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生日感慨喜与忧 作者:张存明

国家的重大节日讲究十年一大庆五年一小庆,在南京,老百姓的传统习俗也讲究过整岁生日。这不,今年逢我七十岁生日,恰好刚到南京儿子家,大儿子和儿媳说要按南京习惯给我过个七十岁的整年生日。其实他们工作都很辛苦也很忙,我的生日按照农历算,正好都是他们的工作日,我极力淡化过生日的铺排,既不想耽误他们的工作也不想让孩子们为我花销,但还是拗不过他们的一番孝心。六月三十号吃过晚饭后,他们不顾上了一天班的劳累,硬是把我拉到万达广场,说要送我生日礼物,为我购买了品牌衣服裤子和鞋子。七一这天正好是周六,他们选择了七月一日党的生日和我参加工作五十三年纪念日这个特殊日子为我办了生日宴,并且请来了南京的亲家老两口前来陪伴助兴,生日宴安排在附近的同庆楼万达广场店。南京的同庆楼久负盛名,是一家始建1925年的中华老字号,在南京算是一家比较高档的餐饮会所,菜品价位不菲,老百姓平常吃饭不到这里消费,我在南京河西断断续续住了六七年,每天都路过同庆楼万达广场店,只知里面装饰豪华消费高档但从未进去过。大儿子大儿媳说要让我如愿以偿。尝尝鲜开开眼。

生日感慨喜与忧 作者:张存明

为了生日这天让我高高兴兴,也让生日宴有点气氛,大儿媳提前为我定制了精美的元祖水果生日蛋糕,蛋糕上用巧克力制作的老寿星和点缀的若干寿桃寓意祝福他们的老爸幸福安康,用巧克力制作的菱形红底黄色寿字小标牌镶嵌在蛋糕四周,70的阿拉伯数字矗立蛋糕中间,标志我今年虚度七十了。

生日宴的菜品小两口也是商量着,专拣我平常不怎么常吃的菜品点,菜品数量适中,精致可口,很适合我和家人们的胃口,有三文鱼刺身,凉拌海蜇头、脆皮素烧鹅、堂做蒜香凤尾虾、南笋炒鲍鱼、黑蒜糖醋焖鳗鱼、清蒸桂鱼、椒盐羊排、红烧牛蹄筋,牛肉水煎包……

生日感慨喜与忧 作者:张存明

席间儿子儿媳和小孙女共同举杯为我祝福生日,亲家老两口坐在我的两边,唠着家常话频频举杯共叙两亲家的情谊。

这两年,一直被莫名的阴霾笼罩着的我,没有老伴儿和孩子们的陪伴,很孤独。很久没有这样高兴过了,今天心情格外高兴,平常不怎么沾酒的我今天也小酌几杯,话也多了起来:对孙女的殷切鼓励,对儿子儿媳的幸福期许,对亲家老两口的真诚祝福,伴随着美味佳酿,频频举杯,妙语连珠……

今天的生日宴虽然不是生日当天办的,但我仍然觉得特别有意义,因为今年的生日是在南京过得,又是在党的生日这天和我参加工作五十三周年纪念日的同一天。我是有怀旧情结和喜欢对过往感慨的人,今天的情景很能让我回想起了刚离开职场头一年的六十岁生日的那天。2013年,我刚刚从岗位上退下来,喧嚣的职场生涯突然沉寂下来,有点无所适从。那年正好虚岁六十岁,过生日那天,老伴儿在介休涛涛大酒店专门设了两桌酒席一来为我庆生,二来为我宽心,请我的大哥三弟和几位老友陪我过生日,二儿子和二儿媳担心我心里有失落之隐,说再忙要从太原赶回来为我过生日。中午时分,吃饭的宾客都到齐了,左等右等唯独不见二儿子两口子的踪影,打他们电话他们说快了快了,按照预定的开饭时间大约又等了四十多分钟,儿子儿媳的车终于出现在饭店门口,他俩脸上汗津津的,我正要埋怨他俩不守时,儿子儿媳打开后备箱,一辆崭新的崔克变速自行车出现在我面前,儿子说,他们一路赶着回到介休,先到专卖店为我特意选了一辆时尚潮流版的自行车,作为我六十岁的生日礼物,顿时我埋怨他们不守时的念头烟消云散,难为孩子们了,你们想的真周到,真及时啊,你们是想让老爸放下过去,放飞未来,让老爸走出户外强身健体啊,这样的儿子儿媳你还能说啥?

生日感慨喜与忧 作者:张存明

从六十岁到七十岁,整整十年过去了,无论我过生日是在我的居住地还是在太原和南京,孩子们都准确的记着,只要我在他们身边,两个儿子儿媳都要为我尽心精心安排,为我准备礼物,为我安操办生日宴,让我过上一个高高兴兴非常满意的生日,偶尔我不在他们身边,他们也会把远方的祝福提前送到我的身边。

过生日本是人之常情,为自己的父母过生日也是每个家庭的儿女们都牢记不忘的事情,每年给父母安排一次庆生宴或者送上一份父母喜欢的生日礼物也是每个儿女都能够想到做到的,我之所以在这里夸赞我的孩子,其实心里还有另一番感慨:儿女们能够回到父母身边,给老人过个生日,送上一份饱含孝心的生日礼物当然很好,但许多年老的父母需要的不仅仅是这些,他们心里渴望的精神礼物要比物质上面的需求更寄托了无尽的期许!如今,中国社会进入老龄化阶段,因为各种原因,做儿女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守在父母身边,过生日只是每年的一次,即使过年过节,在外地的儿女们有的也只能能回家短暂团聚几天,有的因为路途遥远或者工作繁忙还是回不去,更别说平日里常回家看看了。

我听过一个故事:一位老年人常年订报,却把家门口的报箱口封死了,送报员百思不得其解,又一次敲门问老人,你让人专门送报,为什么要把报箱投放口封死?老人说,我是一个人独居,两个儿子都在国外,我希望你每天都敲门把报纸亲自送到我的手里,哪一天如果你敲不开门,那可能就是我已经死了,我现在就把儿子的电话告诉你,到那时你就按照我给你的电话号码给我儿子打个电话,告诉他们说我已经死去了。其实我从来不看报的,我花钱订阅报纸就是花钱让人每天敲敲我的门,看看我是死是活。这个故事估计让不少身在外地的儿女们听着心酸,也反映了老年父母的无奈和悲哀,的确如此,不少年老的父母,体衰多病,生活自理能力越来越差,他们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日常照料,更需要儿女们经常的嘘寒问暖和精神抚慰,尤其是他们生活中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或者病病痛痛的时候,多么盼望有一个儿女在身边呀!但和我同样境遇的许多老人是不敢有这种奢望的,孩子们有孩子们的难处,孩子们有孩子们各种各样的苦衷!

一般年过七旬,人至老矣。人生的黄昏,我和大多数这个年龄的人一样,经见了许多事儿,遇到了许多困难和不愿意提及的痛苦,支撑我顽强生活下去的是:尚在奋斗并且幸福和睦的两个小家庭和我两个健康活泼可爱的孙子,唯独不变的是两个儿子和儿媳对我的一片关爱和孝心。

作者简介

张存明,男,1954年生人,祖籍昔阳,现居介休,汾西矿业设备修造厂退休职工。