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汛期,防汛抗灾兹事体大。忆及四十六年前,龙凤河发大水淹没宋古乡南张家村和平遥县尹回水库决堤淹没北辛武公社、北辛武等村和义安公社、东、西大期及“三寨”(孙家寨、刘家寨、降家寨)等村的一些亲身经历,写出来或许对于当下的防汛抗灾有些借鉴意义。
新编《介休水利志》139页第二节洪水灾害中记载:1977年7月6日,龙凤河发大水,河坝决口,淹南张家庄。
1977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四年,那年我27岁,是宋古公社的一般干部。记得7月5日的那天晚上,一夜乌云翻滚,雷声不断,大雨如注。晚上多看了阵书睡得迟,第二天八九点钟还未起床。酣睡中,公社车静山主任站到我的窗户前,高声吆喝我:“启明还不起床?南张家庄也被水淹了!快起来到南张家庄去救灾!”我听到后意识到情况紧急,赶快起床穿好衣服,顾不得其他,开门出到公社大院,已见领导和同志们踪影全无,空无一人。想必他们已先我赶去救灾现场。我只好一个人急急地向南张家庄步行赶去。南张家村离旧宋古公社距离不远,也就是三四华里的样子。一个人走到南张家庄西村口时,只见村内已被一人多深的洪水淹没,无法直接进村。南张家村南高北低,从南向北而来的一股洪流在村内的南北大街上,形成了一条滚滚河流,群众院子里的木板、檩条等木料,还有晾晒的一笸箩面粉,像一只小船随水向村后的低处漂去。
见此严重情况,我绕村西边向南面的上游找去,走到村南口洪水的入口处,听到了啼哭的声音,我循声而去,进入这家院子。这是一家修在村口西南面,坐北朝南,时间不是太长,连院墙和街门都不完善的好几间老式窑洞。家庭主妇已被淹死,在窑顶上用油布将尸体遮盖。窑顶上同时还有已转移上去的缝纫机,几只母鸡和公鸡也规规矩矩地在顶上卧着,好像也知道遭了天灾。据旁边知情人讲,发现洪水来,开始只有此主妇一人在家,他先把最值钱心爱的缝纫机搬上了窑顶,把咕咕鸡也抱上了窑顶,后来又返回家中搬腾东西。这时洪水一下子涌入,把她冲倒在脚地,再也起不来了,形成了惨剧。洪水消退后,人们才把尸体搬上窑顶。
此淹死的妇人,娘家是我邻村西大期,我是看见叫来娘家的主事亲人眼熟才知道的。安葬时,棺木是当时公社给予出钱解决。
此一惨剧告诉人们,一旦遇险,保命第一,其他都不重要。
同时我也在想,所谓“洪水猛兽”一点儿不假,可见当时的水势凶猛,破窗破门而入,不给人求生的机会。
短暂的停留看了这家的情况后,我知道洪水的决口在距当时南家张家庄村南二里来地的石河铁路桥不远。也是后来金昌焦化厂一带。这时县里已经得到消息,县委书记赵绍德带领县委、县革委一班人在现场指挥封堵决口。我去到堵口现场,看领导们要安排什么任务,自己能干点什么?
那个年月通讯十分落后,我到堵口现场后,领导就安排我回村里,到大队部接电话和县委来回联系。这时,大量洪水已归入龙凤河主河道。但从村里到决口处,仍然是一路泥水,仗着自己年轻,真正是泥里来水里去。刚接完、打完一个电话,接着又是一个电话,一阵又是堵口地要绳子,要砍树的斧头……跑完一趟又一趟。 不记得跑了多少趟,当天晚上在南张家村睡觉时,只觉痛的两腿和胳膊没处安放。一时难以入睡。
六月七日,龙凤河洪水量减少,随之河道正常下泻。南张家庄村民已于前一天全部转移到临近的宋古村避灾。公社领导安排我协助党委委员、团委书记梁继奎同志组织指挥各村民兵继续加固和恢复水毁工程,连续干了三天。就在遭灾的第二天一早,隔着龙凤河的河道水流,见东面河滩有两位军官模样的解放军从上游一路走来,在寻找着什么。只见他们一阵拾起一顶军帽,再过一会找到一件军衣。后来听说是在上游的驻军为了工地用水,龙凤河滩中打井取水。晚上,两个战士值班,被洪水包围冲塌井房顺水而下,估计这两名战士的遗体也是很难找到吧?两名牺牲的战士载入烈士英名录也已四十六年了。
在此期间,传来了北辛武公社、北辛武等村和义安公社、东西大期、“三寨”等村也同时被洪水淹没的消息。好在我的家地势较高,我不太担心。
南张家村三天工作基本结束后,我向领导请了假,要回去看一看。一路步行,过河涉水全仗着从小在汾河里练就的一身好水性,通行无阻。
我家的院子刚见水,可谓安然无恙。但村里进水的房子不少。我的朋友王文泂家是地势较低的老窑院。院中的窑洞里有一米多深的水,我下水帮助搬腾家具、大瓮等。
转眼之间,四十六年过去了。自然灾害是人类绕不过去的坎,水火无情是人人皆知的事实。而洪水是和猛兽画等号的。
深究南张家庄遭受龙凤河洪水的侵袭的原因,个人认为是当年学大寨运动中为了增加耕地、扩展耕地,严重的挤占了河道,人为迫使水流改向。当时的顺水坝又是仅仅用“三石泥”砌筑。质量不高,因此特大的龙凤河洪流冲决了十几二十米坝体,直向南张家村冲去。
人有人道,水有水路。特殊年份,水路不畅,终会酿成祸患。此情不可不察。为此,疏通河道加固堤坝,给多年不遇的洪水留有足够的行洪空间,是万全之策。
造成七七年北辛武、义安一带一些村被淹没的主要原因是位于我市东南方向的平遥尹回水库决堤所致。因此,我市防汛中要应该考虑到我们上游的大中型水库都是悬在我们头上的若干个大小水盆,什么时候倾盆而下,不得而知。我们过去已受过此害,应接受教训,有所戒备。
又值汛期,闲暇无事“杞人忧天”,是以记之。
作者简介
赵启明,山西介休孙家寨人,生于1950年,退休干部。喜爱文史,偶尔写点回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