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真实的答案也许与你想象的不一样

作者:梦回晴川沐书香
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真实的答案也许与你想象的不一样

人工智能,是当前最为热门的投资话题。讨论的最多的话题,就是人工智能是不是真的会取代人类工作。

从现实的角度看,人工智能的确已经消灭了一些工作岗位,并且在不远的未来,将会继续消灭更多的人类工作岗位。为了将来不被人工智能取代,我们首先需要知道,人工智能究竟会取代什么样的人类工作。本人整理了10多个已经或者将要被ai取代的职业如下:

  1. 流水线生产。批量化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机器人早已在这领域崭露头角。反过来,定制化、个性化、创新的柔性生产,则不容易被ai取代。
  2. 电话客服。自动化拨号系统和客服机器人应用更加广泛。我之前报修了家里的洗衣机,全程智能机器人语音服务,顺利接受了我的修理申请,并安排就近的师傅上门维修。又少了一个可以灵活就业的岗位类型。
  3. 银行和保险的基层。自助服务、在线银行更加普及。银行里面排队的更多的是老人。保险理赔方面,人工智能自动化处理理赔流程,包括损失评估、赔偿计算。本科学习金融、保险(属于金融专业的二级分支)的同学可以进一步思考一下未来何去何从。金融行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而不是仅仅知道金融知识的单一人才。
  4. 行政助理。自动化日程安排和文件管理技术,可以自动处理很多日常办公室任务,如记录会议纪要、收发邮件等。本科专业秘书学(是中国语言文学类的专业),真不知道设计这个专业的意义是什么。
  5. 酒店前台。自助入住和在线预订等技术已经使得酒店前台的工作量大大减少。对应的是本科的酒店管理专业,这个专业是旅游管理类专业,是比旅游管理专业更令人无语的存在,毫无专业壁垒。
  6. 超市收银员。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扫描条形码和RFID技术,快速准确地完成收银和清点。当然,总得有个人看着,以处理各种复杂的情况,这一点是ai无法做到的。所以减少的也只是大型超市的收银员,一般小型超市仍然需要一个收银员在岗。
  7. 基础财务。自动化财务软件和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可以自动完成很多记账和报表的任务,从而减少了基础记账员的需求。未来,财会专业需要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和战略管理能力,也就是面临行业更卷的未来。
  8. 汽车驾驶。无人驾驶和自动驾驶技术日益发展。不过,只要驾驶员还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就不会完全被ai取代。否则出了交通事故,难道ai能坐牢吗?不过,可以预见的是,交通事故发生率会进一步下降。网约车、代驾,仍然是灵活就业岗位的主力军。
  9. 摄影师。自动拍照技术显著提升了自然人的拍照水平。专业的摄影和PS技术将会进一步普及。其实这个方面的知识完全没有必要作为一个专业进行学习(但如果你是视觉传达设计等专业的教育背景,将会为你的履历加分)。自媒体行业,对摄影师的需求增加,特别是对个人的摄影等能力的要求进一步上升。
  10. 仓储物流。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智能调度和自动驾驶技术,自动化地完成仓储、物流管理和配送工作。所以物流管理专业应该建立在人工智能专业之上。换句话说,就是应该在本科阶段学习计算机或者数学专业,研究生阶段再去研究物流管理,才是最真实地满足行业的切实需求。
  11. 传统新闻。自动化新闻采集和处理技术已经可以自动完成一些简单的新闻报道和分析。新闻专业,在新媒体到来之后算是彻底崩塌。自动化社交媒体管理和分析技术已经可以自动处理很多社交媒体的任务。新闻专业的价值不如中文类、视觉传达设计。
  12. 英语翻译。自动翻译技术已经可以自动完成一些简单的翻译任务。科大讯飞最近出了一款耳机,直接能执行翻译任务。大家觉得,翻译专业的前景如何?我觉得一片灰暗。当然,如果能够进入北外、上外等211院校学习冷门小语种,那将是外交官的职业路径,是公务员中收入最高的群体之一。
  13. 医学实验室技术。自动化实验室设备和人工智能分析技术已经可以自动完成很多医学实验室的任务。医学实验技术专业不建议选择。
  14. 旅游导游。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虚拟导游技术提供自动导览和语音介绍。再次奉劝不要学习旅游管理专业。毫无专业门槛的一个专业,并且还不是工商管理类的。从这个意义上将,连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 都比 旅游管理专业 更好。
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真实的答案也许与你想象的不一样

那么,难道人工智能只会消灭工作,不会产生工作吗?又产生了什么工作呢?

答案是产生了提示词工程师,比如,把甲方的需求转化为提示词,向ai输入精准需求表达,然后输出甲方需要的结果。

未来每一个专业人士,都需要成为一个提示词工程师,这就像是PPT、Excel、Word一样,成为职场必备技能,也是关键的工作内容。而这样的工作内容之所以产生,只因为ai过于强大,导致大部分人类都无法发挥ai的全部能力。它就是一把屠龙宝刀,但是能举得动的勇士却寥寥无几。

那么,我们究竟如何在ai时代,应对ai技术浪潮的冲击呢?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你对ai的功能、数据、特性、交流方式的认知。
  2. 你对各个方面知识的储备情况。如果你不懂物理,你也不可能调用ai的能力解决物理学问题。同样的,如果你不懂金融,你也不可能用ai准确预测股价变化(但是如果大家都用ai预测股价,那么股价将会更加捉摸不透,这又涉及到金融行为学)。
  3. 你对人类语言的使用能力。由于ai学习了大量人类语言,甚至在人类语言方面超过了人类。这时候就需要精通人类语言的人,才能与ai进行更加高效、更加充分的沟通。关键是,你要对ai所学习的这些人类语言具有足够的认知水平。也就是说,ai将会成为人类语言的标准范式。如果你的语言,ai不懂,那说明你的语言不够标准,那是因为ai已经学习了大量人类语言,已经具有人类语言的足够代表性。所有的地域差异将会被ai所抹平。(再进一步说就是:你的英文水平,取决于ai是否能准确理解你的英文想要表达的意思。从这一点来讲,多语言学习者,在ai沟通方面也具有更加独特的优势。)
  4. 你对ai生成结果的细节微调能力。ai不可能输出完全令你满意的结果,ai只是输出了大部分人大概率满意的结果。ai的优势是学习,弱点也是学习。ai学习了大量的知识,但是其对于知识的辨别能力取决于数据本身。在更加高水平、更加细微的领域,相关的数据是较为稀缺的,所以ai的能力也难以覆盖。这部分数据就是人类相对于ai的优势所在。
  5. 你对人类价值观的把握能力。价值观是人际差异较大的部分。ai的数据大多数是相互冲突的。如果你问ai哲学问题,ai大概率会给出前后矛盾、相互矛盾的答案。这是因为ai的数据就是相互矛盾的,即便是专业的哲学领域,各种观点也是相互冲突和矛盾的。如果让ai学习大量相互矛盾的哲学数据,大概率会形成一个自相矛盾的ai。如果你定义ai的身份,比如某个哲学家。ai可以总结梳理出这个哲学家的观点。但是如果让ai整理出整体的哲学观点,那就是一件矛盾的事情。ai总不可能告诉你“有46%的哲学文献支持罗素的观点,有32%的哲学文献支持尼采的观点”。所以ai对于司法系统来说,更是一种辅助手段,而不能用ai直接进行司法裁判。ai遵循的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而某些专业领域的知识,仅仅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甚至不会出现在ai的训练数据之中。
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真实的答案也许与你想象的不一样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总结得出如下答案。

新时代的提示词工程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仍然需要专业知识、专业术语、人类语言沟通,以及深厚的价值观基础。也就是说,更加需要人类对于某个领域的知识具有足够的理解,特别是需要理解这个领域的价值体系。从这个角度来说,逻辑学、哲学、各种语言,都是提示词工程师的必备技能。正如有了计算器之后,我们不会再学习复杂的手算技巧(高考和公考例外)。至少徒手开根号这种传统技艺已经失传。但是这并不会影响数学本身的发展,反而是推进了数学的发展。

可以预见的是:

ai会让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竞争都更加白热化。因为本质上,ai提高的是单位劳动力的生产力。这个世界需要的劳动力将会更少。现在大部分人都在第三产业工作,而ai则是直接把第三产业变成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减少了三产的劳动力需求)。办公室的工作将会大量消失,人类需要寻找高技能服务业作为自己的未来就业方向。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觉得对您有所启发或者帮助,还请点赞、关注,在评论区与大家共同交流。如果是在志愿填报、升学规划方面有所疑问,也但说无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