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不放或少放心脏支架,中医名家有新招

作者:羊城派

“人类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易感体,我们必须发挥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把防线前移,及早预防冠心病及心肌梗死,才能做到不放支架或者少放支架。”近日,第九届岭南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大会上,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吴伟教授指出植入支架后,支架并非万能,不能“一劳永逸”。他更强调中医防治冠心病的理论学说,重在预防。

据悉,本次大会共设八个分会场,内容涵盖基础、临床、创新与中医药转化等内容,焦点涉及冠心病、冠脉微循环障碍、心力衰竭、高血压、结构性心脏病、血脂异常、心律失常等心血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

不放或少放心脏支架,中医名家有新招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易感

大陆冠心病及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一直在攀升,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吴伟教授指出,人类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易感体,我们必须发挥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把防线前移,及早预防冠心病及心肌梗死,才能做到不放支架或者少放支架。

他认为,我们需要心血管疾病,要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必须管住嘴(饮食有节)、迈开腿(持之以恒地运动);规律生活作息,不熬夜;戒烟;限酒或不宜喝酒者戒酒;调节情志与心理减压等。“尤其是已经存在危险因素,具有家族遗传倾向或病史的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或超重、吸烟、酗酒等以及有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或已经存在某些靶器官的损害,如腔隙性脑梗死、颈动脉斑块、心绞痛、慢性肾衰竭等,重视年度体检、定期复查。”

吴伟教授还指出,对于已经存在的一种或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一般均具有心血管疾病的遗传倾向,不可擅自停药。“一些人总是希望不吃药,担心吃药的副作用。若有病不吃药,后果更不可预测。须知一次心脑血管事件,不仅是植入支架的问题,甚至致残致死。”

不放或少放心脏支架,中医名家有新招

心血管病防线前移,重视预防

中医学几千年强调“治未病”,植入支架后,支架并非万能,不能“一劳永逸”。国医大师、著名中医心血管病专家邓铁涛教授曾郑重指出:支架只解决了局部的血管病变,无法解决整条血管乃至全身血管的问题。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系统性、炎症性疾病,支架手术只不过是把病变挤压在支架以外的血管壁上,而不是把斑块清出体外。支架术后,患者的体质与病机并未改变,尚需用中医“整体观”和“治未病”的思想指导防治调养。

作为邓铁涛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吴伟教授不断传承、发扬和创新中医防治冠心病的理论学说,开拓治疗方法,特别是以“毛芩清心方”来治疗心血管疾病,此方的核心功效在于清热活血。数据显示,吴伟教授干预心肌梗死支架植入术后多用活血、清热、滋阴、化痰、安神之品,体现其结合岭南地域特点,临证干预心肌梗死支架植入术后以活血化瘀为要,佐以清热、化痰、养阴、安神的学术思想。

不放或少放心脏支架,中医名家有新招

关注病友的“双心”健康

在心血管风险综合管理论坛上,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主任李荣教授为与会嘉宾及广大医学精英作了以“《经皮去肾神经术治疗高血压中国专家科学声明》解读”为题的专题分享。

李荣教授指出,高血压发病已经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柳叶刀》相关研究显示,大陆35~59岁高血压患者占总体高血压人群的49.9%。

“相比于老年高血压,中青年高血压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患者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尤其是合并肥胖的患者。而心率增快是交感神经过度激活的标志。这是因为交感神经兴奋作用于β细胞,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增加。”因此,李荣教授提醒,医生要特别关注心血管疾病并发焦虑的患者,心血管大夫要做到“双心”共治。

近年来,“双心医学”已经成为国内外的学术热点,其核心理念认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可能导致精神心理问题,而精神心理问题也与心血管疾病存在相关性。两者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因此在临床治疗时,李荣教授也提醒广大患者一定要重视心脏疾病和心理疾病同时治疗。

文、图| 记者 张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