞血液循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同样是由于血管内壁血栓形成,血管狭窄所致……

可以说针对血栓的治疗手段可以与绝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挂钩。

在以往的医学经验,面对大动脉尤其以冠状动脉为典型的代表的动脉血栓时,我们通常会采用心脏支架的方法治疗,因此心脏支架又被称为冠状动脉支架。

心脏支架本质上是一种金属材质或者高分子材质的管状支架,当发生动脉粥样化或者血管狭窄时,就会通过手术方法将支架置入狭窄阻塞的血管部,然后通过支架将该段血管支撑起来,恢复血液循环的流畅。

将血栓从体内抽出的血栓抽吸术早已问世,支架手术为何还没淘汰?

不过在近段时间,一项针对血栓的新技术血栓抽吸术横空出世,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那么这个新技术血栓抽吸术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顾名思义,血栓抽吸术就是一种把血栓抽出体内的操作,是一种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基础上,将抽吸管放入到血管闭塞处,进而将血栓抽出心脏的手段。

在网络上流传的言论中,声称血栓抽吸术可以将血管内部清理的干干净净,也就自然不用心脏支架了。那么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呢?这两种技术孰好孰坏?

让大家失望的是,血管抽吸术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也并不完全代替心脏支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甚至可以说血管抽吸术可以使用的方向很局限。

将血栓从体内抽出的血栓抽吸术早已问世,支架手术为何还没淘汰?

从原理上来看,血管抽吸术主要针对的就是血栓,也只能将血管中的血栓抽出。在临床上血管栓塞确实多是由于血栓形成所引起的,但是大家却忽略了血栓为什么会形成。

正常情况下体内血栓形成主要有三种原因: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流状态异常。

血液黏稠度增加就是指因为饮食原因或者疾病原因,导致血管中葡萄糖、脂质、胆固醇等物质含量大幅升高,血小板血凝因子增多。此时血液就会表现出一种高凝状态,血液更容易出现血小板异常凝集形成血栓。

对于这种情况血栓抽吸术确实具有良好的疗效,只要将长时间积累下来的血栓抽吸出去,将血管清理干净就能恢复血管正常运行。

将血栓从体内抽出的血栓抽吸术早已问世,支架手术为何还没淘汰?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血栓的形成是以后两个原因为主的。以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来说,这是引起较大血栓和心血管疾病的最主要原因,广泛存在于感染性心内膜炎、严重动脉粥样化斑块溃疡、败血病等疾病中。

这是由于当病理因素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后,会继发激活内皮下胶原凝血过程,进而形成血栓,并且这种血栓出现的概率在所有血栓中占比还非常大。

对于这种血栓简单的血管抽吸术疗效就相当一般,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主要病灶在于血管内皮斑块或损伤,只是单纯抽吸出血栓,在经历过一段时间后还会再次出现新的血栓。

而血栓抽吸术也并不像大家想的那样风险很小,在抽吸过程中很可能出现血栓脱落顺着血液循环脑栓塞、导管嵌顿等情况。并且在血液抽吸过程中还要避免新血栓形成,要进行充分的抗血小板治疗。

相反心脏支架在此时就能发挥出良好疗效,面对血管斑块处心脏支架可以直接通过机械手段防止血管狭窄,保证血液循环畅通。并且在大陆《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中也明确标注出不推荐常规冠状动脉内进行手动抽吸血栓。

将血栓从体内抽出的血栓抽吸术早已问世,支架手术为何还没淘汰?

当然血栓抽吸作为一种心血管治疗手段,自然有其特殊的优势。

在临床上面对高危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伴有血栓负荷较大的患者,比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等。这些病人发病急、危害大,需要在极短时间内处理致病血栓恢复血流通畅,此时血管抽吸术就成为救治病人的第一选择。

因此综合来看,血液抽吸术并不能完全代替心脏支架,而是一种面对急性血栓疾病的治疗方法。至于患者要选择哪一种治疗方案还是要依据自身心血管疾病类型,听取医生建议进行相对应的手术。

你知道血栓还要分类吗?不同血栓的危险程度可大不相同,快来了解下。

了解完血栓抽吸术和心脏支架的相关知识后,大家是不是觉得对于血管栓塞已经比较了解了?那么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知道造成这些疾病背后的栓塞到底是什么吗?或者说对于血栓你又知道多少呢?

可能会有很多朋友说,血栓不就是凝集在一起的血小板吗?至于栓塞自然就是血栓堵塞到了血管造成的疾病。但是事情的真相却并不像大家想的那么简单,血栓也不仅仅只是血小板凝集成的凝血,而是分为不同的种类。

将血栓从体内抽出的血栓抽吸术早已问世,支架手术为何还没淘汰?

首先来说栓塞,栓塞根据造成血管堵塞物质的不同分为脂肪栓塞、空气栓塞、和血栓栓塞。前两种栓塞对于大家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但是其危险性却一点也不小。

脂肪栓塞通常发生在盆骨以及长骨骨折后,表现为脂肪栓子进入到血液循环中阻塞小血管尤其是肺部毛细血管,造成患者呼吸不畅、咳嗽、呼吸衰竭等症状,是大骨折后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并发症之一。

而空气栓塞则是指空气进入到血液循环之中,随着血流进入肺部造成栓塞或者进入到心脏中引起泡沫状血液,空气栓塞比起脂肪栓塞更加危险,气体一旦进入心脏产生泡沫血,就会引起心脏无法正常射血,还会继发心肌梗死等一系列发应。

将血栓从体内抽出的血栓抽吸术早已问世,支架手术为何还没淘汰?

因此一旦发生就情况严重、有效救援时间短暂,致死率极高,据统计大陆空气栓塞致死率高达26%。不过大家也不必担心,因为空气栓塞与脂肪栓塞一样发病条件比较局限,绝大多数都是发生于开放型手术中,在生活中很少发生,且发病率仅仅只有0.02%~0.07%之间。

至于血栓栓塞大家就要相对熟悉了,这是导致血管栓塞的最主要原因。但是大多数人提起血栓栓塞只有笼统的概念,对于血栓本身却并不了解。事实上血栓与血栓也是大不相同的,按照血栓种类我们主要分为红色血栓、白色血栓、混合血栓与透明血栓。

白色血栓与红色血栓属于单一性血栓,白色血栓主要以血小板和少量纤维蛋白原为主要成分,多发生在心瓣膜、心腔等血液流速较大的部位,危险性相对较高,严重时很容易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甚至是休克。

红色血栓则是主要以纤维蛋白与红细胞为主要组成成分,主要发生在血液循环较慢的静脉内,相对来讲风险较小,属于慢性增长起来的血栓。

将血栓从体内抽出的血栓抽吸术早已问世,支架手术为何还没淘汰?

但是这种血栓随着血栓内水分逐渐减少,血栓会逐渐变得疏松、干燥、易碎,一旦破碎脱落危险性就会直线飙升,很容易引起心梗、脑梗等致死性突发疾病, 因此但发现一定要提前进行预防治疗。

混合血栓则是以上两种血栓的结合,也是临床上最常见到的一种血栓类型。这种血栓拥有纤维蛋白形成的网状结构,中间部分主要以红色血栓为主,凝集了大量红细胞。两端则以白色血栓为主,看上去形成红白交杂的外观。

至于透明血栓则相对少见,是一种肉眼无法观测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的小型血栓,是一些酸性的纤维蛋白聚集而成,主要存在与微循环之中,只有在大出血引起的休克等疾病中才能观察到。

想必现在,大家对于血栓、血脂抽吸术以及支架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最后回归我们最开始的疑问,血栓抽吸术问世意味着心脏支架失业吗?答案当然是不能,新技术的问世无疑是所有患者的福音,但大家也要理性了解不要认为新技术就一定比旧方法好,还是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

参考文献:

【1】申猛.《支架取栓术联合血栓抽吸术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2023.02.25.

【2】朱传江.《机械性血栓抽吸术在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应用研究》.2021.09.30.

【3】赵西志.《冠脉血栓抽吸术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应用体会》.2017.07.18.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