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放或少放心髒支架,中醫名家有新招

作者:羊城派

“人類是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的易感體,我們必須發揮中醫治未病的思想,把防線前移,及早預防冠心病及心肌梗死,才能做到不放支架或者少放支架。”近日,第九屆嶺南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預防與康複大會上,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大内科主任吳偉教授指出植入支架後,支架并非萬能,不能“一勞永逸”。他更強調中醫防治冠心病的理論學說,重在預防。

據悉,本次大會共設八個分會場,内容涵蓋基礎、臨床、創新與中醫藥轉化等内容,焦點涉及冠心病、冠脈微循環障礙、心力衰竭、高血壓、結構性心髒病、血脂異常、心律失常等心血管内科常見病、多發病。

不放或少放心髒支架,中醫名家有新招

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的易感

大陸冠心病及急性心肌梗死發病率一直在攀升,與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吳偉教授指出,人類是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的易感體,我們必須發揮中醫治未病的思想,把防線前移,及早預防冠心病及心肌梗死,才能做到不放支架或者少放支架。

他認為,我們需要心血管疾病,要養成良好生活方式,必須管住嘴(飲食有節)、邁開腿(持之以恒地運動);規律生活作息,不熬夜;戒煙;限酒或不宜喝酒者戒酒;調節情志與心理減壓等。“尤其是已經存在危險因素,具有家族遺傳傾向或病史的人群,如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肥胖或超重、吸煙、酗酒等以及有早發心血管病家族史,或已經存在某些靶器官的損害,如腔隙性腦梗死、頸動脈斑塊、心絞痛、慢性腎衰竭等,重視年度體檢、定期複查。”

吳偉教授還指出,對于已經存在的一種或多種心血管危險因素,一般均具有心血管疾病的遺傳傾向,不可擅自停藥。“一些人總是希望不吃藥,擔心吃藥的副作用。若有病不吃藥,後果更不可預測。須知一次心腦血管事件,不僅是植入支架的問題,甚至緻殘緻死。”

不放或少放心髒支架,中醫名家有新招

心血管病防線前移,重視預防

中醫學幾千年強調“治未病”,植入支架後,支架并非萬能,不能“一勞永逸”。國醫大師、著名中醫心血管病專家鄧鐵濤教授曾鄭重指出:支架隻解決了局部的血管病變,無法解決整條血管乃至全身血管的問題。動脈粥樣硬化是全身性、系統性、發炎性疾病,支架手術隻不過是把病變擠壓在支架以外的血管壁上,而不是把斑塊清出體外。支架術後,患者的體質與病機并未改變,尚需用中醫“整體觀”和“治未病”的思想指導防治調養。

作為鄧鐵濤教授的學術繼承人,吳偉教授不斷傳承、發揚和創新中醫防治冠心病的理論學說,開拓治療方法,特别是以“毛芩清心方”來治療心血管疾病,此方的核心功效在于清熱活血。資料顯示,吳偉教授幹預心肌梗死支架植入術後多用活血、清熱、滋陰、化痰、安神之品,展現其結合嶺南地域特點,臨證幹預心肌梗死支架植入術後以活血化瘀為要,佐以清熱、化痰、養陰、安神的學術思想。

不放或少放心髒支架,中醫名家有新招

關注病友的“雙心”健康

在心血管風險綜合管理論壇上,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科主任李榮教授為與會嘉賓及廣大醫學精英作了以“《經皮去腎神經術治療高血壓中國專家科學聲明》解讀”為題的專題分享。

李榮教授指出,高血壓發病已經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柳葉刀》相關研究顯示,大陸35~59歲高血壓患者占總體高血壓人群的49.9%。

“相比于老年高血壓,中青年高血壓的顯著特點之一是患者交感神經過度激活,尤其是合并肥胖的患者。而心率增快是交感神經過度激活的标志。這是因為交感神經興奮作用于β細胞,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縮力加強,心輸出量增加。”是以,李榮教授提醒,醫生要特别關注心血管疾病并發焦慮的患者,心血管大夫要做到“雙心”共治。

近年來,“雙心醫學”已經成為國内外的學術熱點,其核心理念認為,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可能導緻精神心理問題,而精神心理問題也與心血管疾病存在相關性。兩者互相影響,互為因果,是以在臨床治療時,李榮教授也提醒廣大患者一定要重視心髒疾病和心理疾病同時治療。

文、圖| 記者 張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