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汽协何毅:汽车“双碳”,任重道远

作者:汽车纵横AutoReview
中汽协何毅:汽车“双碳”,任重道远

碳中和的最终目标决定了汽车产品的未来:电动和氢化,但这一过程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实现。车企可以从"节油"、"节能"和"节材"三个方面开始脱碳。

中汽协何毅:汽车“双碳”,任重道远

何毅,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化石燃料使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200多年的快速发展和极端的物质享受,但也迅速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幸运的是,人们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同意转向发展模式,完全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人类社会也将从工业文明进入生态文明。根本性的转变是能源的转化,人类最终将离开化石燃料,向太阳能、风能、向一切可再生脱碳能源,用它们发电,满足人类生产、生活能源的需求。氢能作为储能的主要方式,是一种特殊存在,调节电源的不平衡。电力和氢能是人类未来可获得的主要能源。

汽车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一个多世纪以来为人类生活提供了便利,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支撑了二十世纪的工业文明。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它消耗了大部分石油并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使其成为脱碳的关键领域。能源供应的脱碳决定了汽车产品的发展方向,即"电动化"和"氢能"。全球车企正围绕产品"二"进行全面布局,电动汽车、氢能汽车及相关产业都在快车道上,将迎来高速、长远的发展。智能高效的交通系统和开放共享的概念是不可或缺的,对减少车辆使用中的浪费具有积极作用。这将促进智能网络、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快速普及。产品"二"与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的巨大发展空间,给中国车企带来向上发展机遇。我们也希望看到更多"中国模式"和"中国贡献"在上述领域,实现车道的改变超车。在产品"双重化"的同时,还需要一个智能、高效、共享的交通管理系统,互联万物,与互联车辆、清洁高效交车。社会也需要人们分享广阔的感情,分享一辆车,分享一辆车,尽量减少对能源和资源的浪费。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不仅是能源的转化,也是人们生活态度的转变。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拥有世界上大部分的汽车零部件。我国汽车工业基本处于制造端,特别是零部件企业数量众多,大多在传统领域,规模小,盈利能力弱,消耗大量材料和能源,维持企业的经营。我国汽车工业脱碳转型的压力和难度远远大于发达国家。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汽车保有量和最大的排放量,而总排放量远未达到峰值,中国汽车工业正面临着世界上最大的减排任务。对于中国车企来说,脱碳转型的风险大于机遇。对此,协会愿与企业一道,注重实现"双碳",帮助企业脱碳转型。

找出总金额并找到通往峰值的途径

总量是指车辆使用过程中的实际碳排放总量。相关研究表明,这一排放占中国碳排放总量的近十分之一。实现汽车行业的双碳目标,就是要做到可控,早日达到巅峰,最终实现中和。了解实际排放情况和影响因素是实施控制的基础,也是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的依据。大库存,许多环节,是汽车行业独有的。可以想象,应该控制新车的碳排放水平,以控制碳排放总量,使其达到峰值并使其中和。因此,找出实际碳排放总量和在用车辆的影响因素,平衡燃油汽车与电动汽车、氢能汽车、增量与库存的关系,并对总量和高峰期做出预测,尤为重要。

澄清边界的责任

明确汽车工业碳排放边界,明确汽车制造企业碳排放边界,明确各自的目标和责任,是汽车工业全面开展双碳工作的前提。这项工作应尽快完成。虽然目前边界不明,目标责任不明确,但汽车行业的一些双碳工作可以在国家双碳目标的要求下进行。

首先,汽车产品的方向已经明确,即电气化,氢能化。产品的未来方向非常明确,围绕产品"二"可以开展相关工作。智能网络、自动驾驶可以提高效率,节约能源,未来具有普遍应用的前景,要开始做。

同样,双碳目标也是要逐步实现的,车企可以从"三个板块"开始脱碳工作。"三节"即"节油"、"节能"、"省料"。"节油"是指产品层面。燃油车不断降低油耗,突破低碳发展道路,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电动汽车创新发展,持续改进,永无止境地降低用电量。"节能"是指制造过程中的低碳发展。广泛应用于数字化、智能化、网联化,注重节能环保,打造精益、智能、低碳的制造工艺。"节约材料"是指节约材料、节约资源、回收利用。广泛应用于增材制造、铸铝机身等新技术和回收利用技术。

多方合作,谋求有序进步与退却

虽然碳中和的最终目标决定了产品的未来:电气化和氢化,但这一过程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实现。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应避免"一刀切"。在"不烧"问题和汽车企业生产过程中对碳排放的管理,必须考虑到,科学管理。汽车行业有责任支持国家双碳目标,并为之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愿与社会各界一道,探索企业和行业平稳健康发展的道路,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平衡燃油车与电动汽车的发展关系,使燃油车有序退出, 电动汽车、氢能汽车稳步发展。

多政策共管,确保行业繁荣

碳管理双轨制,有行政、市场和金融三种方法。我们希望在汽车行业的双重碳管理中,多策略、多措施,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把控所有相关环节,在这场全球脱碳绿色工业革命中,确保我国汽车工业长期稳定发展。

在法规和标准方面,循环CO2排放标准将成为主要的排放法规,应与七国的七项排放法规相结合或取代;汽车公司不容易直接参与碳交易。我们建议通过将其转换为积分或其他量化措施来进行交易,以鼓励汽车公司减少燃油汽车的碳排放,增加电动和氢能汽车的比例;"碳税"应与现行燃油税、汽车消费税、购置税、车船使用税等有效结合。此外,要进一步加强使用管理,制定健全政策法规,加强废钢管理,鼓励回收利用。

电动汽车、智能网络、自动驾驶的高增长,将吸引热资金的涌入,但传统企业脱碳转型困难重重。希望国家在制定相关金融政策时,特别考虑传统企业的转型。

中汽协何毅:汽车“双碳”,任重道远

中文、英文、日文版本可在全球范围内同时提供

点击""下载PDF版报告

中汽协何毅:汽车“双碳”,任重道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